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时期下的中国涌现了无数叱咤风云的将帅之才。尽管大浪淘沙之后,军阀们的结局各不相同,但他们同样都在那个时代的中国历史舞台上留下了属于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冯玉祥将军可以算是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中最具有历史争议的一位。
他一生拥有多重身份,无论是作为军人,或是政治家,亦或是作为爱国主义的一份子。他既有因为背叛清朝政府、倒戈曹锟、吴佩孚以及蒋先生而被他人诟病为“倒戈将军”。同时也在历史的关键时期做出来正确的决定,后世对他并不一致的褒贬是他人生最真实的写照。
但除了他本人之外,我们仍然可以从他的子孙中看到那些不一样的故事。虽然他一生中有过两任妻子,共有儿女9人之多,但如今仍然健在的儿子只剩下了冯洪志老先生一人。那么他的人生经历,是否曾因为父亲的影响有过什么改变,而他如今又拥有着怎样的身份。

在世人看来,作为将帅的子女可能他的人生就只会和荣华富贵或者功名利禄姥姥绑定在一起。然而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家庭在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会盲目的骄纵,至少冯玉祥对带他这位小孩子成长的故事可以让我们窥知一二。
世人更多的是了解冯玉祥半生戎马的各种经历,也是基于他的这些作为对他作出相应的评价。但很少有人真正的熟知冯玉祥将军真实的家庭生活。他的原配夫人刘德贞在1917年为他生下了冯洪志。但好景不长,并未享受更多温馨生活的她在1923便离开了人世。次年李德全成为了他第二任妻子。
从历史的相关故事我们很难想象,面对这样一个早早失去母亲的孩子,冯玉祥作为父亲并没有对他陷入无限的溺爱之中。相反的,作为将军的儿子,冯玉祥竟然对他的成长做出了严厉的管束和要求。甚至称为苛刻可不算过分。也许是自己的个人经历,导致冯玉祥作为父亲对孩子给予了非常高的期望。
他也非常清楚,如果骄奢淫逸的生活一旦让孩子染上,将来可能对他们的发展造成无可避免的损失。所以我们想象中的富家子弟生活,在冯洪志的童年中似乎完全找不到影子。一直体验着平民生活的冯洪志在生活的打磨下逐渐成长。

他的童年可以算是在农田里光着脚跑出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其他富家子弟坐享其成,吃喝玩乐的时候,他的父亲冯玉祥却始终坚持让自己体验农村生活。每天放羊和吃窝窝头的生活持续了他幼年时光。
重要的是,当时的小冯洪志并未因此感到对于世界和父亲的不满,相反,他非常懂事的每天默默地做好眼前的事情,在非常小的年级里就掌握了很多同龄人完全不知道的生活能力。他有时候也会抱怨窝窝头的不好吃,那个时候,冯玉祥就会非常慈祥的抚摸着他的头,笑着告诉他“你还在抱怨窝窝头可能不太好吃,但是很多人还吃不上窝窝头呢
以后啊,定要做一个有本事的中国人!”本是随口嘱咐的话,在年轻的冯洪志耳朵中变成了父亲给予他的尊尊教诲。他可能也是在那时,暗自下定决定一定要成为对中国,对社会有用的人。

如果说他的童年是在磨难和历练中获得了坚定的意志,那他往后的人生,都在坚持当年那种拼搏奋斗的精神,成为有用的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于是,来不及享受同龄人成长的快乐玩耍时光,年仅12岁的冯洪志便踏上了异国他乡的求学之路。他日后不仅到了苏联,更前往了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来攻读机械专业。
他的学习之路,到了这个时候,已经超越了当时中国很多的同龄人,他也可以理所当然的回国或者在当地寻求到一个非常优越的工作场所,但是因为家庭教育的关系,他非常坚定地要持续学习,来达到更加让自己满意的人生高度。于是,他又远赴美国,在加州大学继续自己的学业。
多年奋斗之后,他也是如愿以偿的成为了美国知名的科学家和研究者。很难想象一个军阀的后代,没有染上任何富家子弟本应有的坏毛病,却成长为了一个让世界都为他钦佩的人才。他日后也在美国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不仅亲自参与设计很多军工设备和大型工程,还对当时的美国农业领域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一切可能都源于当年父亲对他的良好教育,使他一生受益。他的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美国度过的。但即便是这样,他仍然执着的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来要求自己,甚至多年来旅居美国,坐拥千亿家产,还保留了中国国籍。

如果说冯洪志的人生,更多的是帮助美国实现自己的发展。但作为冯玉祥的儿子和一个中国人,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即便是身在他乡的时候,他也牢牢记住自己的使命,那就是为中国的民族事业奋斗终生。
他的父亲冯玉祥曾经与蒋先生是结拜兄弟,很多年前,他和蒋经国也曾以兄弟相称。80年代的时候,为了当时能够实现大陆和台湾问题的解决,民族事业的发展,他也丝毫没有犹豫的在8年间陆续向蒋经国寄出了自己手写的信件,通过恳切的言辞,希望打动当时的台湾政府,可以实现两岸同胞的团结。
即便是这件事情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答复,他也没有放弃对于民族事业的坚持,甚至还将故乡土壤送给蒋经国,希望他能回心转意。
如今已经103岁高龄的冯洪志先生,他的一生可谓是让人称赞的传奇。作为富家子弟的他从小磨砺自己的意志,最终成为了对世界有着巨大影响的中国人。身在他乡,仍然默默关注着祖国的民族事业并为之出力。将军之子的高贵品质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文/史海观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