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统治,跨越期长达1613年到1917年,有着“钻石基金”的帝国王权罗曼诺夫家族有着珍贵的珠宝收藏,而罗曼诺夫王朝也正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在悠久的沙俄皇室时期,贵族就已开始以半宝石来制作精美的古董珠宝。俄国古董珠宝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比起欧洲珠宝更加多了几分沙皇宫廷风情,材料的贵重、色彩的艳丽、造型的精巧和光泽的璀璨,展现出了不一样的俄式古董珠宝特点。

幽谷百合彩蛋 1898年

当然,如果没有传奇式的大师,珐琅、金银细丝镶嵌也不会成为现代珠宝艺术的主角。在长期与世隔绝的境况里,俄罗斯人用早年从欧洲大陆学来的镶嵌技术,创造了那些世所罕见的珍品。法贝热亲手打造的复活节彩蛋已成为珠宝史上最为辉煌的传奇之一。那些精美的雕刻、绘画与镶嵌,无论从哪一个艺术角度而言,都是无法逾越的魅惑珍品。

古董沙俄石榴石和钻石花珍珠项链

如果没有沙俄贵族对日常生活用品艺术化的苛刻要求,装饰艺术(Art Déco)风潮也不可能在上世纪初席卷全球。

沙俄圣彼得堡约1840年的钻石手镯

冬宫中用祖母绿和蓝宝石雕琢而成的孔雀自鸣钟、用金丝编织而成的晚妆手袋,都被公认为自文艺复兴以来装饰艺术的最高水平代表作。

沙皇时期紫水晶胸针

而俄国人对于玉髓、紫水晶、碧玉的热爱,更推动了欧洲贵妇对东方风格珠宝的追逐。当然,沙俄皇室最耀眼的,还要数那些时代相传的宝石皇冠。

影响世界的顶级奢华

除了那顶著名的大皇冠之外,在历代俄国沙皇之中还流传着众多精美的皇冠。这是亚历山德拉皇后最喜爱的王冠,可以经常看到它出现在皇后的各种肖像中。

这顶王冠上镶有340颗钻石,重达287克拉,最大的一颗重达10.78克拉,其余有钻石拼成的500朵玫瑰,重达84克拉。它在1929年被出售,现在下落不明。

这顶王冠在历史上曾属于沙皇保罗一世。王冠中部的这一颗大钻石重达10克拉,呈血红色。王冠上还镶有39颗淡黄钻石,最大的重达9克拉,其余的38颗重达115克拉。另外还有146颗巴西钻石。最大的也重达8克拉。它现在仍保存俄罗斯的博物馆中。

此王冠上镶有39颗美丽无比的印第安椭圆钻石,其中6颗重达9克拉,5颗重达61.2克拉,8颗重达8克拉,35颗重达24.克拉,王冠中央最大的是一块重达37克拉的宝石,这是1829年俄国财政部为死去的保罗一世的妻子玛丽亚费多萝芙娜皇后制造的,它在1929年被苏联政府出售。

这顶王冠的主人是罗马尼亚王后玛丽的母亲,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女儿玛佳·亚历山德娜女大公。在她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儿子爱丁堡公爵阿尔伯特王子结婚时,她的父亲亚历山大沙皇送给她这顶王冠。后来王冠被索思比拍卖行售出,下落不明。

这顶王冠属罗曼洛夫王朝,制作于1891年,它呈流畅的半月型,镶嵌有822颗钻石和72颗红宝石。王冠的其中一部分可以拆卸下来,用作胸针和头簪。王冠的女主人是俄国著名大诗人普希金的孙女索非亚。她是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孙子米哈依尔米哈伊诺维奇大公的妻子。由俄国著名珠宝世家k.e.林公司的高级工匠设计。在沙皇王朝被推翻前的200多年里,k.e.波林公司的历届掌门人曾经先后拥有。

这顶钻石王冠是由沙俄的珠宝匠打造而成,是沙俄的大公夫人阿纳斯塔西娅送给其母亲丹麦的亚历山德拉王后的。

这顶王冠是沙俄皇后玛丽亚费多罗芙娜所有,在克里姆林宫展览。

这是一套18世纪中叶制成的王冠,用了钻石和雕版珐琅,仔细看上面有非常可爱的小蜜蜂,此王冠现存于俄罗斯国家珍宝馆。

作为普通人总是向往皇冠的奢华,但如此重的皇冠真的好戴吗?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还有机会戴皇冠的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最有资格回答你的疑惑。在BBC的一档名为《加冕礼》的纪录片里,当记者问英国女王,您的王冠是不是很重?

