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甫洛夫在參加西班牙內戰時還是一名蘇軍上校,當時他在蘇軍中以組建了堪稱樣板的第4機械化旅而聞名,因此也就被派遣到了西班牙去參加實戰,一邊是檢驗一下他自己的實戰能力,另一方面是收集潛在敵人的坦克作戰情報,爲蘇軍的機械化軍建設尋找新的方向。我們先來看看梅列茨科夫元帥對巴甫洛夫將軍的評價:“在許多的出版物中,經常可以看到指責巴甫洛夫說坦克無法脫離步兵獨立作戰,德軍如何單獨使用坦克突擊。

巴甫洛夫大將,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前西部邊防四大軍區中軍銜最高的將軍,他掌管的西部軍區位於蘇聯西方防禦的核心地帶,可以說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西北軍區的庫茨涅佐夫陸軍上將與西南軍區的基爾波諾斯陸軍上將都要配合他,圍繞他的防禦佈置隨時調整改善自己的配置。
然而1941年6月22日凌晨,西部軍區最先被德國漢斯摧毀,蘇聯西部防線被德國人來了一箇中心開花,巴甫洛夫大將無能的反擊斷送了更多的部隊,最後踉蹌的走上了刑場。我們接下來就來聊一聊,他的能力到底如何?他稱職嗎?
1941年7月16日,斯大林曾經的心腹愛將——巴甫洛夫在第二次開庭受審時突然承認自己勾結德國法西斯,致使蘇聯西方面軍幾乎全軍覆滅,大量軍械物資落入德國法西斯之手,背叛了自己的職責與捍衛祖國的誓言。
隨後蘇聯軍事法庭判處巴甫洛夫將軍傳播悲觀思想,懦弱膽小,擅離職守,指揮不當,未經批准擅自放棄陣地,致使大批官兵白白犧牲,大量軍備物資落入敵手,令蘇軍蒙羞,視同背叛祖國,最後由斯大林親自簽署了處決命令。伴隨着莫斯科郊區一聲沉重的槍響,巴甫洛夫大將成了典型反面教材永載史冊。
當然,巴甫洛夫將軍並不是叛徒,他也沒有勾結法西斯,但西方面軍近乎全軍覆滅,德軍在一週內就佔領了明斯克要塞是不爭的事實。而在巴甫洛夫大將承認罪名之前,他被關押了足足一週,儘管沒有遭到什麼嚴刑拷打,但除了朱可夫外沒有任何人去探望他這個敗軍之將,包括曾經將他視爲心腹的斯大林。沒有人知道朱可夫大將和巴甫洛夫大將在監獄裏談了什麼,但也正是這次交談之後,他突然承認了自己有罪,並承擔了全部的罪責。
也許,許多人都會覺得巴甫洛夫軟弱無能,但他真的就像傳聞中那樣毫無作爲,莫名其妙的就被提升爲邊軍大將了嗎?
我們先來看看梅列茨科夫元帥對巴甫洛夫將軍的評價:“在許多的出版物中,經常可以看到指責巴甫洛夫說坦克無法脫離步兵獨立作戰,德軍如何單獨使用坦克突擊。但我想在這裏保護巴甫洛夫的名聲,這些指責都是徒勞的,那些發表文章的作者根本就不瞭解實際情況。事實恰恰相反,他們顛倒了事實。而巴甫洛夫在裝甲兵建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所有的指責都是無稽之談,他們對坦克部隊的運用與批評是不正確的。”——《梅列茨科夫回憶錄》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巴甫洛夫都有過哪些經歷,他的軍事生涯是怎樣的,又是如何一步一步成爲蘇軍大將的。
德米特里·格里格里耶維奇·巴甫洛夫,曾經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爲擁有文化能夠讀書寫字,所以入伍之後被任命爲資深上士,備受掌管的器重,他在對抗奧匈帝國的戰鬥中也確實勇猛善戰,曾經負過兩次傷。然而在布魯希洛夫突破戰役中,巴甫洛夫上士遭遇了趕來支援奧匈帝國的德國人,因此被德軍抓進戰俘營。
但有文化的巴甫洛夫和其他沙俄軍戰俘不一樣,他被德國人送進了斯普林斯塔夫的工廠服勞役,在那裏他學會了生產地理,組裝輕武器和維修槍炮。後來一戰結束,巴甫洛夫也就被釋放回家了。
回到老家的巴甫洛夫正好趕上了俄國內戰,於是他就參響應了號召,參加了反抗沙皇的戰鬥。如果翻閱巴甫洛夫的自傳,我們可以看到他1920年的時候在第8哥薩克騎兵師作爲一名排長,參加了在波爾塔瓦附近對抗馬赫諾武裝組織的戰鬥,他在戰鬥中一如既往的勇猛善戰,並在1920年10月被晉升爲第13軍的檢查員,負責巡查士兵們的戰鬥準備工作。
後來巴甫洛夫輾轉於蘇聯各地的軍事學院進行深造,其中他在鄂木斯克軍事學院騎兵科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學業,還獲得了軍校獎勵的望遠鏡。畢業後的巴甫洛夫先後在第10騎兵團,第6騎兵旅和第46騎兵團做過參謀副官,並參與領導了中亞地區的平叛戰鬥,消滅了無數的土匪和馬賊。
