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統治,跨越期長達1613年到1917年,有着“鑽石基金”的帝國王權羅曼諾夫家族有着珍貴的珠寶收藏,而羅曼諾夫王朝也正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在悠久的沙俄皇室時期,貴族就已開始以半寶石來製作精美的古董珠寶。俄國古董珠寶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比起歐洲珠寶更加多了幾分沙皇宮廷風情,材料的貴重、色彩的豔麗、造型的精巧和光澤的璀璨,展現出了不一樣的俄式古董珠寶特點。

幽谷百合彩蛋 1898年

當然,如果沒有傳奇式的大師,琺琅、金銀細絲鑲嵌也不會成爲現代珠寶藝術的主角。在長期與世隔絕的境況裏,俄羅斯人用早年從歐洲大陸學來的鑲嵌技術,創造了那些世所罕見的珍品。法貝熱親手打造的復活節彩蛋已成爲珠寶史上最爲輝煌的傳奇之一。那些精美的雕刻、繪畫與鑲嵌,無論從哪一個藝術角度而言,都是無法逾越的魅惑珍品。

古董沙俄石榴石和鑽石花珍珠項鍊

如果沒有沙俄貴族對日常生活用品藝術化的苛刻要求,裝飾藝術(Art Déco)風潮也不可能在上世紀初席捲全球。

沙俄聖彼得堡約1840年的鑽石手鐲

冬宮中用祖母綠和藍寶石雕琢而成的孔雀自鳴鐘、用金絲編織而成的晚妝手袋,都被公認爲自文藝復興以來裝飾藝術的最高水平代表作。

沙皇時期紫水晶胸針

而俄國人對於玉髓、紫水晶、碧玉的熱愛,更推動了歐洲貴婦對東方風格珠寶的追逐。當然,沙俄皇室最耀眼的,還要數那些時代相傳的寶石皇冠。

影響世界的頂級奢華

除了那頂著名的大皇冠之外,在歷代俄國沙皇之中還流傳着衆多精美的皇冠。這是亞歷山德拉皇后最喜愛的王冠,可以經常看到它出現在皇后的各種肖像中。

這頂王冠上鑲有340顆鑽石,重達287克拉,最大的一顆重達10.78克拉,其餘有鑽石拼成的500朵玫瑰,重達84克拉。它在1929年被出售,現在下落不明。

這頂王冠在歷史上曾屬於沙皇保羅一世。王冠中部的這一顆大鑽石重達10克拉,呈血紅色。王冠上還鑲有39顆淡黃鑽石,最大的重達9克拉,其餘的38顆重達115克拉。另外還有146顆巴西鑽石。最大的也重達8克拉。它現在仍保存俄羅斯的博物館中。

此王冠上鑲有39顆美麗無比的印第安橢圓鑽石,其中6顆重達9克拉,5顆重達61.2克拉,8顆重達8克拉,35顆重達24.克拉,王冠中央最大的是一塊重達37克拉的寶石,這是1829年俄國財政部爲死去的保羅一世的妻子瑪麗亞費多蘿芙娜皇后製造的,它在1929年被蘇聯政府出售。

這頂王冠的主人是羅馬尼亞王后瑪麗的母親,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女兒瑪佳·亞歷山德娜女大公。在她與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兒子愛丁堡公爵阿爾伯特王子結婚時,她的父親亞歷山大沙皇送給她這頂王冠。後來王冠被索思比拍賣行售出,下落不明。

這頂王冠屬羅曼洛夫王朝,製作於1891年,它呈流暢的半月型,鑲嵌有822顆鑽石和72顆紅寶石。王冠的其中一部分可以拆卸下來,用作胸針和頭簪。王冠的女主人是俄國著名大詩人普希金的孫女索非亞。她是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孫子米哈依爾米哈伊諾維奇大公的妻子。由俄國著名珠寶世家k.e.林公司的高級工匠設計。在沙皇王朝被推翻前的200多年裏,k.e.波林公司的歷屆掌門人曾經先後擁有。

這頂鑽石王冠是由沙俄的珠寶匠打造而成,是沙俄的大公夫人阿納斯塔西婭送給其母親丹麥的亞歷山德拉王后的。

這頂王冠是沙俄皇后瑪麗亞費多羅芙娜所有,在克里姆林宮展覽。

這是一套18世紀中葉製成的王冠,用了鑽石和雕版琺琅,仔細看上面有非常可愛的小蜜蜂,此王冠現存於俄羅斯國家珍寶館。

作爲普通人總是嚮往皇冠的奢華,但如此重的皇冠真的好戴嗎?作爲世界上爲數不多還有機會戴皇冠的人,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最有資格回答你的疑惑。在BBC的一檔名爲《加冕禮》的紀錄片裏,當記者問英國女王,您的王冠是不是很重?

