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月10日,科融環境相繼發出《關於公司收到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的公告》《關於公司相關人員收到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的公告》(以下簡稱“決定書”)顯示,科融環境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 第二條、《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 2 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第三十一條、《關於規範上市公司與關聯方資金往來及上市公司對外提供擔保若干問題的通知》第一條的規定。至此,科融環境存在的諸多問題,如2017年年報存在虛假信息、違規對外擔保且未披露、公司資金被關聯方違規佔用等被證實屬實。

關注:財務造假遭處罰 科融環境真能逃過停牌大劫嗎?

4月4日,徐州科融環境資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融環境”,300152.SZ)發佈《關於江蘇證監局對公司採取責令改正措施決定的整改報告(補充更正後)》,回應了江蘇證監局1月10日下發的 《關於對徐州科融環境資源股份有限公司採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

至此,科融環境存在的諸多問題,如2017年年報存在虛假信息、違規對外擔保且未披露、公司資金被關聯方違規佔用等被證實屬實。

除此之外,科融環境因爲賬款難以收回,與交易方凱迪系公司也有訴訟糾紛;科融環境的控股股東徐州豐利科技發展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徐州豐利”)所持公司股份遭全部凍結。

更加令人擔心的是,科融環境很有可能因爲2016年到2018年連續三年的虧損,隨時面臨停牌或者暫停上市的風險。

財務造假 信披違規遭問責

1月10日,科融環境相繼發出《關於公司收到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的公告》《關於公司相關人員收到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的公告》(以下簡稱“決定書”)顯示,科融環境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 第二條、《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 2 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第三十一條、《關於規範上市公司與關聯方資金往來及上市公司對外提供擔保若干問題的通知》第一條的規定。

根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五十九條的規定,證監局對科融環境採取責令改正行政監管措施,並記入誠信檔案;對時任董事的毛鳳麗、毛軍亮、李慶義、郭接見、宋巖濤、王聰、劉建國和時任監事的劉壘、高巖、房炳延以及時任高級管理人員的李曉光、鄧學志、徐斌、劉彬、郭俊傑等人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並且要求科融環境進行整改。

值得注意的是,科融環境作爲一家上市近十年的企業,在2017年幾乎同時出現年報出錯、信息披露違規、公司資金被關聯方違規佔用等多個情況。無論是失誤抑或刻意爲之,都令投資者對其內部管理感到憂心。

據證監會的決定書顯示,2017年,科融環境通過少計提甚至不計提壞賬準備的方式調節利潤,例如年底突擊收回商業承兌匯票的方式衝回年限較長的應收賬款、應收新疆君創能源設備有限公司的資金佔用款少計提壞賬準備。

與此同時,科融環境還存在“子公司藍天環保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天環保)未將已完工的工程項目進行結算並結轉成本,虛增存貨、少結轉營業成本”“應收賬款賬齡劃分錯誤”“藍天環保對杭州貴時貿易有限公司的長期掛賬預付款少計提資產減值損失”等問題。再結合其控股股東徐州豐利佔用上市公司資金虛減其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的數額,使得科融環境在2017年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合計虛增6867.02萬元人民幣,淨資產虛增 1.3 億元。

從上述違規事項來看,科融環境在壞賬準備、應收賬款、存貨、資產減值損失等多個財務指標上出現問題,而出現的效果都是將其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的數額得到顯著提升。這讓外界不免質疑科融環境存在故意修飾2017年業績報表的行爲。對此,中國資本觀察(www.zgzbgc.cn)也採訪了其董祕辦公室,但截至發稿,未收到相關回復。

另外,需要關注的是,科融環境此次被證監局問責共涉及三大問題,其中兩項與其控股股東徐州豐利有關。首先,徐州豐利 2017 年 8 月 17 日對外開具 300 萬元電子商業承兌匯票,科融環境在未履行內部決策程序下承諾到期兌付,形成違規對外提供擔保。

其次,科融環境代控股股東徐州豐利支付過橋貸款利息費用 96 萬元人民幣,形成資金佔用;徐州豐利關聯方巴州君創能源有限公司期間佔用藍天環保資金 987 萬元人民幣。

而上述事實,科融環境都未在2017年的年報中予以披露。

勝訴仍難追回債務

科融環境的經營範圍包括煙氣治理、水利及水環境治理、生態環境治理等,主營業務爲鍋爐節能改造和煙氣治理,於2010年12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

而從2011年開始,科融環境便開始了與*ST凱迪(000939.SZ)的業務合作,*ST凱迪將其所需的設備採購以及工程發包事項交由科融環境承接。

而*ST凱迪近年來的經營狀況也出現問題,據其公告顯示,截至 2019 年 3 月 29日,*ST凱迪及控股子公司所涉訴訟、仲裁案件合計 825 件,其中,涉及融資糾紛案件共計 98件,涉及 100 萬以下小額買賣合同糾紛案件(含燃料買賣)81 件。

科融環境也是衆多起訴*ST凱迪公司中的一員。2017年12月29日,科融環境向*ST凱迪催收,*ST凱迪出具一張電子商業承兌匯票並承諾到期無條件付款。但最終*ST凱迪並未能付款。

這導致科融環境非常被動,雖然法院最終支持科融環境的主張,但因爲*ST凱迪確實沒有多餘資金,所以即使科融環境勝訴,依然不能拿到實際賬款。而這張電子商業承兌匯票價值人民幣7356.35萬元。要知道,科融環境一年的淨利潤才3000萬到4000萬元人民幣左右。這對科融環境來說是一筆很大的損失。

2月26日,科融環境發佈《2018年度業績快報》,營業利潤虧損4.52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4.62億元人民幣。截至2018年上半年,科融環境的控股股東徐州豐利持有公司股份比例爲29.50%。而2018年的半年報顯示,這些股份已經全部被凍結,其中2.03億股還處於質押狀態,質押數佔其持股數的96.47%,佔公司總股數的28.46%。

其實,從科融環境以往的業績狀況來看,其業績的下滑不僅僅歸結爲*ST凱迪的影響。早在2016年,科融環境的業績就出現鉅額虧損,淨利潤虧損金額達到1.32億元,同比下降592.43%。

此前科融環境發佈的2017年淨利潤是正值,而因爲年報存在問題,進行相應調整後,公司的歸母淨利潤從3745.996萬元降至1032.09萬元,縮水幅度較大。但從科融環境的這份公告來看,雖然利潤額較小,但仍是盈利的,似乎打破了之前“暫停上市”的風險預告。

不過,經過上述多次虛假信息問題的發生,投資者對這份報告的真實性也有了一份保留。科融環境表示“後續不排除被監管機構要求進一步整改和調整並觸發相關風險的可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