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惠英紅、趙雅芝,這三位稱得上華語演員裏的實力派。

三人聯手,同臺飆戲,配叫有生之年、神仙打架。

由她們仨主演的《不完美的她》卻沾了這個片名的“晦氣”。

不但不完美,簡直爛到家。

與原版日劇《母親》 一比,天差地別的距離直接澆滅了觀衆的期待。

日本版《母親》劇照

翻拍不成功也就罷了。

最丟人的是,它被網友扣上了“抄襲”的帽子

“不完美的她”變成了“抄襲的她”。

《不完美的她》的翻拍失敗,讓坊間流傳的“10部翻拍,9部爛”再一次靈驗了。

國產翻拍,正逐漸變成爛片爛劇的避雷針。

一經發現有翻拍二字,自行繞行躲避。

01

國產翻拍經常犯的毛病是,死搬硬套、完全照搬。

當拿到一部作品的版權之後,製作方不考慮本土化的問題,換一套演員、改一個地名,復演copy一遍就草草了事。

翻拍變成了翻譯,中國版變成了漢化版

黃磊的電影處女作《麻煩家族》,豆瓣評分只有4.5。

《麻煩家族》劇照

它翻拍自日本殿堂級導演山田洋次《家族之苦》系列。

豆瓣評分高達8.1,是整個系列最好的一部。

《家族之苦》劇照

前面有滿分考卷,爲啥還抄出個不及格呢?

怪只怪它,全部照抄,出現了雷同卷。

從劇情、角色、臺詞等方方面面,《麻煩家族》相當於把《家族之苦》漢化了一遍

新演員、普通話、高爾夫變成羽毛球、居酒屋變成爆肚店、鰻魚飯變成已消失的某度外賣烤鴨…

一個溫情細膩的電影變成了雞飛狗跳的浮誇鬧劇。

借用豆瓣網友的一句話,“它把一部傳世佳作借鑑成了春晚式曲藝小品”。

《麻煩家族》劇照

無獨有偶,第二個反面教材還是黃磊的。

可能大家已經猜到了,我說的正是黃磊老師演藝生涯的代表作——

豆瓣2.8、中國版《深夜食堂》

在原版,深夜0點到早上7點,新宿後巷的飯屋裏。

紅香腸、雞蛋燒、貓飯、茶泡飯、豬排蓋飯、雞蛋三明治、烤竹莢魚乾…

每一道菜都溫暖人心,每一位喫客都有一段人生故事。

《深夜食堂》雞蛋三明治

漂洋過海之後,深夜食堂變成了深夜靈堂

酸菜方便麪、茶籽油、租房APP、泡麪三姐妹、阿炳黑老大…生硬的植入廣告、浮誇的演技、東施效顰的居酒屋文化,

徹底讓國人尬到反胃,刷新了國人對翻拍劇的認知底線。

說到底,中國版《深夜食堂》的骨子裏,透露着一種偷懶、脫離現實、只認廣告金主的心態。

只有深入羣衆生活,它纔會發現,

街頭的麻辣燙、炒河粉、野餛飩、炸串、燒烤大排檔,纔是我們中國人的深夜食堂。

《不完美的她》注意到了國產翻拍在本土化上因爲照搬頻頻翻車的問題。

但是,它被創作野心牽着走,陷入了魔改的漩渦。

與《母親》裏小學教師奈緒不同,林緒之變成了神出鬼沒的電腦黑客

與那些生活在暗處的極客高手不同,

她每天帶着筆記本電腦在海邊、咖啡館裏辦公。

或許她有天生潔癖。

手機的通話記錄,除了媽媽這一個聯繫人之外,連手機運營商、信用卡的騷擾電話都沒有。

黑攝像頭、黑公衆號、深入傳銷組織、10秒內盜取未開機Macbook的資料

她能力強大到黑啥都行。

她還有金絲軟甲護體。

赤手空拳打碎窗戶玻璃,手都沒被玻璃渣子割傷。

這梯子也真巧,這戶人家的防盜觀念太差了。

看到這樣一個女主角的想象,很多人的第一想法應該是,

這不會是一部反偵察科幻片吧?

