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朱元璋》中,有这么一段让人热血沸腾的剧情,即洪都保卫战。剧中朱元璋率众将出征在外,陈友谅率60万大军,倾全国之力进攻洪都,希望通过一战定乾坤,喊出了“首战即决战”的口号。在电视剧中,蓝玉死守孤城,腿被飞石击断,仍然在城头督战,军心大振,使陈友谅大军陷在洪都103天未能攻克,最终被赶来的朱元璋击败,陈友谅与朱元璋的“首战”成了最后一战,为朱元璋最终夺取天下打下了重要基础。
《朱元璋》这部剧虽然不错,但是在这里却对真实历史有了颠覆性的改编。洪都保卫战确实存在,坚守时间虽然不及103天,也确实长达85天,最主要的是,死守孤城洪都的主将并非蓝玉, 而是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
朱文正与朱元璋
早年的朱重八家里并不富裕,爹爹朱五四带着母亲四处漂泊,虽然食不果腹,却还是生育众多,四子二女是朱五四这辈子最大的财富。朱五四没什么文化,从名字就能看得出来,用数字做名字是当时的穷苦人常见行为。他的儿子自然也是如此,重四、重六、重七、重八四个儿子,也都采取了数字做名字的办法,重四作为老大,娶了媳妇王氏,是他们家最幸运的人。重六重七则没这福分,贫困的家庭娶媳妇不奢望了,只能入赘到了别家,做了上门女婿。
朱重四与重八、还有重八的嫂子和双亲一起生活,朱重四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早夭,二儿子名为驴儿,就是后来的朱文正。虽然是朱元璋的侄子,却只比朱元璋小了8岁左右。这么一个六口之家,其实真正能干活的人也就朱重四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并不轻松,土地还是租来的,房子也是漏雨的,颠沛流离,没有盼望的日子,逐渐压得朱重四喘不过气来,脾气也逐渐暴躁,时常对父母发脾气,朱重八的日子自然也不会好过。
但是靠给地主放牛讨生活的朱元璋也并不老实,偷吃地主牛不说,还玩假扮帝王的游戏。或许这是他后来成为皇帝的早年体现,也许只是一种巧合。即便是这样的日子,也在瘟疫横行、干旱灾年不断到来时,骤然结束了。
父母双亡,重四也死了,大嫂也不愿意与朱元璋这位小叔子一起生活,选择带孩子回了娘家,突然成为天地弃儿的朱元璋,在元末乱世却没有死去,17岁的他当了乞丐、做过和尚,投奔了义军,做了兵卒,最终竟然娶了马大脚做媳妇,还当了义军首领郭子兴的义子,十年之间,曾经走投无路的孤儿,摇身一变成了几万人的将军了。
太祖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逾月,游食合肥。
都说“富在深山有远亲”,这话一点不假,当得知朱元璋富贵之后,曾经“冷漠”的大嫂,如今成为了至亲,带着驴儿去滁州投奔朱元璋,得到了朱元璋的热情接待,朱元璋更是待驴儿如亲儿子一般,因为这可是他们老朱家的一根独苗。而朱元璋此时虽然风光,却正处困境,受到郭子兴的百般刁难,所以朱元璋打算组建自己的力量,而血亲是最可信赖的力量,于是,朱元璋为驴儿取名朱文正,又广收义子、义侄,都以“文”字辈取名,建立起了早期的“朱家军”。
朱标的阻碍
朱文正作战勇猛,很快建立了许多军功,朱元璋因为其血脉关系,大力提拔他。并且曾经问过朱文正,想要什么封赏,却被朱文正拒绝,他的理由是,跟着朱元璋不愁富贵,他先封赏亲戚不能服众,以后再说。朱文正的做法极其聪明,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最终从枢密院提升为大都督,统领朱元璋的所有内外兵马。
以兄子文正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明史》
此时的朱文正权力、地位都已经达到了他的人生巅峰。但是在这个时候,朱元璋已经与当年的情况有所不同,他虽然仍然依赖血亲,但是自己的亲儿子朱标却已经一年比一年长大了。就在这个时候,或许朱元璋已经开始为自己的儿子打算,他不希望朱文正成为威胁,也不愿意割舍朱文正的能力,怎么办呢?将他调到洪都,成为自己的屏障,镇守洪都,以拒陈友谅。朱文正离开权力中心,朱元璋的意思和他自己的处境,他比谁都清楚,因为朱文正与朱元璋从小就在一起长期生活,对朱元璋了解。只不过,朱元璋虽然调开了朱文正,却发生了一件他始料未及的事件。
无赏可封
在朱元璋帅兵出征之时,洪都迎来了孤注一掷的陈友谅,举全国之力,带上了家眷,号称60万大军,猛攻朱文正镇守的洪都城。平时贪酒好色的朱文正,却到任以来一直都在修建城防,因为他的军事素养极强,更明白自己有一天要面对的是谁,似乎他早就在等待着陈友谅到来这一天。被陈友谅围城孤城的洪都,在朱文正的镇守下却极为顽强,甚至期间朱文正还派了一个千户突围了出去,找朱元璋搬救兵,朱元璋的回复是,让他再坚持一个月。这位千户只得回去复命,却在回去的路上被陈友谅给捉了,陈友谅希望利用他前去劝降,赶紧拿下洪都,顺流而下进攻应天。这位千户诈降,来到洪都城前的时候,大喊:援军马上就到,同志们一定要坚守啊!正是这一句话,让洪都城内的人热血沸腾,这位千户用他的死,换来了洪都军心大振。
其明年,友谅众六十万入寇,楼船高与城等,乘涨直抵城下,围数百重
在坚守了85天之后,朱元璋到来,朱文正又毁了陈友谅的粮船,朱元璋在鄱阳湖击灭陈友谅。朱元璋将朱文正调离权力中心,却使他在洪都保卫战中建立不世之功;朱元璋的救援姗姗来迟,朱文正不仅没死,反而在反击中截断陈友谅粮船,军中威望达到了顶点。
朱元璋在封赏之中,唯独没有封赏朱文正,不是他不想封赏,官至大都督的朱文正,如今威望功勋之高,他朱元璋还如何封赏呢?次年,朱元璋自称吴王,立朱标为世子。而朱文正呢,却被按察使李饮冰举报其行为不端,为祸乡里,纵容手下等罪,甚至说他想要谋反投奔张士诚。最终被朱元璋亲自捉回了应天府,囚禁起来之后,被朱元璋鞭打死了。
结局
朱文正虽然干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情,但是朱元璋的儿子们哪一个都比他更甚,就算朱元璋自己,也做了不少强占自己亡故属下妻子的事情。说朱文正预谋反叛投奔张士诚则更是无稽之谈,他在朱元璋手下位高权重,投奔张士诚干嘛呢?与张士诚有私盐贩运而已。至于朱文正的死,一定是因为他性情刚烈, 在朱元璋教训他的时候,朱文正进行了忤逆反驳,朱元璋自然理亏,怒火冲天之下,对朱文正大骂:你和你死去的爹一样,都是忤逆之人,随后失手用鞭子打死了自己的这位战功赫赫的亲侄子。
“尝云,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可见,朱元璋内心对朱文正父亲,自己的大哥朱重四一直耿耿于怀,此刻在暴怒之下,说出了心里话,意外打死了侄子朱文正,朱标的地位也因此更加稳固起来。“朱文正”一词,在史料中逐渐隐去,功勋卓著的大都督,却只有言片语的记载,令人唏嘘。
文/野史日记
参考文献:《明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