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徐成成、夏松柏 編審 劉希 趙雪】多年來,武漢市江夏區金口中學學校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以師生髮展爲本,辦人民滿意教育”的辦學宗旨,始終把黨的建設工作作爲教育事業發展的核心,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取得了優異的辦學成績。

紅色頭雁:愛是堅守在教育第一線

1989年從華師畢業後到龍泉中學工作,兩年後調動到金口中學工作至今。二十餘載,他一直紮根農村基層。2016年他被授予“江夏區最美基層書記”,他就是金口中學校黨總支副書記查思銀。

九十年代,金口中學英語教師匱乏,査老師主動請纓從事英語教學。從此,他便以“竹子一般的虛心,牛皮一般的堅韌,烈火一般的熱情”全身心投入到英語教學工作中。査老師對教育教學的無私投入也換來了豐碩的成果,2005年和2007年他所帶的文科班英語單科居全區文科榜首。除了對教學的勤勉付出,査老師還時刻關注着學生的日常生活。他十數年連續擔任班主任,經常與學生交流談心。査老師時常告訴學生,即使在一所普通的農村高中,只要努力拼搏就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由於金口中學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家庭情況不太如意,査老師經常默默資助貧困生,有二十多名學生在他的幫助下完成學業。

査老師不僅對學生盡心盡力,對學校的新教師們也關心愛護。每年金口中學總會迎來一羣新老師,這些老師的住宿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査老師總會提前進行房源的考察,然後親自帶着新老師們去看房。八月的武漢依舊很炎熱,汗水溼透了査老師的衣服,他卻面帶微笑地安慰還未找到住房的老師,從未有一絲的不耐煩。不僅如此,每年老師們去參加市趣味運動會,査老師總會帶隊,從教師着裝到教師訓練都進行周全的考慮。

若說黨員是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榜樣,那麼頭雁就是發光發熱的太陽,讓身邊的羣衆感受來自黨的力量,讓基層黨組織更加積極向上。

紅色細胞:織就黨員與羣衆的互聯網

“關於十九大報告的文件已上傳,請各位老師下載學習。”十九大的開幕式剛結束,金口中學黨總支書記石先明老師就將報告全內容上傳到學校教師羣裏。十九大是全國人民都在緊密關注的事情,不僅黨員教師們在積極學習,其他教師也在羣裏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其中“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我們不能因現實複雜而放棄夢想,不能因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引發了老師們的共鳴,老師們紛紛感嘆國家的高速發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去年才進入學校工作的小邱老師表示爭取明年能成爲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

在日常生活中,QQ羣不僅是黨員和羣衆共同學習交流的空間,也是羣衆反映問題的地方。今年五月份,學校教職工宿舍白蟻爆發,許多教師因爲白蟻而苦不堪言。於是有部分教師在羣裏反映白蟻的問題,學校總務處的黨員教師曹光海立即帶着後勤工作人員到各個宿舍進行“除蟻大作戰”。在短短的一天內,困擾着老師們的白蟻問題得到了解決。高一年級的黃老師表示,“要是放在以前,消息傳達到領導那,再進行除蟻的話,估計得個好幾天,現在有了網絡,反映問題方便多了,處理的也快!”

新時代促進着網絡的高速發展,利用網絡織就黨員與羣衆聯繫的紐帶,讓黨員與羣衆能夠真正打成一片。

江夏區金口中學打造特色“引擎工程”

紅色文化:讓大家見證“中國製造”的能量

今年10月,原中國科學院的李廷芥教授走進了金口中學,此次他帶來了他歷時2小時的科普講座“我與核試驗的回憶、紀念、傳承”。李廷芥教授結合自己參與中國核武器研究的工作經歷講述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當提到老一輩科學家林俊德老先生臨終之前還在堅持工作的時候,淚水溼潤了他的眼眶,在場的老師和同學們也潸然淚下。通過這次講座,廣大學子對於“馬蘭精神”和“兩彈一星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在之後的“馬蘭精神”演講比賽中,有的同學說到“馬蘭基地裏科學家們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讓我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不僅如此,金口中學開展了多種活動弘揚紅色文化。2016年10月,金口中學全體黨員教師到湖南平江參觀紅色基地。平江起義紀念館中保留有當年平江起義的主要領導人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的住房和會議室,黨員教師在參觀的過程中表情肅穆,閱讀到場館內壁上掛畫中的事蹟時,有些黨員教師激動地流下了熱淚。當看到平江工農武裝使用過的土槍、土炮時,大家紛紛表示,很難想象當時的革命先輩在這樣的條件下是如何開闢出新的革命根據地,這種智慧和勇氣令人讚歎。

江夏區金口中學打造特色“引擎工程”

而在今年10月,該校全體黨員教師來到電影院觀看電影《血戰湘江》,這部電影講述了1934年紅軍強渡湘江突破國民黨軍第四道封鎖線的歷史。在觀影之前,全體黨員教師高舉着黨旗重溫了入黨誓詞,“隨時準備爲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的聲音在影院裏久久迴響。電影結束後,老師們互相討論着劇情,爲李德和博古的紙上談兵而憤慨,爲紅軍不怕苦不怕累的鮮血犧牲而震撼,更加感受到如今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

從中國的共產黨誕生到新中國成立時已歷經長達28年的豐富和發展,中國的紅色文化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體系和內容,這是一份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在如今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紅色文化依然是鼓舞、激勵人們繼續奮鬥的強大推動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