女王非常耿直地吐槽道:

“是的,你戴着它不能低头读稿,而是要把稿子拿起来。要不然你的脖子会断掉,王冠也会掉!”——“别低头,皇冠会掉”,不仅是说说而已。

伊丽莎白二世一生带过数顶奢华至极的皇冠,其中的挚爱之一便是亚历山德拉王后的俄式冠冕Queen Alexandra‘s Kokoshnik Tiara。这是她的心肝宝贝,她经常戴着它参加各种重要的活动,从年轻到年老,从来没戴腻过。

左:英国·亚历山德拉王后,右:俄国·亚历山德拉王后

单从设计审美来看,这顶王冠是无可挑剔的,488颗钻石镶嵌在61根向上的白金条上,共同组成了一堵“钻石高墙”。这顶王冠最初的拥有者是女王的曾祖母——亚历山德拉王后。其实它的设计并非独创,而是按照亚历山德拉王后的妹妹,那个与之同名的俄国王后戴的一顶冕冠的样式来打造的。Kokoshnik本是一种传统的俄罗斯女性头饰,所以这是一顶典型的“沙俄风情”的皇冠。

俄罗斯早期的皇冠多为帽式的造型,纯金打造,上面则密密麻麻的镶满了钻石和其他稀有宝石,是统治者权利至高无上的标志。到了十九世纪,沙俄的贵族女性,突然有了审美!她们热爱一种叫做Kokoshnik式的冠冕。

kokoshnik冠作为贵族专属的传统配饰,早期多呈巨大的扇形。皇室贵族尤其喜欢在头冠上镶嵌各色宝石,用以炫耀自己的丰厚家底。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等一切你可以想象到的奢华都用来点缀在女性的头顶上,总之就是想尽办法宣告其家世显赫。

18世纪,告别了彼得大帝的限制令,热爱民族文化的凯瑟琳女皇恢复了旧俗,并宣布Kokoshnik为女性正装的标配。而到了19世纪初,尼古拉一世甚至颁布法令,要求贵族们在节日和重要场合必须戴Kokoshnik,否则视为对皇帝的不敬。于是俄国贵族们开始狂热地追逐那些线条更为优雅的新月形Kokoshnik,也在冠冕上更下功夫。

当Kokoshnik在俄国国内发展得有声有色时,它奢华的气质也吸引到了欧洲珠宝设计师们,他们普遍认为它夸大的造型,特别适合装点白人棱角分明的面部轮廓。于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顶顶融合了各国自己文化的Kokoshnik,被欧洲贵族们争相定制,逐渐成为他们社交场合必备的珠宝。俄式Kokoshnik冠从此走出了国门,被各国王室争相吸纳。

戛然而止的天鹅悲歌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

可世事哪能尽如人意,珠宝并不能改变沙皇一家悲惨的命运。1917年,二月革命,被沙皇剥削到走投无路的人民,起身反抗,推翻了这个压在他们身上,长期以来罪恶的统治。人们血洗皇宫,囚禁了沙皇全家,并执行枪决。在结束第一轮的屠杀后,仅有四位公主和一位贴身女仆依然活着。

公主们的衣襟里都细密地缝着1.5公斤钻石和无数珠宝,犹如防弹衣一样帮她们抵挡了枪击。女仆则靠枕头救了自己一命,这个枕头里藏的也全是钻石和金银珠宝。执行枪决的人一看就疯了,他们杀光了所有人后,将珠宝洗劫一空。

满身珠光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皇后玛利亚

这一事件宣誓了沙皇俄国三百年统治的彻底终结。大部分皇室珠宝流入沙皇的欧洲远亲手中——只有皇太后玛丽亚·费多罗夫娜一人幸运地逃脱屠杀,这位沙俄王室唯一直系遗孀曾是丹麦公主,流亡后却不得不出卖自己的珠宝来维持生活。英国的玛丽皇后是她的主要光顾者,至今英国皇室的许多冠冕和胸针,都可在俄罗斯的王室画像中找到原迹。

伊丽莎白二世最爱的这顶“弗拉基米尔冠冕”,最早就是属于沙俄的公爵夫人

不久后的十月革命,更是让镰刀与斧头代替了傲慢的双头鹫,盛极一时的罗曼诺夫王朝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消弥在历史的烟尘中,不留痕迹。虽然沙皇俄国走下了神坛,但是他们的珍宝,仍然有少数得以完善保存。

彼得大帝的钻石库里,依然藏有25300多克拉的钻石、1700克拉大颗粒的蓝宝石、2600克拉小粒蓝宝石、2600克拉的红宝石和许多又大又圆的优质精美珍珠……

复原后的琥珀宫

重温并不代表着复兴,如今的俄罗斯固然仍是北方让人生畏的强国,但沙俄珠宝固有的精巧和奢华已难被再度复刻。新兴的俄罗斯珠宝设计要么一味强调暴发户式的硕大与财富,要么更醉心于另类艺术表达。或许,梦幻般的沙俄珠宝终归只是一段梦幻,注定不能久存世间。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