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 or 回复【课程】查看国考课程 回复【申论】查看更多申论内容 回复【行测】查看更多行测内容

  2019国考备考QQ群:446466762

  报考指导/干货积累/经验/备考指南/公考福利

  

  乡村振兴的“排头兵”王传喜

  【人物故事】

  王传喜是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党的十九大代表。他自1999年3月担任代村党支部(党委)书记19年来,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率领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筑牢村庄发展根基;团结群众发展现代农业,壮大集体经济,实现村民共同富裕;积极推动乡村有效治理,倡导文明新风,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使代村从一个村集体负债380多万元“脏乱穷差”的落后村,发展成为全村各业总产值26亿元、集体经营性收入1.1亿元、村集体资产12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5万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乡村振兴的“排头兵”,曾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中公点评】

  王传喜是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涌现出来的时代楷模,是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中的先锋模范,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干部代表。他的先进事迹,鲜明体现了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干事创业、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为民情怀,以身作则、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参加发布活动的基层党员干部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王传喜为榜样,扎根农村广袤天地,做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用奋斗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画卷。

  【例证示范】

  唯有初心方能坚韧,唯有使命方能坚强。站在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更需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用奋斗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新样板。“乡村振兴的带头人”王传喜就是迎难而上,破除农村发展桎梏;发展现代农业,走集体经济道路;抓民生、促党建,实现村强民富……王传喜践行新时代沂蒙精神,19年埋首耕耘,艰苦奋斗,带领全村人民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之路。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追求,做到为人民、靠人民,才能准确把握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核心要义,真正做到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时代楷模”吕建江

  【人物故事】

  吕建江生前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局桥西分局安建桥综合警务服务站主任。他由部队转业从警13年来,始终牢记使命,忠诚担当,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认真履职尽责,模范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扎根基层一线,将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头,为民解忧止纷,守护平安;他坚持求实创新,积极探索创建网上服务平台,便捷警民沟通,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赞誉。吕建江曾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17年12月1日,吕建江同志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7岁。

  【中公点评】

  吕建江是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和公安干警的楷模,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广大党员干部和公安干警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吕建江为榜样,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例证示范】

  淡泊名利,凝聚纯粹之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吕建江却说“干干净净做人,心里最踏实”。他不追名逐利,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从未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谋取一点私利。爱人没有固定工作,女儿刚大学毕业,全家就靠一人的工资,从未向组织提过一丝的照顾要求,从未因个人升迁、调动和待遇问题找过领导。从警13年,吕建江办案数千起,没办过一起“关系案”“人情案”,没有一起百姓投诉。成为“网络达人”后,一些企业想借他的名声并提供赞助,都被他拒绝。吕建江的事迹告诉我们,只有不求个人名利、不计个人得失,廉洁奉公,才能用专注的态度、踏实的努力干出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布衣院士”卢永根

  【人物故事】

  在“感动中国”颁奖礼上,奖杯赫然镌刻着卢永根的名字。近70年科研生涯,880余万元,这是一位老人捐给国家毕生的积蓄,更是一位科学巨匠厚重的担当。

  卢永根祖籍广东花县,祖父辗转至香港谋生致富,父亲则是英国律所的一名高级职员。1949年,16岁的卢永根加入中共地下党。当新中国的曙光来临时,他谢绝了家人的挽留,毅然北归内地,进入岭南大学农学院学习,师从农业科学家丁颖,并在毕业后留校任教。

  此后,卢永根同导师一起,参与了“中国水稻品种光温条件反应研究”等诸多科研项目,在水稻遗传资源等研究院领域,卢永根带领团队屡次实现“零的突破”,对水稻的遗传育种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

  虽屡次摘得科学桂冠,但卢永根始终坚守着一名科研工作者的本分。改革开放后,家人希望他留在条件优渥的美国,但他依然选择回到国内执教;1987年,中国农科院时任名誉院长金善宝推荐他担任下一任院长,卢永根婉拒邀约,继续坚守三尺讲台。

  对待学术严格苛刻,但学生眼中的卢永根却平易近人。他常竭尽全力帮助困难的学生,自己的生活起居却一切从简,被誉为“布衣院士”。他抛弃了太多常人眼中的功名利禄,选择了淡泊名利、潜心科研的人生道路,践行着一生未变的家国情怀。“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这或许是对“卢永根精神”最好的概括。

