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 or 回覆【課程】查看國考課程 回覆【申論】查看更多申論內容 回覆【行測】查看更多行測內容

  2019國考備考QQ羣:446466762

  報考指導/乾貨積累/經驗/備考指南/公考福利

  

  鄉村振興的“排頭兵”王傳喜

  【人物故事】

  王傳喜是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卞莊街道代村社區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黨的十九大代表。他自1999年3月擔任代村黨支部(黨委)書記19年來,始終牢記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率領村“兩委”班子和黨員幹部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築牢村莊發展根基;團結羣衆發展現代農業,壯大集體經濟,實現村民共同富裕;積極推動鄉村有效治理,倡導文明新風,不斷提升羣衆獲得感幸福感,使代村從一個村集體負債380多萬元“髒亂窮差”的落後村,發展成爲全村各業總產值26億元、集體經營性收入1.1億元、村集體資產12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6.5萬元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爲新農村建設的“領頭羊”、鄉村振興的“排頭兵”,曾獲“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級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中公點評】

  王傳喜是在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湧現出來的時代楷模,是廣大基層黨員幹部中的先鋒模範,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優秀幹部代表。他的先進事蹟,鮮明體現了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幹事創業、主動作爲的擔當精神,心繫羣衆、服務人民的爲民情懷,以身作則、清正廉潔的高尚品德。參加發佈活動的基層黨員幹部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王傳喜爲榜樣,紮根農村廣袤天地,做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用奮鬥繪就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嶄新畫卷。

  【例證示範】

  唯有初心方能堅韌,唯有使命方能堅強。站在新時代、踏上新徵程,更需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勇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用奮鬥繪就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畫卷,努力打造鄉村振興的新樣板。“鄉村振興的帶頭人”王傳喜就是迎難而上,破除農村發展桎梏;發展現代農業,走集體經濟道路;抓民生、促黨建,實現村強民富……王傳喜踐行新時代沂蒙精神,19年埋首耕耘,艱苦奮鬥,帶領全村人民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之路。只有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和爲人民謀幸福的價值追求,做到爲人民、靠人民,才能準確把握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的核心要義,真正做到黨性與人民性的高度統一。

  

  “時代楷模”呂建江

  【人物故事】

  呂建江生前是河北省石家莊市公安局橋西分局安建橋綜合警務服務站主任。他由部隊轉業從警13年來,始終牢記使命,忠誠擔當,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認真履職盡責,模範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他紮根基層一線,將羣衆的冷暖安危放在心頭,爲民解憂止紛,守護平安;他堅持求實創新,積極探索創建網上服務平臺,便捷警民溝通,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贏得了人民羣衆的信任和讚譽。呂建江曾先後榮獲“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等稱號,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17年12月1日,呂建江同志因積勞成疾突發心臟病去世,年僅47歲。

  【中公點評】

  呂建江是新時代廣大黨員幹部和公安幹警的楷模,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總要求,詮釋了人民公安爲人民的錚錚誓言。廣大黨員幹部和公安幹警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呂建江爲榜樣,牢固樹立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爲奮鬥目標,爲人民謀幸福,爲民族謀復興,努力創造屬於新時代的光輝業績。

  【例證示範】

  淡泊名利,凝聚純粹之魂。“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呂建江卻說“乾乾淨淨做人,心裏最踏實”。他不追名逐利,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從未利用手中權力爲自己謀取一點私利。愛人沒有固定工作,女兒剛大學畢業,全家就靠一人的工資,從未向組織提過一絲的照顧要求,從未因個人升遷、調動和待遇問題找過領導。從警13年,呂建江辦案數千起,沒辦過一起“關係案”“人情案”,沒有一起百姓投訴。成爲“網絡達人”後,一些企業想借他的名聲並提供贊助,都被他拒絕。呂建江的事蹟告訴我們,只有不求個人名利、不計個人得失,廉潔奉公,才能用專注的態度、踏實的努力幹出一番事業、實現人生價值。

  

