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部分老百姓錢包鼓起來,目前國內豪華品牌汽車發展也是非常迅猛,無論是城市街頭還是鄉間小路,各豪華品牌的車型都很常見。

而德系的寶馬、奔馳和奧迪依然是處於一線的地位,深受中國老百姓喜愛。沃爾沃、凱迪拉克和雷克薩斯作爲二線豪華,也受到不少消費者的親睞。

而在這裏要談一個很奇怪的現象,購買國產寶馬車型的消費者,往往會把屁股上的“華晨寶馬”四個字摳得一乾二淨,而購買“一汽奧迪”車型的消費者,卻極少摳掉。

可能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這個現象,那麼,爲何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呢?銳車評在這裏給嘮叨嘮叨。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華晨”兩個字對於多數消費者來說,太-陌-生-了!華晨雖然也是老牌汽車企業,但旗下最跑火的麪包車和商用車,卻用的是“金盃”這個商標。金盃麪包可謂家喻戶曉,但有多少人知道金盃是華晨旗下的品牌呢?

另外,華晨旗下的乘用車品牌“中華”曾經也是一度紅火,當年的中華駿捷也是熱門車型,但由於產品品質等多方面原因,自從駿捷之後,中華旗下的車型一蹶不振,之後上市的中華H530、H330、V5等車型,光看名字很多人都會搞不清楚到底是什麼車,曾經一度銷量還行的小型SUV中華V3,最後也是曇花一現。

所以,國產寶馬消費者之所以嫌棄“華晨”兩個字,主要原因還是“華晨”的品牌知名度不行,品牌影響力就更不行了,“華晨”讓他們不明所以。

而一汽奧迪中的一汽就不一樣了,雖然一汽自主也做得很爛。無論一汽奔騰還是一汽夏利或一汽森雅,都屬於邊緣化的自主品牌。但“一汽”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說,它起碼家喻戶曉。

諸如一汽的解放大卡車,還是一汽紅旗這個極具中國味的汽車品牌,都有廣泛的羣衆基礎。

更重要的是,一汽自主雖然爛,但一汽還有兩家非常強大的合資企業:一汽大衆和一汽豐田,這兩家合資企業車型的屁股後面,可都有“一汽”兩個字,無形中也增加了一汽的品牌知名度。

因此,國產寶馬和國產奧迪的消費者摳標與否,關鍵在於一汽和華晨兩個品牌的影響力有很大差別。奧迪消費者能夠接受一汽,是因爲一汽兩個字分量還挺重,寶馬消費者要摳掉華晨,那是華晨讓人感覺太陌生、太LOW。

但銳車評也在此提醒華晨寶馬的消費者,其實寶馬在國內的工廠是很“寶馬”的,寶馬的中方合作伙伴更多的是扮演代工者和學習者的角色,華晨寶馬的產品品質還是由德國人說了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