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部分行业复工复产仍然相对滞后,住宿、文化体育娱乐、居民服务等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三个月位于45.0%以下,相关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原材料库存指数48.2%,较上月下滑0.8个百分点,反映复工复产、生产活动恢复。

(原标题:复工复产加快,新基建领衔扩大内需,新冠疫情中国化危为机)

文:恒大研究院  马家进  华炎雪  李晓桐

事件

4月中国官方制造业PMI为50.8,预期为50.1,前值为52;非制造业PMI为53.2,前值为52.3。

解读

1、复工复产加快,新基建领衔扩大内需,新冠疫情中国再次化危为机

4月制造业PMI为50.8%,非制造业PMI为53.2%,均位于荣枯线以上,连续两个月景气回升。复工复产持续推进,生产稳步复苏,人民生活逐步恢复正常。截至4月25日,全国采购经理调查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复工率为98.5%,较3月调查结果上升1.9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为99.7%,上升1.0个百分点。前期政策落地,传统基础设施和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筑业PMI大幅上升。

需求弱于生产,外需形势严峻。4月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50.2%和33.5%,较上月下降1.8和12.9个百分点。

海外疫情加速扩散,全球经济活动大幅收缩,一季度美国GDP环比折年率下降4.8%,创2009年以来最大跌幅,欧元区GDP下降3.8%,创1995年来最大跌幅。外需下滑拖累中国出口,新签订的出口订单锐减。

供大于求,库存上升,价格下降,通缩凸显。1-3月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累计同比14.9%,较2019年上升12.9个百分点。4月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9.3%,较3月继续上升0.2个百分点,创2013年1月以来新高。4月出厂价格指数为42.2%,较上月下滑1.6个百分点;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42.5%,较上月下滑3个百分点。

中国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下降15.1%和36.7%,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同比下降29.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下降3.9%。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总需求不足,尤其外需恶化,中央加快启动以“新基建”领衔的扩大消费投资内需的一揽子宏观对冲方案。新基建兼顾短期扩大有效需求和长期扩大有效供给,兼具稳增长、稳就业、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综合性重大作用。我们旗帜鲜明倡导“新基建”,2月28日发布《是该启动“新”一轮基建了》,引发“新基建”大讨论,并从学术讨论走向社会共识和国家战略。新基建是经济思想的一大革命,社会认知的一大进步。

对比中美应对疫情可以发现,美国应对失当,疫情失控,货币超发,饮鸩止渴;中国则快速有效控制疫情,复工复产走在全球前面,新基建领衔扩大内需,将释放长期经济增长潜力,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对全球产业链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我们判断,此消彼长之下,这次疫情应对,中方化危为机,中美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近年中方通过改革的方式成功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等重大挑战,化险为夷,化危为机。

2、复工复产持续推进,生产稳步复苏

4月制造业PMI为50.8%,较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环比继续改善,但扩张力度有所减弱。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汽车制造、石油加工等9个行业PMI指数高于上月,纺织、化学原料制品、造纸印刷等12个行业PMI指数低于上月。

4月生产指数为53.7%,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复苏势头。从劳动力需求看,从业人员指数为50.2%,企业用工量连续两个月增加。截至4月25日,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已复工企业中,77.3%的企业复产率达到正常水平的八成以上,高于上月9.4个百分点。

从高频数据来看,4月上半月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1.2%,3月为-3%;4月30日六大电厂日均耗煤量恢复至去年农历同期的92.1%;4月全国日均客运量环比增长16.1%。

3、需求恢复弱于生产,外需继续恶化

4新订单指数为50.2%,较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低于生产指数。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纺织、纺织服装服饰、化学原料制品等15个行业新订单指数低于生产指数,行业需求复苏滞后于生产。反映订单不足的企业占比高达57.7%,部分企业反映市场需求疲软,产品销售面临困难,订单回补尚需时日。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33.5%和43.9%,较上月下降12.9和4.5个百分点。部分制造业企业反映新签订的出口订单锐减,甚至已开工生产的订单被取消。

海外疫情加速扩散,全球经济活动大幅收缩,拖累中国出口。4月美国Markit制造业PMI为36.9%,较上月下滑11.6个百分点;欧元区PMI为33.6%,较上月大幅下滑10.9个百分点,创2009年3月以来新低;欧洲经济火车头德国制造业PMI为34.4%,较上月下滑11.0个百分点。

4、供大于求,库存压力显现

由于需求复苏弱于生产,库存上升较快,库存压力显现。1-3月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累计同比14.9%,较2019年上升12.9个百分点。4月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9.3%,较3月继续上升0.2个百分点,创2013年1月以来新高。原材料库存指数48.2%,较上月下滑0.8个百分点,反映复工复产、生产活动恢复。制造业产成品库存压力增大,经济动能(新订单-产成品库存)指数较上月下滑2个百分点。

5、价格持续下跌,通缩风险凸显

4月出厂价格指数为42.2%,较上月下滑1.6个百分点;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42.5%,较上月下滑3个百分点。价格持续下跌,PPI通缩压力加大。疫情全球大流行,经济衰退,原油和大宗商品需求大幅下滑,价格持续下跌。4月布伦特原油均价环比-40.3%,南华工业品环比-2.5%,螺纹钢环比-1.0%。

6、企业经营环比改善,中小企业仍需政策纾困

大型企业在生产、需求以及经营预期方面均好于中小型企业。4月大中小型企业PMI指数分别为51.1%、50.2%和51.0%,较上月变化-1.5、-1.3和0.1个百分点,均在荣枯线上。从生产来看,大中小型企业生产指数分别为54.1%、53.3%和53.4%,较上月变化-1.2、-0.2和1.8个百分点。从需求来看,大中小型企业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0.6%、49.7%和49.8%,较上月变化-2.6、-1.7和0.1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35.7%、29.5%和30.9%,较上月下滑11.6、14.7和15.4个百分点。从经营预期来看,大中小型企业生产经营预期指数分别为55.1%、51.8%和54.4%,较上月变化-0.4、-0.7和0.4个百分点。

中小企业生产活动有所恢复,但仍需政策纾困。据工信部数据,截至4月15日,全国中小企业复工率为84%,较3月底提高7个百分点。疫情爆发以来,政府出台了金融、财政、社保等一系列政策纾困中小微企业。但民营和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仍面临较大经营困难,应持续关注其生存问题、给予政策支持,防范大面积倒闭潮和失业潮。

7、建筑业加快恢复,服务业稳步复苏

4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2%,较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52.1%和35.5%,较上月变化2.9和-3.1个百分点,反映内需回暖但外需下滑。非制造业景气连续两个月回升,建筑业是主要贡献。

建筑业加快恢复,新旧基建发力。建筑业商务活动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9.7%和53.2%,较上月大幅上升4.6和4.8个百分点。从劳动力需求和市场预期看,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分别为57.1%和65.4%,较上月大幅上升4.0和5.5个百分点。417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政策推动下,建筑业复工复产明显加快。

服务业稳步复苏,行业分化。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1%,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14个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50.0%。其中,零售业连续两个月位于60.0%以上;餐饮业较上月明显回暖,升至60.0%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升至55.0%以上。但部分行业复工复产仍然相对滞后,住宿、文化体育娱乐、居民服务等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三个月位于45.0%以下,相关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