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份,主產區小麥價格整體穩中走強。華北地區麥價領漲市場,南方麥區價格穩中補漲。由於麥價持續走高,國家政策性小麥競價交易回暖漸趨明顯。監測顯示,當前主產區制粉企業新產普麥進廠價爲2470~2580元/噸,較月初上漲10~40元/噸。主產區麥價持續穩中偏強,政策“天花板”的抑制效應將會明顯。

階段供需偏緊 麥價持續走強

進入四季度以來,小麥市場行情與上年同期相仿。雖然理論上市場流通糧源好於上年,但高質量小麥滯留不多,加之持糧主體看好後市,惜售心理較強,階段性供需狀況依然偏緊,主產區小麥價格持續高位偏強。

當前,河北石家莊容重760g/L、水分12.5%的新產普麥收購價爲1.24~1.29元/斤,山東菏澤1.27~1.28元/斤,河南濮陽1.26~1.27元/斤,江蘇淮安1.23~1.24元/斤,安徽淮南1.20~1.24元/斤,普遍較月初上漲0.005~0.02元/斤。

華北地區小麥價格繼續領漲市場,較月初上漲0.01~0.02元/斤。南方麥區夏糧收購結束後,小麥價格一直平穩,近日也出現補漲現象,當前價格較月初上漲0.005~0.01元/斤。

主產區優質小麥價格延續穩中上漲態勢,當前山東菏澤“濟南17”進廠價爲2740元/噸,河南鄭州“鄭麥366”進廠價爲2720元/噸,較月初上漲20~40元/噸。

據市場人士分析,近期小麥價格不斷上漲,主要原因是貿易商經營重心已轉向秋糧購銷,加之認爲當前小麥價格尚未達到心理預期,出售積極性不高,導致市場供需仍顯階段性偏緊。

新陳漸趨接軌 拍賣成交好轉

近段時間以來,受小麥市場上市量減少的影響,加之市場小麥價格持續走強,部分地區制粉企業已逐步開始採購拍賣糧以滿足生產需求,國家臨儲小麥拍賣成交漸趨好轉。

11月7日,國家舉行最低收購價和臨時存儲小麥拍賣,投放量218.94萬噸,實際成交26.84萬噸,高於上期的20.13萬噸,也高於去年同期的15.04萬噸;成交率爲12.25%,高於上期的9.17%。其中,河北、山東依舊佔據整體成交量的大頭,河北投放小麥71328噸,實際成交40368噸,成交率56.59%;山東投放60208噸,實際成交47435噸,成交率78.78%。

從成交價格看,河北2016年白小麥最低價爲2390元/噸,最高價爲2530元/噸,均價爲2453元/噸。當前華北地區普通小麥進廠價已普遍在2530~2560元/噸,與拍賣糧到廠成本基本持平。市場認爲,後期隨着新小麥價格與臨儲小麥到廠成本接軌,預計政策小麥成交狀況將繼續趨向好轉。

生產成本高企 粉企經營困難

近來制粉企業普遍反映,由於小麥價格不斷走高,麪粉加工成本節節攀升,而終端需求由於距離元旦、春節尚有一段時間,麪粉走貨相對平穩。爲維持市場佔有率,企業不敢貿然提高麪粉價格,經營處境相對尷尬。當前,河北石家莊特一粉出廠價爲3120元/噸,京津地區3100元/噸,河南鄭州3020元/噸,山東濟南3020元/噸,江蘇徐州3060元/噸,均與月初持平。

監測顯示,截至11月8日,華北地區麪粉企業整體開工率爲54%,其中中小型企業開工率爲45%~55%,大型企業開工率在65%以上。華北黃淮地區制粉企業理論加工利潤爲-46元/噸,較月初下降17元/噸。其中,河北石家莊地區制粉企業理論加工利潤爲-13.2元/噸,山東濟南地區爲-63.2元/噸,河南鄭州地區爲-60.8元/噸。

市場認爲,受制粉行業產能過剩、市場競爭激烈的影響,小麥、麪粉市場“麥強粉弱”的局面難有改善,制粉企業加工利潤下滑,將制約小麥價格的上漲空間。

麥價漸趨觸頂 再漲空間受抑

近來主產區小麥價格持續走強,尤其華北局部價格已經逼近政策“天花板”。考慮到政策調整及制粉企業的接受能力,後期麥價持續上漲的幾率已經不大。

近來,國家統計局根據第三次農業普查結果,對2007~2017年小麥產量作出修正。預計2017年小麥產量爲13433萬噸,比去年公佈的數量提高了456萬噸。國家糧油信息中心11月預計,2018/2019年度全國小麥新增供應量13550萬噸,國內小麥消費總量爲12755萬噸,供求結餘量爲795萬噸。結餘量雖較上年下降781萬噸,但整體供需依然相對寬鬆。

有關機構調研顯示,當前農戶餘糧水平仍在三成左右,較上年同期多出一成。而貿易商由於惜售心理一直較強,手中仍有一定數量的小麥待價而沽。有消息稱,河北保定蠡縣有貿易商現存小麥200多萬斤仍未出售。隨着年底臨近,大部分貿易商迫於清償貸款的壓力,售糧積極性將會提高。

由於近來小麥價格不斷上漲,目前主產區麥價已普遍處於較高位置。尤其是華北部分高價區麥價已日趨逼近政策頂部,新小麥相對於拍賣小麥的價格優勢將會消失。目前臨儲小麥庫存仍有7500多萬噸,政策庫存依舊偏高。市場認爲,一旦臨儲小麥能夠大批量進入市場,政策的“天花板”效應將會抑制市場小麥價格再度走高。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