女王非常耿直地吐槽道:

“是的,你戴着它不能低頭讀稿,而是要把稿子拿起來。要不然你的脖子會斷掉,王冠也會掉!”——“別低頭,皇冠會掉”,不僅是說說而已。

伊麗莎白二世一生帶過數頂奢華至極的皇冠,其中的摯愛之一便是亞歷山德拉王后的俄式冠冕Queen Alexandra‘s Kokoshnik Tiara。這是她的心肝寶貝,她經常戴着它參加各種重要的活動,從年輕到年老,從來沒戴膩過。

左:英國·亞歷山德拉王后,右:俄國·亞歷山德拉王后

單從設計審美來看,這頂王冠是無可挑剔的,488顆鑽石鑲嵌在61根向上的白金條上,共同組成了一堵“鑽石高牆”。這頂王冠最初的擁有者是女王的曾祖母——亞歷山德拉王后。其實它的設計並非獨創,而是按照亞歷山德拉王后的妹妹,那個與之同名的俄國王后戴的一頂冕冠的樣式來打造的。Kokoshnik本是一種傳統的俄羅斯女性頭飾,所以這是一頂典型的“沙俄風情”的皇冠。

俄羅斯早期的皇冠多爲帽式的造型,純金打造,上面則密密麻麻的鑲滿了鑽石和其他稀有寶石,是統治者權利至高無上的標誌。到了十九世紀,沙俄的貴族女性,突然有了審美!她們熱愛一種叫做Kokoshnik式的冠冕。

kokoshnik冠作爲貴族專屬的傳統配飾,早期多呈巨大的扇形。皇室貴族尤其喜歡在頭冠上鑲嵌各色寶石,用以炫耀自己的豐厚家底。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等一切你可以想象到的奢華都用來點綴在女性的頭頂上,總之就是想盡辦法宣告其家世顯赫。

18世紀,告別了彼得大帝的限制令,熱愛民族文化的凱瑟琳女皇恢復了舊俗,並宣佈Kokoshnik爲女性正裝的標配。而到了19世紀初,尼古拉一世甚至頒佈法令,要求貴族們在節日和重要場合必須戴Kokoshnik,否則視爲對皇帝的不敬。於是俄國貴族們開始狂熱地追逐那些線條更爲優雅的新月形Kokoshnik,也在冠冕上更下功夫。

當Kokoshnik在俄國國內發展得有聲有色時,它奢華的氣質也吸引到了歐洲珠寶設計師們,他們普遍認爲它誇大的造型,特別適合裝點白人棱角分明的面部輪廓。於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頂頂融合了各國自己文化的Kokoshnik,被歐洲貴族們爭相定製,逐漸成爲他們社交場合必備的珠寶。俄式Kokoshnik冠從此走出了國門,被各國王室爭相吸納。

戛然而止的天鵝悲歌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

可世事哪能盡如人意,珠寶並不能改變沙皇一家悲慘的命運。1917年,二月革命,被沙皇剝削到走投無路的人民,起身反抗,推翻了這個壓在他們身上,長期以來罪惡的統治。人們血洗皇宮,囚禁了沙皇全家,並執行槍決。在結束第一輪的屠殺後,僅有四位公主和一位貼身女僕依然活着。

公主們的衣襟裏都細密地縫着1.5公斤鑽石和無數珠寶,猶如防彈衣一樣幫她們抵擋了槍擊。女僕則靠枕頭救了自己一命,這個枕頭裏藏的也全是鑽石和金銀珠寶。執行槍決的人一看就瘋了,他們殺光了所有人後,將珠寶洗劫一空。

滿身珠光的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皇后瑪利亞

這一事件宣誓了沙皇俄國三百年統治的徹底終結。大部分皇室珠寶流入沙皇的歐洲遠親手中——只有皇太后瑪麗亞·費多羅夫娜一人幸運地逃脫屠殺,這位沙俄王室唯一直系遺孀曾是丹麥公主,流亡後卻不得不出賣自己的珠寶來維持生活。英國的瑪麗皇后是她的主要光顧者,至今英國皇室的許多冠冕和胸針,都可在俄羅斯的王室畫像中找到原跡。

伊麗莎白二世最愛的這頂“弗拉基米爾冠冕”,最早就是屬於沙俄的公爵夫人

不久後的十月革命,更是讓鐮刀與斧頭代替了傲慢的雙頭鷲,盛極一時的羅曼諾夫王朝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消彌在歷史的煙塵中,不留痕跡。雖然沙皇俄國走下了神壇,但是他們的珍寶,仍然有少數得以完善保存。

彼得大帝的鑽石庫裏,依然藏有25300多克拉的鑽石、1700克拉大顆粒的藍寶石、2600克拉小粒藍寶石、2600克拉的紅寶石和許多又大又圓的優質精美珍珠……

復原後的琥珀宮

重溫並不代表着復興,如今的俄羅斯固然仍是北方讓人生畏的強國,但沙俄珠寶固有的精巧和奢華已難被再度復刻。新興的俄羅斯珠寶設計要麼一味強調暴發戶式的碩大與財富,要麼更醉心於另類藝術表達。或許,夢幻般的沙俄珠寶終歸只是一段夢幻,註定不能久存世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