  “布衣院士”盧永根

  【人物故事】

  在“感動中國”頒獎禮上,獎盃赫然鐫刻着盧永根的名字。近70年科研生涯,880餘萬元,這是一位老人捐給國家畢生的積蓄,更是一位科學巨匠厚重的擔當。

  盧永根祖籍廣東花縣,祖父輾轉至香港謀生致富,父親則是英國律所的一名高級職員。1949年,16歲的盧永根加入中共地下黨。當新中國的曙光來臨時,他謝絕了家人的挽留,毅然北歸內地,進入嶺南大學農學院學習,師從農業科學家丁穎,並在畢業後留校任教。

  此後,盧永根同導師一起,參與了“中國水稻品種光溫條件反應研究”等諸多科研項目,在水稻遺傳資源等研究院領域,盧永根帶領團隊屢次實現“零的突破”,對水稻的遺傳育種有着極高的研究價值。

  雖屢次摘得科學桂冠,但盧永根始終堅守着一名科研工作者的本分。改革開放後,家人希望他留在條件優渥的美國,但他依然選擇回到國內執教;1987年,中國農科院時任名譽院長金善寶推薦他擔任下一任院長,盧永根婉拒邀約,繼續堅守三尺講臺。

  對待學術嚴格苛刻,但學生眼中的盧永根卻平易近人。他常竭盡全力幫助困難的學生,自己的生活起居卻一切從簡,被譽爲“布衣院士”。他拋棄了太多常人眼中的功名利祿,選擇了淡泊名利、潛心科研的人生道路,踐行着一生未變的家國情懷。“種得桃李滿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這或許是對“盧永根精神”最好的概括。

  【中公點評】

  學習盧永根,用樸實的生活態度來修飾自己。盧永根夫婦一共捐出了880餘萬元,學校用這筆款設立了教育基金,用於獎勵貧困學生與優秀青年教師。而盧永根自己的生活非常樸實,有人用“家徒四壁”來形容他的家,從中可見其生活簡樸。破舊的家,簡單的飯,一點一滴都昭顯着這位老人骨子裏的淳樸。

  一生報效祖國,畢生積蓄回饋社會,這就是正能量,我們要向盧永根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我們要向盧永根同志學習,學習他的愛國情懷,學習他的坦蕩胸懷,我們要向這位中華民族的楷模學習,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有愛國熱情的中國人。

  【例證示範】

  科學精神的傳承需要高尚樸實的師德師風。感動中國人物盧永根生活裏平易近人,樸實無華。他竭盡全力幫助困難的學生,自己的生活起居卻一切從簡,被譽爲“布衣院士”。他家徒四壁卻將畢生節省出的880餘萬元回饋國家幫助更多的學生。點點滴滴,彰顯的是對事業的全力追求,是爲人師表的榜樣力量,是關懷學子的長者風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切實在用高尚樸實的師德師風詮釋,對教育事業終極的追求,對科學精神的培養傳遞,對國家民族的責任。爲學爲政,秉承這樣的精神,聚焦現在、更展望未來,則教育事業也好,科學事業也罷,定是人才接續,薪火相傳。

  

  “基層戰士”廖俊波

  【人物故事】

  廖俊波,1968年8月生,中共黨員,廖俊波出身普通家庭,南平師專畢業後當過中學老師、鄉鎮幹部,在縣鄉兩級做過主要領導,在產業園區等經濟建設主戰場經過磨礪,工作勤奮努力,生前系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兼武夷新區黨工委書記。多次對家人講,“組織給了我這麼高的榮譽,唯有加倍努力,才能報答黨的厚愛和人民的信任”。

  “廖書記不是在基層,就是在去基層的路上。”廖俊波對羣衆充滿感情,始終惦記着羣衆的冷暖安危。在政和縣工作的幾年,在羣衆最關切的脫貧攻堅、教育醫療、基礎設施等方面都交出了一份出色答卷,全縣貧困人口減少了3萬多人,脫貧率達69.1%。他把羣衆當親人,用心用情爲羣衆辦實事、解難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數”換來羣衆的“幸福指數”。短短4年,政和縣山鄉鉅變,財政總收入、GDP、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等都實現了極大的增長,一個全新的生機勃勃的政和展現在人們面前。

