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戰爭,大多數讀者頭腦中都會浮現出這樣的殘酷景象:到處都是槍林彈雨和斷壁殘垣。然而,在我國春秋時代,戰爭的面貌並非如此,而是更類似於今天的——約架。

不僅古代中國約架成風,實際上,在古代歐洲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也生活着一羣酷愛約架的民族,他們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維京人。

維京人是從公元8世紀到11世紀侵擾並殖民歐洲沿海和英倫島嶼的探險家、武士、商人和海盜的統稱。

他們的足跡遍及從歐洲大陸至北極的遼闊疆域,甚至歐洲這一階段的歷史也因此被稱爲了“維京時代”。

維京人普遍身體魁梧,他們一般戴着頭盔,身披鎧甲,留着長髮,蓄着鬍鬚,渾身散發着一股強橫和野蠻的力量。

而且,維京人生來就是一個勇敢無畏、且愛爭強好勝的民族,他們喜歡通過冒險和遠航來獲取財富,幾乎所有的維京人都擁有精湛的駕船技術——這就爲遠航和掠奪奠定了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維京人是基於法律來“約架”的。其法律與現今完全不同,甚至看起來有點匪夷所思。

與當時很多歐洲國家一樣,維京人內部也階級壁壘分明,法律嚴禁他們冒犯比自己階級更高的人。然而,殺人卻未必都有罪。

根據維京法律,如果有一個人被謀殺,那麼他的家人可以自由殺死謀殺犯,即便謀殺犯來自更高的階層——這種規定很容易造成世代的血親復仇。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仇家之間進行“約架”,與後來的決鬥非常類似,即:如果一個維京人覺得另一個人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對,冒犯了他,他就可以向那個人提出約架的請求。

挑戰者必須拿出證據,證明被挑戰者有罪,而被挑戰方還可以僱人進行決鬥,當然,想要自己上陣也行。如果被挑戰者既沒有自己上陣,也沒有派人替他決鬥,那麼他就會被直接宣判有罪。

而且如果他罪行嚴重的話,全體維京人都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殺死他;如果這個人是個奴隸主,甚至他的奴隸也可以殺死他。

事實上,維京人的約架過程是非常血腥的,其暴力程度堪比真實的戰爭。在決鬥中,死亡或重傷都在所難免。因爲有一條規則是:可以在約架的過程中隨時退出,而退出的人就算承認自己有罪。

甚至連小孩子都有進行約架而發生傷亡的,歷史資料中有明確記載:一個小孩曾經將一根棍子捅到了另一個小孩的頭部,令其當場死亡。

在這種法律下,維京人中出現了一名“約架之王”,他就是著名的“紅鬍子艾瑞克”。這個壯漢有着一身的紅色毛髮,他的殘忍程度甚至令維京人自己都難以忍受。

艾瑞克一生當中,曾經有四次因爲殺戮過重被自己的族人趕走,其中一次是由於他的鄰居拒絕歸還幾根柴火,艾瑞克便殘忍地屠殺了其一家老小。

在多次“約架”的過程中,他更是所向披靡,毫無敗績。最終,忍無可忍的族人全體將他趕到了冰島。就這樣,他在北歐被人趕來趕去,直到晚年才安頓了下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