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鄭和第七次下西洋。一、鄭和下西洋與廢止。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壯舉,甚至可以說是世界歷史上的一次壯舉。“鄭和之後,再無鄭和”。可以說朱棣、鄭和死後,中國就沒有了像樣的遠洋航行了。我們站在後人的角度可以去肆意批評衡量此事,但是站在當時人的角度看,不下西洋也是無奈之舉。下面請聽日航君爲您分解。

一、鄭和下西洋與廢止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目前還是衆說紛紜。有人說鄭和下西洋是爲了尋找失蹤的建文帝,有人說鄭和下西洋是朱棣爲了炫耀國力的舉動。總而言之,這一次下西洋的事情可以說是耗費巨多。但是這一次下西洋,也獲得了諸多外國國王的友誼和覲見。

朱棣死後,明仁宗朱高熾即位,認爲下西洋耗費太多,因此終止了下西洋的活動。明仁宗的舉動確實是有其必要的。我們看以下記載:

“將士卒二萬七千八百餘人,多齎金幣。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者六十二。”

鄭和的使團雖然浩浩湯湯人數衆多,但是花費也是衆多的。你想想士卒三萬人,一路上的開銷多麼巨大?鄭和一直有個戲稱是“散財童子”,你想一下光是賞賜的錢是多麼多?鄭和所修建的巨船可以跑馬,你設想一下在古代的勞動力的基礎上,需要多少人去工作才能建出如此鉅艦?

因此綜上來說,鄭和下西洋被廢止,並非是因爲朱高熾見識短淺等原因造成的。而是實在是國家空虛,需要休養生息,因此不得以才中止掉了下西洋的活動。因此我認爲現在在談論下西洋的時候,不能一味地苛責明仁宗,站在當時人的角度看,確實明仁宗有自己的苦衷。

被終止下西洋後,明仁宗便派鄭和的部下守備南京,南京守備也是從鄭和之時纔開始的。

二、鄭和第七次下西洋

我們都知道,鄭和七下西洋一事。但是明仁宗廢止的時間是在第六次下西洋和第七次下西洋之間,那麼爲什麼之後鄭和又重下西洋呢?話說明仁宗即位一年便死去了,他死後明宣宗朱瞻基繼承皇位。朱瞻基本人頗有一點朱棣的遺風,想要展示自己的國力,因此第七次下西洋的原因是這樣的:

“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踐阼歲久,而諸番國遠者猶未朝貢,於是和、景弘復奉命歷忽魯謨斯等十七國而還。 ”

當時明宣宗覺得因爲時間太長,海外諸國都不來朝貢了。因此命令鄭和一行人再次出使南洋十七國督促這一幫人前來朝貢。這便是第七次下西洋,也是鄭和人生中最後一次下西洋了。

1433年(宣德八年癸丑) 62歲的鄭和于歸國途中,積勞成疾,在古裏(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七月船隊回國,宣宗賜葬南京牛首山南麓。

雖然鄭和在下西洋中途病逝,但是鄭和獲得了之後所有人的肯定,在《明史》中如此評價鄭和:

“ 和經事三朝,先後七奉使,所歷凡三十餘國。所取無名寶物,不可勝計,而中國耗廢亦不貲。自宣德以還,遠方時有至者,要不如永樂時,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後,凡將命海表者,莫不盛稱和以誇外番,故俗傳三保太監下西洋,爲明初盛事雲。 ”

也就是說,鄭和侍奉過三代皇帝,七下西洋,到過三十多個國家。雖然花了國內很多錢,但是他帶回來的財寶也很多。從明仁宗時期開始,從遠方來朝貢的人就遠遠不如明成祖時候多了,而鄭和也老去最終死掉了。在鄭和後,凡是出使海外的人,都以鄭和爲驕傲。因此鄭和下西洋一事,實在是明初的一大盛事啊!

可以說鄭和做出了同時代人中最爲偉大的壯舉。

三、鄭和的身後事

鄭和死後,他下西洋的時候留下來的諸多珍貴檔案例如《鄭和出使水程》等均存放兵部,作爲重要的航海檔案遺存了下來。

明憲宗成化年間,皇上下詔命兵部查三保舊檔案。兵部尚書項忠派官員查了三天都查不到,結果竟然是被車駕郎中劉大夏事先藏起來。

項忠追問劉大夏說:“庫中檔案,怎麼能夠丟失呢?”當時在場的劉大夏說:“三保下西洋,費錢幾十萬,軍民死者萬計,就算取得珍寶有什麼益處?舊檔案雖在,也當銷燬,怎麼還來追問?”

因爲劉大夏擔心明仁宗仿效祖宗壯舉,再來一次七下西洋,徒耗國費,勞民傷財。最終劉大夏將這一批珍貴的檔案全部銷燬掉。因此我們後人也無法看到鄭和下西洋時的諸多珍貴檔案了。

《鄭和出使水程》應當包括大量原始資料,如皇帝敕書、鄭和船隊的編制、名單、航海日誌,賬目等。大批鄭和檔案究竟有沒有被劉大夏銷燬,至今仍然是個謎。大批鄭和檔案失蹤,給鄭和研究帶來很大的困難和限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