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十大戰略性舉措系列解讀,今天來看湖北如何構建綜合立體綠色交通走廊。

如何以長江爲紐帶,以港口爲節點,加強“鐵、水、公、空”等多種交通運輸方式的銜接?在陽邏港,鐵水聯運工程正在推進。

記者 文玉潔:去年12月28號,陽邏港鐵水聯運一期工程投入運營,我腳下的這條鐵軌就是項目的起點,經過20多公里,貨物就可以到達黃陂灄口貨運站編組,接入國家鐵路網,這比過去通過汽車轉運,成本至少節省30%。但是,有這樣一個數字值得我們深思:在這裏轉運的集裝箱已經超過兩萬標箱,佔港口集裝箱吞吐總量卻不到3%。

長江新絲路國際物流管理中心總監 王婷:公路轉駁由原先的30公里縮短爲2.5公里,整個鐵水聯運成本的示範效益可能還沒有得到完全的釋放。

這2.5公里的中斷,因爲陽邏港早期規劃的預留空間不足,一些非港口產業的佈局,讓進港鐵路不得不繞道。這個困境,有望通過湖北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十大戰略性舉措得到解決。

綜合立體綠色交通走廊如何構建?

湖北,位於長江中游,承東啓西。今年,省政府批覆《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總體規劃》,就是要打造黃金水道上的重要着力點。按照這個規劃,要到2020年初步建成、到2030年全面建成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其中,一個重要任務就是以武漢航交所爲核心,把航運服務,從倉儲運輸、船代、貨代等附加值較低的下游環節,向航運金融、保險、理算、航運諮詢等高端產業方面發展,形成最核心的競爭力。

構建綜合立體綠色交通走廊的核心,是提高運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但目前,以港口爲節點的綜合運輸樞紐“最後一公里”,還未完全打通。這讓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物流效率的這個最大優勢,難以充分發揮。多式聯運,已經成爲湖北物流最大的短板。

目前,湖北省政府印發《關於推進全省多式聯運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了統籌推進多式聯運、協同推進江海聯運的方案、步驟和相關保障政策。與此同時,武漢陽邏港區集裝箱鐵水聯運貨運樞紐專用鐵路工程項目、宜昌白洋港至G318國道連接線等項目,已納入交通運輸部“十三五”規劃;武漢新港江北鐵路工程二期工程等項目正在加快建設;宜昌白洋港、荊州鹽卡港、鄂州三江港、荊門沙洋港等地多式聯運工程也在穩步推進。

構建綜合立體綠色交通走廊,湖北還將開工建設武漢至安慶6米水深航道主體工程,力爭開通宜昌至鄭萬高鐵連接線、啓動沿江高鐵宜昌段、武漢樞紐改造工程等前期工作,持續推進三峽翻壩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推進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等一批在建設項目。

長江評論:

做強交通 要能單兵出擊更需聯合作戰

湖北,只有在樞紐節點能夠提供優秀的高端服務,在轉運節點能夠提供快捷的聯運服務,才能把綜合成本降下來。改造現有格局,需要突破固有利益的勇氣和力度;新建未來通道,需要長遠謀劃的智慧和氣魄。湖北,正從規劃、建設、運管三個方面不斷加強各種通道的有效銜接,不斷提升綜合運輸的能力和品質,以綠色交通支撐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