巴甫洛夫的積極表現很快就得到了蘇軍統帥層的認可,作爲當時難得的有文化的人才,他被送進了列寧格勒軍事運輸學院進修,主攻後勤組織與坦克作戰理論。巴甫洛夫以勤奮好學,喫苦耐勞,堅韌不拔的精神再一次引起了上級的注意,而他的畢業成績也非常的優秀,還得到了一枚勳章嘉獎。此時的巴甫洛夫堪稱學霸,整個蘇軍中似乎沒有人能在裝甲作戰理論上壓過他。
在巴甫洛夫大將去世後,朱可夫評論他只適合作爲一個旅長或者師長,讓他獨自執掌一個方面軍實在是太爲難他了,他的經驗與勇氣都不足以管理如此龐大的軍隊。更有許多的文章瘋狂的抨擊和指責巴甫洛夫大將軟弱無能,連最基礎的軍事常識都沒有,那麼巴甫洛夫真的是無能的將領嗎?他真的可以成爲一個合格的旅長或者師長嗎?我們來看看巴甫洛夫在衛國戰爭爆發前的表現。
1940年蘇芬戰爭期間,巴甫洛夫將軍曾經作爲鐵木辛哥大將的副官兼坦克總局局長,一邊協助鐵木辛哥大將挽救局勢,一邊領導KV坦克原型車的測試。當時提交測試的幾款KV原型車大多都是多炮塔坦克,就算是最接近於KV-1的原型車也是裝備了76毫米炮和45毫米兩門炮的奇怪設計。
儘管它們一個個皮糙肉厚,但巴甫洛夫對它們糟糕的機動性和過大的被彈面積非常失望,在向著名坦克設計師科廷提供了實戰測試報告後,巴甫洛夫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希望科廷對新式重型坦克做出全新的調整,這對KV-1和KV-2坦克的後續修改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當然巴甫洛夫影響過的坦克不止有KV-1坦克,著名的蘇軍“鋼鐵灰色牲口”T—34坦克也受到了巴甫洛夫的影響,首先激發了T—34開發項目的就是巴甫洛夫在參加西班牙內戰後總結出來的作戰報告。
此外巴甫洛夫也及時糾正了T—34原型車不斷升級設計製造工藝,採用激進的前衛加工技術帶來的昂貴成本問題,儘管因此使得T—34的綜合性能有所下降,但它依舊成爲了對蘇軍來說最實用的坦克。而且在T—34原型車的越障測試被卡在最後一關時,巴甫洛夫親自駕駛坦克原型車完成了最後的測試,使得T—34能夠順利的投產。
可能有些人會問,巴甫洛夫在西班牙內戰中都做了什麼纔會對T—34坦克產生影響?巴甫洛夫在參加西班牙內戰時還是一名蘇軍上校,當時他在蘇軍中以組建了堪稱樣板的第4機械化旅而聞名,因此也就被派遣到了西班牙去參加實戰,一邊是檢驗一下他自己的實戰能力,另一方面是收集潛在敵人的坦克作戰情報,爲蘇軍的機械化軍建設尋找新的方向。
巴甫洛夫在西班牙組建了坦克兵訓練學校,每個月爲西班牙共和軍培訓大約300名車組成員,當西班牙坦克兵在前線作戰失利時,巴甫洛夫親自到前線去教導軍官們如何正確的使用坦克,並親自指揮了戰鬥。雖然在對抗德國坦克兵的戰鬥中沒有取得什麼優勢,但他成功的擊敗了意大利的坦克兵。
巴甫洛夫還發明瞭一種步坦協同的短促突擊戰術和坦克防禦戰術,從而博得了梅列茨科夫將軍的好評,這種戰術還被蘇軍列入了機械化部隊訓練教材中,使得蘇軍的部隊的訓練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某個角度上來說,蘇軍坦克猥瑣戰術專家——卡圖科夫也是得益於巴甫洛夫在西班牙的作戰經驗。
巴甫洛夫也正是因爲這些功績才成爲了斯大林的心腹愛將,並在1940年5月末被從少將火速提拔爲執掌西部軍區的大將,但火速提拔的錯誤並不在巴甫洛夫,而是提拔他的人對他的期望過高了,將他至於他無法勝任的位置上。
但巴甫洛夫自身的缺陷在軍區司令的職位上也暴露無遺,他麻痹大意,剛愎自用,畏首畏尾,既不聽取勸告也不吸收教訓,連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先請示斯大林批示,也是葬送了西方面軍和他自己的致命因素。
綜上所述,巴甫洛夫確實是一名合格的旅長和師長的料子,他只是缺乏足夠的經驗來適應指揮龐大的西方面軍,假如戰爭來的不是那麼突然,他很可能會在之後有更多的成長,畢竟在衛國戰爭中有許多的蘇軍將領都是在失敗中成長起來的,顯然實戰經驗相對更多的巴甫洛夫其實還是有提升空間的。
《巴甫洛夫自傳》
《蘇聯英雄巴甫洛夫》
《英雄法庭:巴甫洛夫將軍案》
《巴甫洛夫將軍的命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