摘要:有的人就開始說了:你看,這個人就是保持平常心,不計較得失,不去和同事爭利益。但是你要和一切人去爭嗎。

01 如何向教你“平常心”的前輩們偷師?

人人都認爲,書是寶藏,人們的思想和經驗的精華都在書中。其實,我們也可以把身邊每一個人都看成一本書,他們身上也藏着無盡的寶藏。我喜歡一句話:“行正爲師,學高爲範”,懂得向前輩和高人偷師的人往往能走得更快更遠。在我看來金庸筆下的郭靖郭大俠是最會偷師的人。所謂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真正的聰明人往往都有一招“笨”功夫,那就是虛心向高手學習的那股韌勁。這股勁頭總能讓那些並不那麼完美或者有着太多缺點的前輩們心甘情願的掏出他們的乾貨絕學傾囊相授。

在我們出入職場的時候,往往你不懂的事情遠比懂的要多,而我們和人打交道比和書打交道的頻率要高太多,而且更直接有效。所以,最快的學習方式就是向那些在這方面更有知識、更有經驗的前輩提問。當然,提問也是有技巧的,也就是說,你要學會問出高級的、恰到好處的問題。這樣的話,但凡你所在的公司或工作環境不至於太差,你總能從周圍的資深人士身上學到很多,比如你的老闆、領導、同事或者客戶。看他們的做法和習慣,學他們思維和心態,總能幫你提升自己的專業性和認知水平。

那麼如何才能向那些教你“平常心”的前輩們偷到師呢?對於這個問題很重要的是,我們要解決幾個認知問題。

我有一個老同事,剛入公司的時候,老闆還挺重視他,給了他一個比較不錯的位置。可是他有一個毛病,就是隻掃自家門前雪,只幹他自己所認爲的崗位職責裏應該乾的事。對他來說,多幹一點好像就會死人。可以想象,老闆自然是越來越不待見他。結果幾年下來,公司從幾十號人,發展到幾百號人,他的職位是越做越低,上面的領導也是越來越多。連他自己招的下屬後來都成了他的領導。大家肯定會覺得這樣的人也是奇葩,居然沒走。

實際上,像他這樣把自己的崗位邊界看得很窄的人,在我們的日常工作當中,大有人在,不同的是,有的人最後選擇了離開,有的人選擇繼續耗費生命。“我就是我的崗位”的心態,本質上是一種思維上的自我設限。多做一點不會死,何況從公司的角度來說,工作崗位劃分的本質是爲了更好的達成組織目標,我們不是爲崗位職責服務的,你是爲組織目標服務的。認識到這一點,你的崗位邊界,自然就寬了,你以爲不是你的事,很多時候也就可以是你關心的事了。要知道,要想學到的多,就要學會考慮的多,考慮得多了自然也就幹得多,前輩們給你的機會也就多了嘛。

所以聰明的人進入到一個工作角色之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要用一個更高、更寬的維度來定義自己的角色邊界,切莫陷入“我就是我的崗位”的思維陷阱。

我的一位老同學和我聊他的第一份工作的時候,感慨萬千。他說他特別喜歡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但是當時不知道爲什麼,不到三個月沒過試用期就被辭退了。現在想來一直耿耿於懷。他說,他是這樣和我講述他的這個經歷的:一進公司,自己悶頭幹事,因爲他認爲自己性格比較內向,所以不怎麼和老同事交流。當時再他之後,又來了一個同事。於是,他兩就經常在一起喫飯,再過了一個月,這個後來的同事也不怎麼和他喫飯了,他就和後面的後面新來的同事經常一起喫飯。再到後面他就走了。

這個故事大家一聽,一定都覺得好笑,這不就是傻嗎?實際上,我這位老同學的心態在我們很多人身上都非常普遍。大家習慣於躲老闆,躲前輩。這個內在心理動機的根源在於:人都習慣性的把自己放在一個舒適區裏,於是選擇“躲”。老闆要找我肯定沒什麼好事,萬一被挑到什麼不好的毛病,那豈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影響前程?前輩懂得比我們多,和他們交流真的好有壓力感。爲了自我安慰,不自然之間給自己一個心理上的看上去合理的理由:老闆和前輩們都太忙,不好意思打擾他們。

這些情況下,我們的“躲”,躲過的不是麻煩,躲過的是資源,當老闆和前輩的時間就是資源。當他們願意在我們身上花時間的時候,恰恰說明了我們和我們在做的事情的價值。他們既然是職場老鳥,自然懂得篩選,要不要花時間在我們身上,我們要做的是盡最大的努力去展現自己的價值、去搶這個資源就好。在壓力面前每個人都是不舒適的,尤其是在老闆和高手面前,我也一樣。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本質上就選擇了這份挑戰,逆水行走不進則退。你以爲的舒適區其實是一個坑,不舒服的事情纔是成長的機會所在。沒辦法,成功是反人性的,成長本身就是疼痛的嘛。

很多前輩會教我們用平常心看待一切。那麼平常心是什麼?是遭到周圍人誤解時,保持平心靜氣,不與人爭吵?是被人百般刁難時還忍不發聲?其實都不是。

現在的職場上啊,有很多混日子的老人信奉所謂的老莊哲學,他們以爲我們人在職場,需要保持一顆平常心。爭強好勝的人往往過得不快樂,平常一些就需要懂得收斂自己的鋒芒,更不用說遇到委屈的時候,那更是要大度,保持一顆“不爭心”。

我想說的是,忘了他們的鬼話吧。郭德綱曾經表示:“我挺厭惡那種不明白任何情況就勸你大度的人,這種人你要離他遠一點。因爲雷劈的時候他會連累到你!”

