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東京國立博物館御即位紀念特別展《正倉院の世界》海報

圖2、熱情的觀衆在展館前排起數百米的長龍

這次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參觀正倉院展,除一睹諸多珍寶級寶物的風采外,還意外地看到鳥毛篆書屏風,這讓我大喜過望,因爲,屏風上的漢字篆書,正是在我國失傳了近千年的花體篆書。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談到古錢上的花體篆書,“花體篆是中國書法上的一種書體,只在唐代流行過一段時間,今天已經很少有人使用,甚至大多數人根本沒有見過。據說在日本奈良東大寺正倉院,還保存有我國唐代鳥毛貼制的文書屏風,上面的書法就是花體篆書。有趣的是,我收藏的一兩枚宋代大型壓勝錢‘金玉滿堂背雙螭龍’上就保留了花體篆的身影。如果從保留書法藝術的角度講,這兩枚錢就更顯得有特殊意義”。當年寫下這段文字時我還在想,今生怕是無緣能見到了它們的“真身”了。因爲正倉院收藏的寶物8000多件,多祕不示人,沒想到的是這次我能與它不期而遇,親眼看到心儀已久的1000多年前的花體篆書,實在是榮幸之至。因爲它可以和我國古錢上的花體篆書相互印證。

這次正倉院展出的鳥毛篆書屏風(1、2)有中文說明如下:

“國家珍寶帳記載的六扇一席屏風,聖武天皇生前所愛之屏風,其上用篆書及楷書交替書有君主的座右銘,兩行各八個字,篆書文字上貼有羽毛,根據調查,是日本國產綠雉或長尾雉的羽毛。本品在日本製作。產自奈良時代,公元8世紀”。(相當於中國唐代鼎盛時期)

圖3-4、鳥毛篆楷書屏風第1、2扇

屏風上的文字是:
“主無獨治,臣有贊明,箴規苟納,咎悔不生”。

我簡略翻譯了一下,大意是:做爲一個君主,要時刻避免專制一言堂,才能得到羣臣的讚頌並視爲明君;如果來自下面的箴諫都能採納,那麼過失和悔恨就都不會發生了。
 
展出的其它屏風上的文字還有:
明王致化,務在得人,任愚政亂、用哲民親。
近賢無過,親佞多惑,見善則遷,終為聖德。
(畫冊上沒有錄入)
 
純楷體所書的兩扇屏風文字:
正直為心神明所祐,禍福無門唯人所召。
父母不愛不孝之子,明君不納不益之臣。

圖5-6、鳥毛楷書屏風第3、4扇

圖7、放大圖可以清晰看出粘在文字上的鳥毛

因爲不可以拍照,這些說明是我現場抄在小本子上的。我還在本子上摹寫了這十六個文字及大致的圖案,由於觀衆太多擁擠不堪,我在昏暗和擠來擠去中艱難地摹寫了所有鳥毛屏風的全部80(含篆楷)個文字。沒想到,出展廳後居然有此次展覽的畫冊出售,我買下畫冊後又發現畫冊只收錄了所展鳥毛屏風中的一半文字,我這費力的摹寫也算是沒有白白付出。

圖8、作者在現場摹寫的屏風文字

根據說明,對以往的提法應當更正:鳥毛篆書屏風並非產自大唐,而是日本在當地製作。但毋庸置疑的是,這種製作工藝和文書字體,肯定是受到中國的影響。從公元七世紀初至九世紀末約264年的時間裏,日本爲了學習中國文化,先後向唐朝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每次派出的遣唐使團多達百人以上,有時多至五百餘人,他們當中有留學生、留學僧、還學僧、請益生、知乘船事、譯語、主神、醫師、陰陽師、畫師、史生、射手、船師、卜部、音聲長、音聲生、玉生、鍛生、鑄生、細工生、船匠、柁師、挾杪、傔人、雜使、水手長、水手等。  遣唐使團集中了當時日本外交、學術、科技、工藝、音樂、美術、航海等方面的優秀人才,以保證最大限度地完成外交使命、吸收先進的唐朝文化,中國的許多律令制度、文化藝術、科學技術以及風俗習慣等,通過他們傳入日本,對日本的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所以這個屏風從設計製作到文字書法,可以視爲大唐文化的翻版。
 