  廖俊波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面對貧困縣、革命老區、經濟發展長期全省倒數第一的政和縣,不打退堂鼓,不當太平官,把擔當放在首位,率領全縣黨員幹部擼起袖子加油幹,用勤奮、實幹、嚴謹描繪出一幅幅美麗畫卷,成爲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

  【中公點評】

  以廖俊波爲首的領導幹部不畏艱難,擼起袖子堅守在基層工作一線,帶領人民羣衆脫貧致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領導幹部就要同廖俊波同志一樣有一種不怕苦的鬥志,有一種帶頭攻克難關的勇氣。領導幹部必須時刻保持知難而進、克難而上的豪情銳氣,在困難面前站得出、危難關頭豁得出,不計個人得失,事事走在羣衆前頭、不遺餘力做好基層工作,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審時度勢,提出戰略目標,快速推進相關基層工作,勇敢克服困難,經受重重考驗,取得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羣衆的工作業績,爲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例證示範】

  “向下”紮根基層,方能助推基層發展。“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建設是一盞明燈,可以照亮國家前進的方向;基層建設是一把尺子,可以度量社會治理的真實實力。“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廖俊波不是在基層,就是在去基層的路上,勇於擔當,帶頭率領全縣黨員幹部搞建設,不怕苦不怕累,使經濟發展長期全省倒數第一的政和縣實現了脫貧致富,極大地提高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故此領導幹部只有真正的俯下身體去參與、去體驗、去助力,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才能爲基層的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

  

  “治沙愚公”圖布巴圖

  【人物故事】

  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地區,中國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就在這裏。“黃沙連海路無塵,邊草長枯不見春。”由於荒漠化嚴重,沙塵曾在此肆虐。如今,在沙漠的邊緣豎立起了一道綠色屏障,連片的梭梭林傲然挺立,阻擋了沙漠的腳步。這一切的背後,是一位名叫圖布巴圖的老人。15年來,他堅守在這片土地,種下了5萬多棵梭梭樹,將荒漠變成了綠洲,把春天帶到了塞上,被譽爲“治沙愚公”。

  圖布巴圖年輕時是名大學生,畢業後選擇回到額濟納古日乃工作,曾任額濟納旗古日乃蘇木人大主席。2002年,他從幹部崗位上退下,出乎所有人意料,他竟提出申請,承包巴丹吉林邊緣2000畝荒漠種樹防沙。

  面對流言蜚語,圖布巴圖認爲:“我生長在這裏,就想把這裏恢復成原來的一片綠色,留給後人。”夏季沙漠裏酷熱無比,地表溫度能達到60度。“皮膚挨着地上就能燙出泡。”縱然如此,他仍堅持每天巡護澆水,寒暑不懼。

  圖布巴圖夫婦倆每年退休工資加起來還不到10萬元,15年來大部分都投入到了種樹上,累計已有80餘萬元。正因他們的努力,圍封荒漠的綠化率達到80%以上。遠遠望去,曾經是不毛之地的荒漠已穿上了一片綠色的新衣。2015年,圖布巴圖一家榮獲了“全國最美家庭”。

  牧民也紛紛加入到種樹治沙的行列。衆人拾柴火焰高。近年來,額濟納旗在生態保護上付出了巨大努力,生態環境有了明顯好轉。退牧還草、退耕還林等一系列生態項目工程及草原補獎機制的實施,給草原提供了一個更新復壯、休養生息的機會。他們要不懈努力將家鄉變成春風吹遍的天堂,綠染大地,鳥鳴水清。

  【中公點評】

  一位老人,16年不懈造林,一把鍬,一桶水,5萬株樹,2000畝梭梭林,在沙漠邊緣硬是織起一道綠色屏障。風沙小了,小鳥來了,生態好了。圖布巴圖老人像愚公一樣成爲矢志不渝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楷模。

  圖布巴圖傾情傾力傾財執着於治沙造林,不僅留下了珍貴的綠色樹木,更留下了追夢綠色的寶貴精神財富。像愛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像呵護孩子一樣呵護生態環境,圖布巴圖的一言一行爲我們樹立了自覺踐行生態文明的榜樣。