  【中公点评】

  学习卢永根,用朴实的生活态度来修饰自己。卢永根夫妇一共捐出了880余万元,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而卢永根自己的生活非常朴实,有人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他的家,从中可见其生活简朴。破旧的家,简单的饭,一点一滴都昭显着这位老人骨子里的淳朴。

  一生报效祖国,毕生积蓄回馈社会,这就是正能量,我们要向卢永根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要向卢永根同志学习,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学习他的坦荡胸怀,我们要向这位中华民族的楷模学习,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国热情的中国人。

  【例证示范】

  科学精神的传承需要高尚朴实的师德师风。感动中国人物卢永根生活里平易近人,朴实无华。他竭尽全力帮助困难的学生,自己的生活起居却一切从简,被誉为“布衣院士”。他家徒四壁却将毕生节省出的880余万元回馈国家帮助更多的学生。点点滴滴,彰显的是对事业的全力追求,是为人师表的榜样力量,是关怀学子的长者风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切实在用高尚朴实的师德师风诠释,对教育事业终极的追求,对科学精神的培养传递,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为学为政,秉承这样的精神,聚焦现在、更展望未来,则教育事业也好,科学事业也罢,定是人才接续,薪火相传。

  

  “基层战士”廖俊波

  【人物故事】

  廖俊波,1968年8月生,中共党员,廖俊波出身普通家庭,南平师专毕业后当过中学老师、乡镇干部,在县乡两级做过主要领导,在产业园区等经济建设主战场经过磨砺,工作勤奋努力,生前系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兼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多次对家人讲,“组织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唯有加倍努力,才能报答党的厚爱和人民的信任”。

  “廖书记不是在基层,就是在去基层的路上。”廖俊波对群众充满感情,始终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安危。在政和县工作的几年,在群众最关切的脱贫攻坚、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方面都交出了一份出色答卷,全县贫困人口减少了3万多人,脱贫率达69.1%。他把群众当亲人,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短短4年,政和县山乡巨变,财政总收入、GDP、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等都实现了极大的增长,一个全新的生机勃勃的政和展现在人们面前。

  廖俊波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面对贫困县、革命老区、经济发展长期全省倒数第一的政和县,不打退堂鼓,不当太平官,把担当放在首位,率领全县党员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勤奋、实干、严谨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画卷,成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

  【中公点评】

  以廖俊波为首的领导干部不畏艰难,撸起袖子坚守在基层工作一线,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领导干部就要同廖俊波同志一样有一种不怕苦的斗志,有一种带头攻克难关的勇气。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保持知难而进、克难而上的豪情锐气,在困难面前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不计个人得失,事事走在群众前头、不遗余力做好基层工作,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审时度势,提出战略目标,快速推进相关基层工作,勇敢克服困难,经受重重考验,取得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群众的工作业绩,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例证示范】

  “向下”扎根基层,方能助推基层发展。“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建设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国家前进的方向;基层建设是一把尺子,可以度量社会治理的真实实力。“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廖俊波不是在基层,就是在去基层的路上,勇于担当,带头率领全县党员干部搞建设,不怕苦不怕累,使经济发展长期全省倒数第一的政和县实现了脱贫致富,极大地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故此领导干部只有真正的俯下身体去参与、去体验、去助力,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才能为基层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治沙愚公”图布巴图

  【人物故事】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地区,中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就在这里。“黄沙连海路无尘,边草长枯不见春。”由于荒漠化严重,沙尘曾在此肆虐。如今,在沙漠的边缘竖立起了一道绿色屏障,连片的梭梭林傲然挺立,阻挡了沙漠的脚步。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位名叫图布巴图的老人。15年来,他坚守在这片土地,种下了5万多棵梭梭树,将荒漠变成了绿洲,把春天带到了塞上,被誉为“治沙愚公”。

  图布巴图年轻时是名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回到额济纳古日乃工作,曾任额济纳旗古日乃苏木人大主席。2002年,他从干部岗位上退下,出乎所有人意料,他竟提出申请,承包巴丹吉林边缘2000亩荒漠种树防沙。

  面对流言蜚语,图布巴图认为:“我生长在这里,就想把这里恢复成原来的一片绿色,留给后人。”夏季沙漠里酷热无比,地表温度能达到60度。“皮肤挨着地上就能烫出泡。”纵然如此,他仍坚持每天巡护浇水,寒暑不惧。

  图布巴图夫妇俩每年退休工资加起来还不到10万元,15年来大部分都投入到了种树上,累计已有80余万元。正因他们的努力,围封荒漠的绿化率达到80%以上。远远望去,曾经是不毛之地的荒漠已穿上了一片绿色的新衣。2015年,图布巴图一家荣获了“全国最美家庭”。

