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1日,廣東珠海。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戰鬥機殲-20以四機編隊方式亮相2018珠海航展,並首次在飛行表演中展示彈艙。(圖片來源:CFP視覺中國 千龍網發)(拖拽圖片可查看大圖)

(參考消息網11月12日報道)據臺灣“中央社”11月11日報道稱,殲-20戰鬥機在11日上午在珠海航展進行4架編隊飛行表演時,首度開啓隱藏彈倉,展示其掛彈能力。報道稱,根據中國航空報社微博“看航空”發佈的照片顯示,殲-20在飛行表演中打開其隱藏在機腹及機側的彈倉,亮出四枚中程空空導彈與兩枚近程空空導彈。

報道援引大陸媒體的媒體報道稱,11月1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建軍69週年紀念日。在第12屆珠海航展最後一天的飛行表演中,殲-20首次公開展示4機編隊,低空飛過航展現場,爲中國空軍69歲生日獻禮。報道稱,其中兩架殲-20打開彈倉,亮出攜帶的空空導彈,機動展示其戰力水平。這場表演展示了殲-20優越的機動性能,並說明殲-20已經形成了規模裝備能力。

報道認爲,在表演過程中,殲-20並未展現眼鏡蛇、落葉飄等超機動(又稱過失速機動)動作,仍難以證實該機是否已換裝新式的矢量發動機。

另據美國《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雙月刊網站11月10日報道稱,殲-20首次公開出現在2010年底網上流傳的模糊照片中,當時令外國觀察家、甚至一些軍事官員喫了一驚。他們認爲,北京需要更多時間才能製造出真正的隱形戰鬥機。報道認爲,低可偵測性的戰鬥機設計需要精確的外形和難以製造的雷達吸波材料,而掌握這些技術既昂貴又耗時。在殲-20最終於2017年9月進入前線服役之前,只有美國能夠設計、製造和操作隱形戰鬥機。

報道稱,在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國航空工業近幾十年來發展迅速。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楊偉2018年3月對政府媒體說,中國已經具備了設計和製造自己想要的產品的能力。報道評論稱,殲-20在許多方面是中國在軍事航空現代化努力的重點。2011年1月,一架原型機首次飛行。隨後的原型機取得了跨越式的進步,擁有了更精密的塗層和更好的傳感器。早在2017年3月,殲-20就開始與轟-6轟炸機和運-20運輸機一起參加實戰演練。到2018年年中,中航工業已經制造了大約20架殲-20,並在持續改進。這種機型的需求量顯然至少爲200架。報道認爲,殲-20比中國老款戰鬥機更隱形,也沒有人質疑其速度之快、巨大的彈倉和較大的作戰半徑。殲-20並非F-22或F-35的克隆版,但這並不意味着它不是一種有效的戰鬥機,也並不意味着它不是對中國老款戰鬥機的重大改進。

美國空軍退役將軍馬克·巴雷特和退役上校梅斯·卡彭特在2017年爲米切爾航天研究所撰寫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說,隱形“並非……壓倒一切的性能。只有在與其他飛機、戰術和性能配合的情況下,隱形纔是最有效的”。沒有戰鬥機是在真空中飛的。戰鬥機所在的飛行中隊是由遵循國家戰略需求而支撐軍事行動的人類操縱的。報道認爲,中國的戰略目標是確保其跨越太平洋、印度洋和歐亞大陸的重要貿易路線。出於這一戰略需要,反介入行動——尤其是限制美國海軍干預的能力——也許是最重要的。

報道援引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評論稱,殲-20可能是一個“有效的攻擊平臺,可以打擊海上幾百海里外的目標”。殲-20很可能有能力遠距離打擊美國艦船和海軍飛機,且倖存的概率比老款戰鬥機更高,從而使中國的戰鬥機中隊行動更加有效。當然,前提是這種機型的飛行員具備操作能力。他們很可能已經具備了這種能力。報道稱,2018年5月,殲-20參與了海上訓練,中國空軍稱這反映了真實作戰環境。中國似乎正在爲一種新型戰鬥機培養優秀的飛行員,這種戰鬥機的特性符合健全的國家戰略需求。

按照這些衡量標準,殲-20在設計上已經很成功,對中國的實力來說是一個福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