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衛生計生委公佈了

  2018年10月全省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

  傳染病發病8203例,死亡45人

  報告發病數居前五位的病種爲:肺結核、梅毒、肝炎、淋病、猩紅熱,佔報告發病總數的94.25%。

  報告死亡數居前三位的病種爲:艾滋病、肺結核、狂犬病,佔報告死亡總數的100%。

  立冬後,天氣越來越冷

  氣溫直線下降

  各位除了及時增衣添物、防寒保暖外

  大家要格外注意防範這些疾病!

  ◆◆ 流行性感冒 ◆◆

  關注度:★★★★☆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潛伏期一般1-7天,多爲2-4天。流感起病急,雖然大多爲自限性,而部分因出現肺炎等併發症可發展至重症流感,少數重症病例病情進展快,可能會威脅生命

  流感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主要的傳染源,主要經過打噴嚏和咳嗽等飛沫傳播,也可經過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

  人羣普遍易感,全年均可發病,暴發或流行具有一定季節性,常見於冬、春季。常發生局部甚至大範圍暴發流行,暴發疫情主要發生在學校、托幼機構和工廠企業等人羣聚集場所。

  主要表現

  發熱、頭痛、肌痛和全身不適起病,體溫可達39-40度,可有畏寒、寒戰、多伴全身肌肉關節痠痛、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常有咽痛、乾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後不適,顏面潮紅、眼結膜充血等。部分以嘔吐、腹痛、腹瀉爲特點,常見於感染乙型流感的兒童。

  對於流行性感冒

  我們究竟該如何預防呢?

  建議

  注意氣溫變化,添加衣物注意保暖,保證充足睡眠和合理飲食,注意鍛鍊,增強體質和免疫力。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不摸眼、鼻和口,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注意室內開窗通風,保持環境清潔和室內空氣流通。

  儘量避免去人羣比較聚集的通風不暢的公共場所,一旦患上流感要在家中休息,直到症狀完全消失,在流感季節儘量避免聚集性室內活動。

  接種流感疫苗可有效預防相應亞型的流感病毒感染,保護老人、兒童,孕產婦、慢性病者等重點人羣。

  ◆◆ 病毒性胃腸炎 ◆◆

  關注度:★★★★☆

  病毒性胃腸炎又稱病毒性腹瀉,是一組由多種病毒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

  臨牀特點

  起病急、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排水樣便或稀便,也可有發熱及全身不適等症狀,病程短,病死率低。主要通過人傳人,經糞—口或口—口傳播,亦可能通過水源污染或呼吸道傳播。

  冬季爲病毒性胃腸炎的高發季節。其中諾如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和快速傳播能力,該病毒對傳統清潔消毒液如酒精等高度抵抗,想要控制其傳播相對困難。

  患者、隱性感染者以及可能存在的健康攜帶者均可以爲傳染源。傳播途徑多樣、全人羣普遍易感,傳播途徑主要包括人傳人、經食物和經水傳播

  諾如病毒胃腸炎容易在學校、托幼機構和醫療機構等人羣聚集場所引起暴發。潛伏期較短,通常是12-48小時,糞便中的平均排毒可長達4周,排毒高峯期爲感染後的2-5天。感染病毒後通常1-2天發病,最短12小時,最長72小時。

  發病急,先是噁心嘔吐,緊接着腹瀉,約1/3的患兒會發燒,病程持續1-3天較多見。成人感染主要表現爲腹瀉,24小時內大便4-8次,水樣便。而兒童比成人更容易出現嘔吐,因此諾如病毒感染人們常把它稱爲“冬季嘔吐病”

  輪狀病毒腸炎主要由輪狀病毒感染所致,病原體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普通輪狀病毒主要侵犯6月齡~2歲嬰幼兒,以9~12月齡發病率最高,6月齡以下少見,發病高峯在秋冬季(10月-次年2月),故又名嬰幼兒秋季腹瀉

  孩子患輪狀病毒性胃腸炎會發熱、嘔吐,大便呈稀水樣,也可形容爲“蛋花湯”樣。成人輪狀病毒胃腸炎(流行性腹瀉)常呈水型暴發流行,主要在青壯年中造成流行。人羣普遍易感,也可通過生活接觸傳播,成人感染後多無症狀或呈輕症表現。

  建議

  及早發現和隔離病人;

  對病人嘔吐物、糞便應消毒處理;

  治療是沒有特效藥的,只能是對症處理,注意休息、補充水分、預防併發症,小於5歲患兒和合並頭痛、肌肉痛等症狀的,要及時就醫,以防重症發生;

  保持良好的手衛生;

  注意水源及食物衛生,膳食健康;

  應提倡母乳餵養嬰兒。

  來源:江蘇省衛生計生委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