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民黨高級將領中,有四位山東籍的將領,他們合稱“三李一王”,“三李”指的是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而“一王”則指的是王耀武,這四人都是山東籍的國民黨高級將領。不過雖然他們四人齊名,但是民間卻有“三李不如一王”的說法。


從這說法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在這四人中應該是王耀武最善於領軍打仗,那麼王耀武領軍打仗有多厲害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三李一王”中的王耀武。

王耀武出生於1904年,他是山東泰安人。王耀武出生後,他的父親與哥哥就去世,王耀武是在母親的撫養下長大的,因此童年度過了一段顛沛流離的日子。1924年,黃埔軍校成立,王耀武在這一年冬天順利考取了黃埔軍校,成爲黃埔軍校第三期學生。


在黃埔一期中,還有三位與王耀武一樣都是山東籍的黃埔學生,他們分別是黃埔一期的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因爲都是山東籍將領,所以他們四人被稱爲“三李一王”。在“三李一王”這個組合中,雖然“三李”的資歷要比“一王”老,但是“三李”卻不如“一王”。這不僅因爲王耀武是第一個當上省主席的,而且王耀武的軍事指揮水平也明顯優於“三李”。

王耀武的軍事指揮才能在抗日戰爭中發揮得淋漓盡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王耀武當時已經是國軍五十一師的師長了,他帶領五十一師參與了淞滬會戰。淞滬會戰後五十一師與五十八師合編成國民黨七十四軍。而七十四軍(後來張靈甫的整編七十四師)則是抗日戰爭中最頑強的軍隊之一,也是戰績最出色的國軍,打了很多硬仗,這其中離不開王耀武的軍事指揮。


抗日戰爭中王耀武最巔峯的時刻是雪峯山戰役。1945年4月,在雪峯山戰役中,王耀武指揮30萬國軍對戰坂西一良指揮的10萬日軍。王耀武雖然人數佔優勢,但是武器裝備卻比日軍差一大截,而且日軍又有飛機大炮的配合,王耀武是處於劣勢的。不過,即使是這樣,王耀武也數次頂住了日軍的攻擊,並且在雪峯山戰役中殲滅日軍28000餘人,取得了雪峯山戰役的勝利。

1946年,王耀武在蔣介石的安排下入駐山東,成爲綏靖區副司令員,不久之後又成爲綏靖區司令員。1947年2月,萊蕪戰役爆發,按理說,當時駐守山東的另一位國軍高級將領李仙洲應該聽從王耀武的指揮,但是李仙洲卻在蔣介石與陳誠的命令下急速北進,想對華東野戰軍形成夾擊。


李仙洲當時還不知道自己掉進了華東野戰軍設計的戰術中,王耀武卻已經識破了這是個陷阱,急忙告知李仙洲。但是李仙洲本來就是王耀武的師兄,如今又歸王耀武管,心中老大不服氣。再加上又有蔣介石與陳誠的命令,所以李仙洲根本不管王耀武的提醒,一頭鑽進了華東野戰軍的口袋戰術。之後李仙洲的部隊被華東野戰軍全殲,李仙洲本人也被俘虜。


對王耀武來說,萊蕪戰役雖然失敗,但是他的責任卻不大,而且他也識破了戰術,這也側面說明了王耀武的軍事指揮能力水平是很高的。不過,王耀武最終還是在濟南戰役中被俘。之後關進在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於1959年成爲第一批被特赦的國民黨高級軍官。

參考資料:

《蔣介石親信愛將王耀武傳奇》、《萊蕪戰役》、《民國高級將領列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