聽到這句話,大家一定覺得特別解氣,畢竟話糙理不糙嘛。

具體到我們的日常工作中,主要有三種老人經常勸你不要去爭。

第一種是他們本身就是該利益相關者,怕你去爭觸及到了他們的利益。

就像我們都聽過狐狸喫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故事,狐狸是真的因爲沒喫到葡萄所以說葡萄酸嗎?有沒有可能是狐狸喫了那個葡萄覺得很甜,他故意說葡萄是酸的,讓你不去爭着跟他搶葡萄呢?

第二種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只是想做和事佬。

他們不明事,他們根本不知道你經歷了什麼。只是打着爲你好的幌子希望你把情緒放下,讓這件事情儘快消失。

第三種是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平常心,更不知道爭與不爭的區別。

他們主張不爭,其實他們是不明白人生的精彩是在何處。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富翁到海濱度假,見到一個垂釣的漁夫。漁夫說:你累死累活最後的結果,不就是可以做到像我一樣到海濱度假,曬曬太陽,釣釣魚,享受生活嗎?我什麼都不用做就享受着和你相同的待遇,我和你之間,沒有區別。

富翁笑着說:我和你表面上看起來一樣,但是我現在隨時可以租一輛遊艇,遊艇上開一個party,把那些社會名媛全部邀請過來。然後我不想到海邊玩了又可以隨時飛到塞舌爾羣島或者其他地方去。可你卻沒得選,只能一直呆在海邊。這就是區別。

你看,富翁不僅錢比漁翁多,見識也比漁翁多不少,所以,你要警惕並遠離讓你保持平常心、不去爭的老人。聰明人的平常心是:把在疼痛和壓力中爭得更好的自己當做平常之事。

有位朋友跟我講了一個他之前的經歷。公司之前來了一個新員工,看起來土裏土氣的,話也不多,但幹活很實在,工作都能很好的完成,同事們經常把一些自己不願意做的活也交給他,他也不拒絕。久而久之,大家都在一起說他傻,從不懂得爲自己爭取利益。

領導看他勤快好用,也叫他幫忙做很多事情,他也不介意。經常爲了別人的工作加班到深夜。後來領導要開分公司,領導直接提拔了那位新員工。老員工們紛紛表示不服。但是老闆給他們的答案是他不怕喫虧,公司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人。

有的人就開始說了:你看,這個人就是保持平常心,不計較得失,不去和同事爭利益。所以纔得到晉升。我們就是要這樣才能獲得進步。

真是胡扯。這個員工是真的傻得不懂爭取嗎?不,他不是傻。他是知道什麼纔是真正的平常心,他知道自己多做的一切都是在爲自己的將來鋪路,短期內會比別人辛苦,但是長期來看,對他自己只會有好處。這其實就是一種聰明人的爭法。

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界的本質本身就是競爭。

有的人不斷自我精進,從來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因爲他們知道爭和不爭的區別。所謂的“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其實是一種自我催眠。猩猩和人類的基因僅僅相差1%,可就是這1%的區別決定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物種。瓦特沒有發明蒸汽機,只是改良了蒸汽機,可就是這改良後的蒸汽機對人類進入工業時代功不可沒。

正是這些差之毫釐的事情,決定了兩者之間的區別是天壤之別。如果我們放鬆了自己,不去爭這毫釐的事情,我們永遠到不了我們真正想要的狀態。

但是你要和一切人去爭嗎?武昌火車站旁的砍人事件,實際上就是一個炸醬麪館老闆與客人因爲一塊錢發生口角發生的慘烈事件。我們可不是要大家去跟別人爭這些無聊的小事。

那說了這麼多,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去爭?

日本的小野二郎被譽爲“壽司之神”聲名遠揚。老人一直到70歲心臟病發作之前,都親自騎自行車去市場進貨;爲了使章魚口感柔軟,不像其他飯店裏喫起來似橡膠,給章魚按摩至少40分鐘;爲了讓米飯在等同於人體溫度時彈性正好,用蒲扇給米飯扇風降溫...

小野二郎說:“我一直重複同樣的事情以求精進,我總是嚮往能夠有所進步,我會繼續向上,努力達到巔峯,但沒有人知道巔峯在哪裏。”

正是他不斷超越自己、死磕自己的精神。才讓他獲得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贏得了自己人生的精彩。你看,他們不是和別人去爭,而是在和自己爭。

在追求人生價值實現的路上,有的人把所有的同行者視爲敵人,只要觸及到了自己的利益,就一戳就跳,不爭贏不罷休。甚至有時不惜傷害到別人,渾身散發着一種錙銖必較,睚眥必報的氣息。

而小野二郎們不是這樣,他們的對手就是他們自己。他們的平常心是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的事業,不斷地死磕自己,自己跟自己討進步。他們爭的是方寸之間,在這個不斷探索的過程中無形中甩開了衆多對手,最後見到了天地,實現了自身的價值。

我們不要總是把目光聚焦到他人身上,亦步亦趨亦或是步步緊逼對手,而是力爭應該把目光聚焦到我們自己身上。自己和自己爭,看看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有沒有進步。

好了,希望大家都能不放棄向優秀的前輩學習,勇於爭得每一天的進步,平常心看待疼痛與壓力,能不斷挑戰自己的職業邊界,早日實現自己人生的精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