我收藏的第一枚“花體篆書”金玉滿堂背雙螭龍大錢(見圖8-9),多年前從杭州一位朋友手中集得。據傳這枚錢當年出自浙江的一口古井中,伴出的還有宋代瓷碗等物,考古證明是宋代的。這就說明這枚錢的下限最晚是宋代。此錢老生坑,錢文、紋飾均清晰未磨損,面背狹郭,地張施羅紋。製作精整,是同種類錢中品相較好的,很少見。

圖9-12、作者收藏的第一枚宋代金玉滿堂雙龍錢及拓片

無獨有偶,其後不久,有一次我去天津出差,閒暇時逛文化街古玩市場,快離開時,一個綽號叫“大頭”的朋友喊住我,對我說他從外地回來,帶回一個不錯的錢,他也沒見過。我接過來一看,確實是沒見過的金玉滿堂雙龍錢,而且是一枚首見的出譜品。我問他讓不讓?“大頭”說已經答應讓給一個朋友了,不過那個朋友很多天也沒露面。我說那就讓給我算了,咱不也是朋友嗎?“大頭”說也行。我說,既然是朋友就便宜點吧。“大頭”說,都是朋友,我給他多少錢也給您多少錢。行,我說,咱們都是痛快人。我馬上就把錢拿出來了,一手錢一手貨。告別“大頭”,我滿心歡喜歡,誰料才走了沒幾步,他突然追上來叫住我說,這東西是他和一個哥們兒夥着買的,他還得問問人家,省得落埋怨。說完,他就打起了手機。我只好等着,沒想到對方還一直佔着錢。我心裏急,表面還很輕鬆,沒辦法。“大頭”鍥而不捨,等了足有快十分鐘了,算打通了。我聽到對方說:行行!就這樣吧!我心裏的一塊石頭纔算落了地。古玩行的交易就是這樣,充滿玄機,一會晴天一會多雲。

圖12-15、作者收藏的第二枚宋代金玉滿堂雙龍錢及拓片

這枚金玉滿堂雙龍錢。一面也是花體篆書“金玉滿堂”,只是書體更爲俏麗。一面是雙螭龍,但不同的是穿外有一圓輪,輪內上有日下有月,兩側有“五朱”二字,左讀。這輪內的圖案就象一枚錢中錢。歷史上曾鑄行過“五朱”錢。東晉太興年間(318一321年),吳興沈充鑄大孔小錢,面文“五朱”,俗稱“沈郎五銖”或“沈郎錢”。傳東漢墓曾出土少數“五朱”銅錢、陶錢;漢器中亦有以“五朱”二字作紋飾者。這枚錢中的“五朱”二字,正與“沈郎五朱”的“五朱”二字如出一轍。故這枚錢的製作年代應早於宋鑄的金玉滿堂雙螭龍錢,有唐或五代鑄造的可能。另外,此錢別於常見品的還有錢穿,普通金玉滿堂雙龍錢是方穿,此錢是決穿。從製作風格和圖案來看,也早於宋鑄品,到目前爲止,還沒有發現第二枚,更猶顯珍罕了。

圖16、中國宋錢與日本鳥毛屏風花體篆字對比

特別是,通過這次親眼目睹正倉院收藏的一千多年前的鳥毛篆書屏風,反過來印證了這兩枚宋代古錢上的花體篆文字,是直接繼承了唐代的花體篆書風,也證明了日本在奈良時代宮廷用字完全接受了唐代書風的影響,這是十分令人興奮的。
                                                  
注:本文插圖3-6,翻拍自《正倉院の世界》畫冊。

作者簡介

劉春聲,50後,筆名齊庚,號宜齋主人、漢風堂主人。著有長篇小說《天雨》,散文集《探花集》、《情滿呂梁山》,《中國古代鏤空花錢鑑賞》、《打馬百錢》,主編出版歷史上首部壓勝錢大辭典《中國錢幣大辭典壓勝錢編》。爲《光明日報》、《解放軍報》、《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中國旅遊報》及《中國收藏》、《收藏》等報刊雜誌發表文章40餘萬字。

現爲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原中國錢幣學會理事、專家庫成員,北京市錢幣學會常務理事、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錢幣大辭典》編纂委員會委員、主編,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客座教授,北大資源學院文物學院客座教授,曾任北京炎黃藝術館副祕書長。

本文已由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特別鳴謝探花集公號支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