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召開2018年度科研工作會

近日,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召開2018年度科研工作會,執行院長董家鴻院士、黨委書記周月紅、總執行長郭明和等院級主管,各臨牀醫技科室主任、科研負責人,各行政部門負責人和受獎勵科研人員參加會議。會議由副院長徐滬濟主持。

徐滬濟副院長主持會議

徐滬濟副院長對本院2016~2017年度科研獎勵情況進行報告,對在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科研工作者予以獎勵,累計金額300餘萬元,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匹配經費、論文獎勵和專著獎勵等。隨後,徐滬濟副院長就醫院科研工作情況進行專題報告,在總結近一年科研工作情況的基礎上,充分肯定我院在健全科研管理制度體系、臨牀試驗機構建設、科研立項與論文、科研平臺建設、人才培養方面的工作,同時指出,對比市屬同儕醫院,本院科研工作仍處於起步階段,需引起全院重視,加快科研創新的步伐,進而部署了近期科研重點工作。

黨委副書記、科教處處長王克霞宣導

黨委副書記、科教處處長王克霞宣導了科研管理相關重要規章制度,重點對新修制訂的青年啓動基金管理辦法、科研經費管理辦法、科研成果保護管理辦法、科研成果轉移轉化管理辦法、學術道德與學術規範進行解讀,希望科研工作者瞭解醫院爲科研人員提供的各項政策,在規範的前提下充分尊重科研人員的自主權,並特別強調全院科研工作者要在科研誠信問題上警鐘長鳴。

黨委書記周月紅進行總結

會議總結階段,周月紅書記強調本次科研獎勵是醫院開業以來力度最大的獎勵,是對科研工作者貢獻的肯定,醫院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大家要以此次會議爲新起點,加強學科建設、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加快科研平臺建設,助力推動科研工作的發展,提升整體水平。

董家鴻執行院長做出工作部署

最後,董家鴻院長對醫院科研工作做了更進一步的部署,指出醫院已完成綜合建構、奠定基礎的階段性建設任務,進入特色發展和品牌塑造的第二建設週期,動員全體同仁高度重視並行動起來,以科研和教學驅動清華長庚創新發展,並提出以下具體要求:

第一,建研究型醫院,加大資源投入。建立研究型醫院一體兩翼的綜合結構,要以科研爲龍頭,帶動醫療技術進步和教學質量的提高。縱觀世界頂尖醫療機構,如美國梅奧醫學中心(Mayo Clinic)、紐約-長老會醫院(NYP)、麻省總醫院(MGH)等,無一例外都是在科研方面高投入的代表,包括專職科研人員與研究經費的投入。

第二,做學術型醫師。作爲大學醫院,每個醫生都應是研究者。醫師是健康科技創新的引領者。要注重臨牀研究,從臨牀實踐中發現問題,通過科學研究形成解決方案,再創新應用到臨牀中去,構建B2B2C的醫研企結合的臨牀轉化科學研究創新體系。

第三,尋醫工結合捷徑。在科研上要充分利用清華大學綜合學科優勢,與清華大學的學術資源緊密連接,推動多學科交叉融合,加速醫工結合的臨牀轉化科學研究。

第四,推進B2B2C模式。醫院科研發展策略強調以臨牀問題和市場需求爲導向,在聚焦重大疾病防治和關鍵共性技術問題的前提下,建立高水平臨牀轉化科學模式B2B2C(Bedside-Bench-Customer)及醫研企融合的創新聯盟(Medicine-Research-Industry, MRI),實現現代科技向臨牀應用的兩次轉化,即從實驗室到臨牀,從臨牀再轉化爲有市場價值的產品,提高健康科技創新的水平和效率,促進健康醫療事業全鏈條升級。

第五,打造良善科技生態。臨牀醫學院和清華長庚醫院正在從科研資源配置,人才評價標準,職稱晉升路徑和績效激勵機制等管理層面構建良好的科技創新生態環境,促進醫院科研體系的健康快速發展。

臨牀實驗室

今後,醫院將在臨牀研究創新領域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科研平臺與隊伍建設,創新管理機制,爲臨牀研究創新提供保障,促進醫院快速發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