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榆林日报”

关注我们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64.6亿元,增长9.3%,创2013年以来季度新高;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95.7亿元,增长10.8%;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06.4亿元,增长31.9%,连续11个季度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长……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量质齐升、持续向好,榆林前三季度的成绩单,数据喜人,呈现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

数据喜人是小喜,群众获得感提升才是大喜。榆林榆阳机场改扩建顺利推进、延榆高铁有望年内开工、“四馆两中心”全面开工、好天数达到196天、放管服改革推向纵深,不一而足。今年以来,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落地开花,榆林人的幸福指数节节高。

高质量发展是一场“马拉松”,转型升级是一场“拉锯战”,绝不是一马平川,更不会一蹴而就。抓经济工作要有全局、长远和辩证的眼光,既要看清自身情况,也要看清宏观形势,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绩,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对转型中的阵痛、发展中的烦恼,尤其要正确对待。

当前,榆林正处于经济发展冲刺年度目标、政治生态亟待净化修复的特殊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从发展大势看,中省宏观政策机遇叠加,原油、煤炭等能源价格高位运行,给榆林发展带来更多利好。从工作难点看,项目推进不力、工业增量不足、民营经济活力不强、金融生态环境不优、转型发展步伐缓慢、招商引资力度不大、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旧突出,既有太多的发展机遇需要奋起拼搏,又有太多的矛盾困难需要负重前行,还有太多的建设任务需要爬坡实干。

全市上下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对下一步工作的部署上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始终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方向,认真研究中省政策导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下力气破解金融难题、加大对民营经济支持力度、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等,在狠抓落实中改进作风、消除杂音、排除干扰,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不断开创榆林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到年底只有不到两个月时间了,决胜全年正当紧要关头,关键节点考验党员干部的智慧和担当。让我们凝心聚力、抢抓机遇,从完成当前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做起,从全力冲刺年底“百米赛”开始,从谋划明年发展思路和举措出发,为支撑陕西追赶超越、服务国家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评论员

本期编辑 李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