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有四位山东籍的将领,他们合称“三李一王”,“三李”指的是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而“一王”则指的是王耀武,这四人都是山东籍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不过虽然他们四人齐名,但是民间却有“三李不如一王”的说法。


从这说法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这四人中应该是王耀武最善于领军打仗,那么王耀武领军打仗有多厉害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三李一王”中的王耀武。

王耀武出生于1904年,他是山东泰安人。王耀武出生后,他的父亲与哥哥就去世,王耀武是在母亲的抚养下长大的,因此童年度过了一段颠沛流离的日子。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王耀武在这一年冬天顺利考取了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


在黄埔一期中,还有三位与王耀武一样都是山东籍的黄埔学生,他们分别是黄埔一期的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因为都是山东籍将领,所以他们四人被称为“三李一王”。在“三李一王”这个组合中,虽然“三李”的资历要比“一王”老,但是“三李”却不如“一王”。这不仅因为王耀武是第一个当上省主席的,而且王耀武的军事指挥水平也明显优于“三李”。

王耀武的军事指挥才能在抗日战争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王耀武当时已经是国军五十一师的师长了,他带领五十一师参与了淞沪会战。淞沪会战后五十一师与五十八师合编成国民党七十四军。而七十四军(后来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则是抗日战争中最顽强的军队之一,也是战绩最出色的国军,打了很多硬仗,这其中离不开王耀武的军事指挥。


抗日战争中王耀武最巅峰的时刻是雪峰山战役。1945年4月,在雪峰山战役中,王耀武指挥30万国军对战坂西一良指挥的10万日军。王耀武虽然人数占优势,但是武器装备却比日军差一大截,而且日军又有飞机大炮的配合,王耀武是处于劣势的。不过,即使是这样,王耀武也数次顶住了日军的攻击,并且在雪峰山战役中歼灭日军28000余人,取得了雪峰山战役的胜利。

1946年,王耀武在蒋介石的安排下入驻山东,成为绥靖区副司令员,不久之后又成为绥靖区司令员。1947年2月,莱芜战役爆发,按理说,当时驻守山东的另一位国军高级将领李仙洲应该听从王耀武的指挥,但是李仙洲却在蒋介石与陈诚的命令下急速北进,想对华东野战军形成夹击。


李仙洲当时还不知道自己掉进了华东野战军设计的战术中,王耀武却已经识破了这是个陷阱,急忙告知李仙洲。但是李仙洲本来就是王耀武的师兄,如今又归王耀武管,心中老大不服气。再加上又有蒋介石与陈诚的命令,所以李仙洲根本不管王耀武的提醒,一头钻进了华东野战军的口袋战术。之后李仙洲的部队被华东野战军全歼,李仙洲本人也被俘虏。


对王耀武来说,莱芜战役虽然失败,但是他的责任却不大,而且他也识破了战术,这也侧面说明了王耀武的军事指挥能力水平是很高的。不过,王耀武最终还是在济南战役中被俘。之后关进在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于1959年成为第一批被特赦的国民党高级军官。

参考资料:

《蒋介石亲信爱将王耀武传奇》、《莱芜战役》、《民国高级将领列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