  【例證示範】

  發揚新時代愚公精神、再造北疆美麗神州。曾經的北國,冷峻蕭索、刀光劍影、戰馬嘶鳴,沉澱着歷史的滄桑;現在的北國風沙蔽日、飛鳥絕還、氣候惡劣,凝聚着人民的關切。面對如此的北疆,“愚公”圖布巴圖,用勤勞的雙手,植松種柏,欲與天公試比高;用不屈的意志,防風固沙,不到長城非好漢。用幾十年如一日的耕耘,建立起一道綠色屏障,守衛着航天城的夢,守護者祖國北疆的安寧,正是這種新時代的“愚公精神”,讓北疆蒼松滴翠、層林盡染,讓北國再現神州美麗,面對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的良好夙願,更需要我們共同努力,發揚艱苦奮鬥精神,描繪出時代發展的新畫卷。

  

  “光網第一人”徐珺

  【人物故事】

  徐珺,中國電信上海公司西區靜安分局綜合維護員,是光纖入戶服務標準的建立者,同時也是上海市勞模集體“徐珺班”的班長。他先後榮獲全國勞動模範、上海市十大工人發明家、全國用戶服務滿意明星等數十項榮譽稱號,徐珺以他的激情創新和刻苦鑽研成爲光網建設的開拓先鋒。

  在上海公司全力推進城市光網建設的過程中,當面對光纖入戶缺乏規範標準、缺乏實用工具的難題時,徐珺以勤奮、執着、創新的使命感,邊摸索、邊實踐,編制了光網入戶教程;當面對穿管難、入戶成功率低的瓶頸時,徐珺再次以鑽研、堅持和突破的責任感,編寫了被線務員喻爲紅寶書的《FTTH暗線入戶操作方法》,成爲光纖入戶服務標準的建立者。

  在光網暗線入戶的攻堅過程中,徐珺以敢想、敢爲、敢突破爲己任,創新推出了“暗線入戶四小工具”,“四小工具”從推行到普及,大大提升了上海公司暗線穿通率。徐珺還主動承擔起光網世界的“傳幫帶”職責,他開設10年之久的“02home”線務員之家網站輻射全集團線務員,“02home”也是國內最早的電信線務員專業網站;他還爲集團近600名光網培訓師授課,成爲技術交流與的傳播者。

  目前,以徐珺名字命名的“城市光網”工作室被授予全國示範性勞模創新工作室稱號,他帶領的“徐珺班”曾先後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中央企業紅旗班組、上海市勞模集體等榮譽。

  【中公點評】

  從銅纜時代到光網時代,徐珺始終如一地堅守在一線。他發明“暗管入戶”,成功向“暗管”管齡76年的張愛玲故居通入光纖;他提出隱形光纜理念,被業界稱爲 “中國光纖接入第一人”;他關注中國線務員工作現狀,甘當穿越光網“迷宮”的引路人。光網一入深似海,從此徐珺是癡人。

  【例證示範】

  工匠精神支撐強國戰略。隨着勞動力成本增加,我國製造業傳統優勢正在喪失,從中低端向高端轉移勢在必行,而以工匠精神爲核心的產品質量始終是我們努力的方向。製造業是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強國必須先強質。以徐珺爲首的“匠人”刻苦鑽研,發揚工匠精神,最終解決入網成功率低等難題,開創光網時代。弘揚工匠精神需要我們在快節奏的工作環境中靜下心來好好鑽研,在不斷實踐中攻克難關,唯有如此,才能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三大轉變”,才能完成中國製造由大變強的戰略任務。

  問題諮詢:400-6300-999

  【2019國考課程推薦】

  

  千人衝刺班贏戰國考

  在線選座報名只要9元

  錯過雙十一紅包津貼

  自由選座,先到先得

  請你不要錯過我!

  2019國考招錄人數銳減49%,

  平均競爭比高達95:1

  競爭如此激烈

  機會如此難得

  你還在佛系備考嗎?

   戳原文或菜單欄, 查看更多國考內容!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