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亮劍》大家都不陌生吧,相比於其他抗日題材的電視劇,《亮劍》的知名度還是有目共睹的,其中有那麼一個片段,李雲龍用3000顆手榴彈殲滅山崎大隊,這符合邏輯嗎?

按邏輯來講這也是抗日神劇

戰鬥的起因是山崎大隊迷路了,最開始是孔捷跟他打打了半天沒拿下來,換李雲龍的獨立團上。李雲龍先挖戰壕,距離山崎大隊夠勁後,直接用手榴彈雨把山崎大隊炸平了。

這一場仗,李雲龍的獨立團一共扔了3600多顆手榴彈,有的人就說了,3000多顆手榴彈滅一個山崎大隊,確實不符合邏輯。

其實我們算一算,山崎大隊滿編的話1100人,平均下來也就是3個手榴彈消滅一個人,那也就是說,邏輯上這種構思是成立的。

當然,戰場是多變的,所以後面也有後續啊,手榴彈扔完之後又組織拼刺刀,所以這一個情節確實可能出現。

然後就有人發出了疑問:抗戰中的一個團能有這麼多手榴彈嗎?

其實是可能有的,李雲龍所在的晉察冀兵工廠月產手榴彈4萬枚,巔峯時期月產20萬枚,每次下發到各個團可能沒多少,但你不要忘了李雲龍是洗劫了兵工廠的,手裏手榴彈絕對不會少。

按道理,《亮劍》並不算是抗日神劇。

500米爆頭不離譜嗎?

還有一個情節:趙剛和李雲龍打賭,在戰場上用三八大蓋,在500米外一槍爆頭,打死了一名日軍。注意一下,這裏的三八大蓋可不是你理解的手槍。

“三八大蓋”也就是三八步槍的俗稱,特點是射速高,穿透力強,射程2400米,有效射程460米,500米外一槍斃敵完全是有可能的。

而且後面也說了,趙剛的老師都認爲他有做狙擊手的潛質,所以這件事並不算是離譜的事情。

《亮劍》不僅僅是一部劇

《亮劍》是由海潤影視製作有限公司出品,陳健、張前執導,都梁、江奇濤編劇,李幼斌、何政軍、張光北、張桐、童蕾、王全有、由力等聯袂主演的戰爭題材劇。

該劇講述了革命軍人李雲龍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歷史時期,軍人本色始終不改的故事。

2005年播出時,《亮劍》火爆熒屏,平均收視率達到11.42最高13.7,份額28.7;五年後,累積重播已達3000次;十年後,《亮劍》偶爾還能進收視榜的前五。

劇中,愛國精神與英雄主義、鐵血丹心與人世常情、鬥智與鬥勇、友情與愛情交相輝映。該劇的最大突破在於:把社會潛藏着的傳統審美心理變成了現實,把戰爭題材領域呼喚了幾十年的期盼變成了現實——掘出了中國式的“巴頓將軍”

完整版的《亮劍》中加大了對戰局的分析,充分展現瞭解放軍戰士的軍事素養和樸素的軍人素質。

而解放後,李雲龍與張白鹿的感情也是觀衆關注的焦點,此次的完整版也完善了這段戲的鋪陳,既增加了故事的整體連貫性,又讓觀衆看到了一個更加完整、更加生活的李雲龍,使他的形象更飽滿、更真實。

看《亮劍》,首先是被它獨特的影調吸引。抗日戰爭時期用青灰色調,冬日的荒原上隱隱有殺氣;抗戰勝利後用土黃色調,透着濃濃的懷舊氣息。然後便是被那個永遠歪戴軍帽、嘴上掛着狡黠微笑的李雲龍征服。

不管別人怎麼說,《亮劍》火了這麼多年,實力擺在那裏,我們就是喜歡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