  牧民也纷纷加入到种树治沙的行列。众人拾柴火焰高。近年来,额济纳旗在生态保护上付出了巨大努力,生态环境有了明显好转。退牧还草、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项目工程及草原补奖机制的实施,给草原提供了一个更新复壮、休养生息的机会。他们要不懈努力将家乡变成春风吹遍的天堂,绿染大地,鸟鸣水清。

  【中公点评】

  一位老人,16年不懈造林,一把锹,一桶水,5万株树,2000亩梭梭林,在沙漠边缘硬是织起一道绿色屏障。风沙小了,小鸟来了,生态好了。图布巴图老人像愚公一样成为矢志不渝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楷模。

  图布巴图倾情倾力倾财执着于治沙造林,不仅留下了珍贵的绿色树木,更留下了追梦绿色的宝贵精神财富。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生态环境,图布巴图的一言一行为我们树立了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榜样。

  【例证示范】

  发扬新时代愚公精神、再造北疆美丽神州。曾经的北国,冷峻萧索、刀光剑影、战马嘶鸣,沉淀着历史的沧桑;现在的北国风沙蔽日、飞鸟绝还、气候恶劣,凝聚着人民的关切。面对如此的北疆,“愚公”图布巴图,用勤劳的双手,植松种柏,欲与天公试比高;用不屈的意志,防风固沙,不到长城非好汉。用几十年如一日的耕耘,建立起一道绿色屏障,守卫着航天城的梦,守护者祖国北疆的安宁,正是这种新时代的“愚公精神”,让北疆苍松滴翠、层林尽染,让北国再现神州美丽,面对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良好夙愿,更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描绘出时代发展的新画卷。

  

  “光网第一人”徐珺

  【人物故事】

  徐珺,中国电信上海公司西区静安分局综合维护员,是光纤入户服务标准的建立者,同时也是上海市劳模集体“徐珺班”的班长。他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全国用户服务满意明星等数十项荣誉称号,徐珺以他的激情创新和刻苦钻研成为光网建设的开拓先锋。

  在上海公司全力推进城市光网建设的过程中,当面对光纤入户缺乏规范标准、缺乏实用工具的难题时,徐珺以勤奋、执着、创新的使命感,边摸索、边实践,编制了光网入户教程;当面对穿管难、入户成功率低的瓶颈时,徐珺再次以钻研、坚持和突破的责任感,编写了被线务员喻为红宝书的《FTTH暗线入户操作方法》,成为光纤入户服务标准的建立者。

  在光网暗线入户的攻坚过程中,徐珺以敢想、敢为、敢突破为己任,创新推出了“暗线入户四小工具”,“四小工具”从推行到普及,大大提升了上海公司暗线穿通率。徐珺还主动承担起光网世界的“传帮带”职责,他开设10年之久的“02home”线务员之家网站辐射全集团线务员,“02home”也是国内最早的电信线务员专业网站;他还为集团近600名光网培训师授课,成为技术交流与的传播者。

  目前,以徐珺名字命名的“城市光网”工作室被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他带领的“徐珺班”曾先后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央企业红旗班组、上海市劳模集体等荣誉。

  【中公点评】

  从铜缆时代到光网时代,徐珺始终如一地坚守在一线。他发明“暗管入户”,成功向“暗管”管龄76年的张爱玲故居通入光纤;他提出隐形光缆理念,被业界称为 “中国光纤接入第一人”;他关注中国线务员工作现状,甘当穿越光网“迷宫”的引路人。光网一入深似海,从此徐珺是痴人。

  【例证示范】

  工匠精神支撑强国战略。随着劳动力成本增加,我国制造业传统优势正在丧失,从中低端向高端转移势在必行,而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产品质量始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制造业是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强国必须先强质。以徐珺为首的“匠人”刻苦钻研,发扬工匠精神,最终解决入网成功率低等难题,开创光网时代。弘扬工匠精神需要我们在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静下心来好好钻研,在不断实践中攻克难关,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三大转变”,才能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问题咨询:400-6300-999

  【2019国考课程推荐】

  

  千人冲刺班赢战国考

  在线选座报名只要9元

  错过双十一红包津贴

  自由选座,先到先得

  请你不要错过我!

  2019国考招录人数锐减49%,

  平均竞争比高达95:1

  竞争如此激烈

  机会如此难得

  你还在佛系备考吗?

   戳原文或菜单栏, 查看更多国考内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