最匪夷所思的是,編劇強行組CP、拍船戲。

讓不喜歡親密接觸的女主角與男人發生激情戲。

這突如其來的親密戲,直接催吐了不少人。

伊朗電影大師莫森·瑪克瑪爾巴夫(《坎大哈》《總統》)說,

“影視作品要視覺化,少一些對話。”

《不完美的她》卻偏偏劍走偏鋒,用哲學味道的獨白,擺出一副深奧的姿態。

“我是誰?爲了尋找答案,我一直在尋找給我生命的人,我的媽媽,我一直都沒有找到她。這一路上我遇到很多人,那些跟我有着類似經歷的人,我們會一眼認出彼此。”

確認過眼神,你就是我找的人。

倉促。玄乎。空洞。莫名其妙。

這哲學一般的獨白,三言兩語就交代了林緒之與穆蓮生/林小歐的相遇,沒有任何鋪墊

即便林緒之不想做人販子,也被觀衆當成了人販子。

《母親》是藉助一個誘拐女童的案件,表現了母愛的救贖、敬畏、堅強、深情。

《不完美的她》試圖超越這份母愛的表達,用社會議題來凸顯對社會的觀察和敏感度。

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影射長生生物疫苗案、諷刺無良自媒體炒作、爲了家暴增加懸疑恐嚇戲份、甚至還加上了不孕不育…

大雜燴的後果就是,因爲基本功不過關、懸疑過多,導致邏輯不一致、漏洞百出。

02

珠玉在前,《不完美的她》從開播以來就引來了不少的爭議。

片頭涉嫌抄襲。

《權遊》《絕命毒師》《西部世界》《危機邊緣》,一部質量上乘的美劇都會有一個值得稱讚的片頭。

《不完美的她》用地形圖的創意串聯起一組家暴案件的地理座標。

風格恢弘大氣,形式新穎。

第一眼,我被驚豔到了。

不過,眼尖的網友扒出,這個片頭效仿了設計師Toros Köse爲Pause festival創作的開場動畫。

唉,白興奮一場,又失望了一次。

Toros Köse的設計

臺詞涉嫌抄。

翻拍爛,忍了;但若是發現抄襲,觀衆肯定會跟你急。

曾經欺負觀衆美劇、英劇看得少,把《IT狂人》《老友記》《老爸老媽浪漫史》“致敬”個遍的《愛情公寓》,最終被觀衆嘲笑成了《愛抄公寓》。

讓我喫驚的是,擁有版權的《不完美的她》,抄啥了?

原來,它涉嫌抄襲英劇《公關》的臺詞。

一對比,才發現,長達1分多鐘的雷同臺詞,只不過是把“同事”換成了“我媽的祕書”,把“比莉派佩”換成了“張曼玉”。

對此,製片人有話說,“這只是巧合。對於觀衆的質疑,我們也非常接受”。

是啊,真的太巧、太心有靈犀了。這幾率可以買彩票了。

↑↑《公關》第一季第三集的片段

《不完美的她》雷同臺詞

生活細節錯誤。

《霸王別姬》編劇蘆葦說過這麼一句話,

“劇本不是拿手寫出來的,而是拿腳寫出來的。”

他爲了創作《杜月笙》,曾在圖書館裏待了8個月。

劉恆爲了寫《集結號》,光闡述就寫了8萬字。

真正優秀的劇本,都是靠着編劇流血、流汗。

只有用腳下的每一步去體驗真實的生活,才能用手上的每一份力氣寫出震撼人心、撼人心魄的文字。

再瞧瞧如今的一些編劇。

空調、賓館、剪切、複製…他們用閉門造車、憑空想象代替體驗生活。

這樣的文字可靠嗎?這樣的劇本真實嗎?這樣拍出來的作品能夠打動人心嗎?

編劇劉恆、蘆葦,圖源自新浪娛樂

回到《不完美的她》。

我暫且不去懷疑,

在網絡發達、嫌疑人自畫像極度逼真的情況下,林緒之是如何帶着穆蓮生/林小歐,一路綠燈,從大連回到了北京,還一直沒有東窗事發。

我也不去質疑,

一個在遊樂場賣飲料的老漢,單憑一個拍照的動作,如何能想起30多年前,看到過一位不想拍照的媽媽。

但是,有兩個細節,我需要提一提(肯定還有許多錯誤)。

其一,田放的公衆號被林緒之黑了。

公衆號那麼容易被黑嗎?

