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的國家,也有着衆多的朝代,而被埋在地下的文物更是多不勝數,雖然如今已經有許多的文物被發現了,但是依然還有許多文物等待人們的發現。而後母戊鼎是目前被發現的文物之中體積和重量都是最大的一件青銅器。它屬於國家一級保護文物,目前處於禁止出國展覽的狀態。後母戊鼎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但其實它曾經也出現在小學的課本上,當時它的名字是司母戊鼎,而它也被稱爲我國的鎮國之寶。在這裏小編就給大家說說鎮國之寶背後的故事,有興趣瞭解的人可以繼續看看。

在1939年的時候,河南安陽武官村的吳姓村民在自家的地裏尋寶,可是他在地裏挖了13米深才觸碰到了這件青銅器。不過因爲這件青銅器實在是太大了,他自己一個人根本就搬不出來,所以就找了十多個人幫忙,而當時中國還處於抗日戰爭時期,爲了防止這件青銅器被日本人發現,所以他們到了天亮的時候就把洞口給填了。最後被挖出來的是什麼東西?想必你們都知道了吧,它就是如今的鎮國之寶——後母戊鼎。之後這件國寶被吳姓村民被偷偷的運回家中,但是這件事情最終還是被日本人知道了,他們就跑到吳姓村民家裏來搜查,不過這件國寶已經被藏起來了,所以日本人最終沒有找到。

而當日本人走了之後,有一個文物販子想要購買這件青銅器,並且出了20萬大洋的高價,但是吳姓村民還是毫不猶豫的拒絕了,之後又幾經周折,但他最終還是把這件文物給藏了下來,並沒有讓其他的人給搜走。

後來政府知道了這件事之後,就讓吳姓村民交出來後母戊鼎。而當後母戊鼎被找到的消息,當時可是讓整個南京的人都沸騰了。之後蔣介石他曾經想過要將這件文物運送到臺灣,但因爲它的重量,所以最終不能實現。後來後母戊鼎就一直被存放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