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十年前陕西关中大旱,颗粒无收,当时杨虎城执掌帅印,看到饿殍遍野,饥民流离,于是决定引泾灌溉,任用水利专家李仪祉,在郑国渠遗址上,修泾惠渠。这就是当时的泾惠渠,一九三二年六月放水,灌溉六十万亩土地,郑国渠又发挥了它造福于民的功效。

郑国渠,是陕西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二零一六年年底,从泰国清迈传来喜讯,郑国渠申遗成功。郑国渠全长三百里多里,灌溉面积四万顷,就在泾阳县西北二十五公里的泾河北岸。

郑国渠引泾水,注入洛水,从公元前二百四十六年兴建,十年时间收功,距今两千二百多年了。当时的韩国因为怕秦国,所以举荐郑国到咸阳,献策修渠,想以此耗尽秦国人力财力,结果适得其反,秦国更加强大。

史记的河渠书里面记载,郑国渠修成以后,灌溉一百一十万亩良田,一亩地可以打粮食一百公斤。关中沃野,旱涝保收,秦国于是富强起来,因为是水工郑国主持修建,所以叫郑国渠。

郑国渠的拦水大坝,这是其中之一。郑国渠的头在王桥镇上然村西北,沿着王桥,桥底镇东流,最后在龙泉乡铁李村入三原县境。整个灌溉思维是大水漫灌。关中平原这边,西北略高,东南偏低。

礼泉县东北的谷口修筑干渠,干渠向东延伸,干渠于是成为灌溉区最高地带,全部都是自然灌溉系统,可以灌田一百一十万亩。郑国渠在史记,汉书中记载比较简略,水经注比较详细。

它经过泾阳,三原,富平,蒲城,白水等县域,由西向东,开始降低,与冶峪,清峪,浊峪,石川河等相交。郑国渠建成以后,粮食产量明显增加。比当时黄河中游一般亩产一石半,要高好几倍。

大禹治水,也是把石川河改道,把石川河以前的东流入洛,改为南流入渭。自从郑国去世以后,泾河大坝时间不长,就被水冲垮了。秦国灭亡以后,到了汉朝很长一段时间,真正发挥作用的,是三原县到相桥这一段。

郑国渠水清澈如许,波光粼粼,河道中石头块很多,从上面看,水流甚至呈现翡翠一般的绿色。郑国说,当初韩王是叫我来作间谍的,但是,水渠修成,不过为韩延数岁之命,为秦却建万世之功。

郑国渠,干渠总长三百华里,拦腰截断沿河水流,把冶水,清水,浊水,石川水,收集在渠里,加大了水量。它西起仲山西麓,经过泾阳,三原,富平,蒲城,最后流入洛河。

流过富平的郑国渠,全长三百里,可以灌溉十八万多公顷。在郑国渠遗址,发现三个南北排列的暗洞,宽三米,深二米,就是所谓的井渠。郑国渠可与都江堰媲美,在世界水利史上为数少有。

秦朝灭亡以后,历朝历代,都在郑国渠做文章,完善自己的水利设施。比如汉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广惠渠,通济渠,清朝的龙洞渠等等。

九十年前陕西关中大旱,颗粒无收,当时杨虎城执掌帅印,看到饿殍遍野,饥民流离,于是决定引泾灌溉,任用水利专家李仪祉,在郑国渠遗址上,修泾惠渠。一九三零年动工,几千万民工,两年时间,终于收工。

这就是当时的泾惠渠,一九三二年六月放水,灌溉六十万亩土地,郑国渠又发挥了它造福于民的功效。一九八九年泾惠渠再次改造,完善配套,一九九三年完成,九五年竣工验收,干渠长八十多公里。

名垂华夏史,水咏郑国渠。郑国渠距今两千二百多年了,至今依然发挥着作用,历朝历代加固改造,使得天下第一渠郑国渠彪炳史册,流芳至今。这里有历史人文遗迹,可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

郑国渠体现的是大秦文化,古代水利文化,泾河文化,巍巍仲山,悠悠泾水,这里有泾河地质公园,泾河峡谷观光游览,黑沟奇峡,文泾湖休闲度假,北仲山后备旅游,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