田放打電話質問客服的時候,他沒有等待時間就直接打通了。

作爲一個運營公號多年的小白,以我的經驗就可以斷定,

編劇從來沒給公號客服打過電話。

其二,郭躍、郭建民的上下級關係不合理。

父子二人,一個是副局長,一個是刑警隊警員。

根據《公務員迴避制度》的規定,

“公務員凡有夫妻、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近姻親等親屬關係的,不得在同一機關擔任雙方直接隸屬於同一領導人員的職務或者有直接上下級領導關係的職務。”

因此,郭躍、郭建民的上下級關係是明顯不合理的。

一個好的劇本需要有真實的力量。

熟悉過、體驗過、考證調研過之後,纔有發言權、才能下筆創作。

就連編劇蘆葦的創造原則都是,“我只寫自己熟悉的生活,不熟悉的,不敢寫,也寫不好。”

試問《不完美的她》的編劇,

黑客的生活你調查過多少?《公務員迴避制度》查證過嗎?

03

日本版《東京女子圖鑑》豆瓣8.7;中國版《北京女子圖鑑》《上海女子圖鑑》一個豆瓣6.3,另一個豆瓣6.8。

日本版《解憂雜貨店》豆瓣7.2;中國版《解憂雜貨店》豆瓣5.0。

韓國版《她很漂亮》豆瓣7.3;中國版《漂亮的李慧珍》豆瓣3.0。

未來還有,改編自《我選擇了不結婚 》的《誰說我結不了婚》,改編自《交響情人夢》的《蝸牛與黃鸝鳥》,改編自《請回答1988》的《相約九八》…

越翻越爛,越爛越火,翻拍永遠不止。

《漂亮的李慧珍》劇照

眼瞅着翻拍成風的現象,觀衆都在質疑,

“就知道翻拍!中國編劇沒有原創了嗎?原創劇本不香嗎?”

爲了鼓勵原創,上面出臺新政,要求備案申報的時候需要製片方提交《完成劇本創作承諾書》。

但,有的人就是耍滑頭,僱傭“劇本攢手”東拼西湊寫劇本。

5天寫出一部網絡電影,半個月寫出一部網劇,這樣沒有底線的拼貼讓人匪夷所思。

在劣幣驅逐良幣的影視市場,翻拍、拼湊是收視率、規避風險催生的結果。

原版有市場、有IP、有粉絲、有話題、有現成就可以用的故事內容。

利用這樣的天生優勢,不費力就有人看,有人看就有收視率,有收視率就有廣告金主來砸錢。

敷衍、賺快錢的翻拍,根本不在意是否撲街,它只在乎賺錢。

拍好了,名利雙收;拍砸了,還能賺一波流量。

《搞笑一家人》韓國版、中國版

馮遠征說的對,

“我們對經典的東西,要心存敬畏,沒到那個水準,就不要翻拍了”。

優秀的翻拍,必然不是簡單的事情。

劣質的翻拍,只會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如果翻拍太爛,作爲觀衆,我們不看就是了。

只不過,如果連翻拍都做不好,原創還能有希望嗎?

就怕翻拍越來越多,原創慢慢死掉,國產經典面臨荒蕪和絕產的境地。

一個好編劇應該怎麼做?

編劇蘆葦說,

“編劇是個拳擊手,你得來真的,你得白紙黑字一場場戲交出來,你得流汗、流血也流淚。

《闖關東》《老酒館》的編劇高滿堂說,

“劇作家,一種是拿它來喫飯,一種是將其視作生命。創作應該深入生活,在堅實的大地上起飛,像老鷹抓地一樣,能抓起一把土。”

FIRST青年電影展創始人宋文說,

“寫作就是一個燈下苦行僧的事,一個足夠紮實的好劇本就是你進入影視行業唯一的一把槍。”

磨好槍、流汗流血、腳踏實地,這是一個編劇應該做的。

只有這樣,它纔是中國觀衆的幸運,更是國產影視原創的希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