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聽聞金石名家趙明誠的遺孀,天下第一才女詞人李清照,無依無靠地在臨安城漂泊,一個男人心懷鬼胎地出現了,他就是軍中審計司官吏張汝舟。對仕途感到沮喪的趙明誠,決定前往贛州鄉間隱居生活,李清照心灰意冷地跟隨而去。

她的顏值很普通,身材也不婀娜,但她卻是大宋一代詞宗,千古第一才女。蘇軾、歐陽修、晏殊等名家之詞,在她眼裏不過是缺少韻律之美的“長短句”而已,她就是婉約詞人李清照。李清照總給世人一種悲愁的印象,但她並非生性多愁善感,而是命運多舛讓她變得惆悵哀怨。
少女時期的她,既是一個爛漫瀟灑的“小酒鬼”,也是一個婉約嬌羞的名門閨秀;嫁爲人婦以後的她,長期浸泡在情意綿綿的蜜罐裏;國破南渡以後的她,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怎一個“愁”字了得……
01待字閨中
李清照生於濟南的書香門第,是蘇門後四學士李格非的掌上明珠,她的母親王氏是狀元孫女“亦善文”。李清照集父親的淵博學識與母親的溫婉才女氣質於一身,但是,她在待字閨中的時候,從來不是那種“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乖孩子,而是一個很喜歡出門浪的“小酒鬼”,她經常攜酒泛舟而遊。醉得昏天黑地了都還在外面浪裏個浪,玩得精疲力盡才懶洋洋地乘舟返回,稀裏糊塗地駛入藕花盛開的最深處,左衝右突卻怎麼找不到出路,驚嚇得一灘水鳥魂飛魄散地亂飛。李清照的名作《如夢令》一詞,將她瀟灑不羈的少女生活描繪得淋漓盡致:“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然而,這個極“不守規矩”的皮少女,卻偏偏是個名滿天下的才女詞人,深受一大波官宦子弟的垂青。金石字畫收藏家趙明誠,就是李清照最鐵桿兒的粉絲,絕對沒有之一。據說,趙明誠“覬覦”了李清照許久,費勁心思地結識她堂兄爲友人後,終於在元宵佳節的燈會上,與他日思夜想的女神“偶遇”。觀花燈之夜,趙明誠被李清照的知性美勾走了魂。不久之後,他又醉翁之意不在酒地纏着李家兄長,遊說他引薦自己去拜訪前輩李格非。
一天清晨,花枝上還掛着晶瑩露珠的時候,李清照剛蕩完鞦韆,涔涔香汗滲透着薄薄的羅衣,慵懶地起身揉搓纖纖玉手,突然瞥見一位男客進院,驚慌得連鞋都顧不上穿,光穿着襪子拔腿就“逃”,頭上的金釵也“嚇”掉在地上。她慌不擇路的跑到門口,又嬌羞地回過頭來偷瞄,佯裝着嗅青梅的花香,卻悄悄用餘光將來人打量。李清照的《點絳脣》,將她懷春的這一幕描繪得唯美又惟妙惟肖:“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她的驚慌狼狽與欲逃還休,被不速之客趙明誠盡收眼底,迷得他更加如癡如醉,魂不守舍。
從李家歸來後的趙明誠,茶飯不思,夜不能寐,爲伊消得人憔悴。一日午後,趙明誠謊稱夢中讀到一本書,醒來時卻只記得三句。“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姜果然還是老的辣,趙挺之一聽他這句“藏頭詩”,立刻秒懂兒子惦記上李格非家的閨女了,但卻沒戳破這小子的小心思,而是一臉認真地爲他解夢,“言與司合,是詞;安上已脫,是女;芝芙草拔,是之夫;三句連在一起,就是詞女之夫。”趙明誠故作驚訝地問,“是嗎?”趙挺之拍兒子肩膀笑答。“沒錯,你將會娶一位女詞人爲妻。”“真是冤家路窄啊,要跟老李家結親?”別過兒子以後,宰相趙挺之輕聲嘆息一句。禮部員外郎李格非得知此事後,也是同樣一種反應。
這兩個人同朝爲官,並沒有個人恩怨,而是分屬新黨舊黨兩個對立陣營。好在那個時候,新舊兩派處於風平浪靜期,趙李兩家也挺欣賞對方的子女,都挺想成全兒女的姻緣,最終歡喜地結爲兒女親家,讓趙家三公子抱得美人歸。爲了兒女的終身幸福,兩派政敵能冰釋前嫌,也算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了。
02 情意綿綿
李清照這位“二九佳人”,不僅作詞天下第一,撒起嬌來更是無敵,調皮起來古靈精怪,就像一個孩子氣的“作精”,沒少作弄夫君趙明誠。
一天,李清照上街溜達的時候,一時興起買來一枝鮮花,越看越覺得嬌豔欲滴惹人憐愛,邊走邊面色緋紅地遐想,“這花若是插我頭上,不知奴家更迷人呢?還是花兒更美呢?”一念之間她又動起了“壞”心思,“哎呀,我家的小哥哥,會不會覺得花比人更養眼呢?我倒挺想聽他好好說道說道,他若是懂事還自罷了,他若是犯了直男癌,哼哼……”她牙一咬、眼一瞪、拳一揮,兩腮紅暈着一路小跑回家。李清照的《減字木蘭花》一詞,將她的“作”描繪得妙趣橫生,讓人忍俊不禁又心生憐惜:“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那個時候,趙明誠在太學院求學,每逢初一十五“放風”回來,小別勝新婚的夫婦二人,總會拿一些錦衣華服去典當,換回一些金石碑文、果子零嘴,一邊圍爐煮酒小酌,一邊吟詩作賦把玩文物,舉案齊眉、夫唱婦隨的小日子悠哉悠哉羨煞神仙。然而,元佑黨爭的爆發卻給二人的感情蒙上一層陰影。
在這場保守派與變法派的激烈鬥爭中,李格非作爲蘇門後四學士之一,受到了罷官遣返原籍濟南的衝擊。在這種危機的時刻,李清照特別希望她的宰相公公能拔刀相助,然而趙挺之卻毫無回應。李清照一氣之下,寫下“炙手可熱心可寒”諷刺趙挺之位高權重得讓人心寒,毫無兒女親家的親情可言。由此可見,宋代的派系鬥爭是多麼的殘酷,在政治利益面前親情不過是浮雲。
不久之後,蔡京再度拜相,趙挺之被迫辭官,一氣之下5天病逝,而後趙家又遭到抄家。趙明誠也遭到迫害,被追奪贈官驅逐出京城,只得接妻返回原籍青州隱居。從此,二人開啓了婚姻生活的黃金蜜月期,過起了陶淵明式的“世外桃源”生活,沉浸在共修《金石錄》的幸福中。這也是李清照一生中,過得最輕鬆自在的時光,她借《歸去來兮辭》將家園命名“歸來堂”,以其中“審容膝之易安”,將起居室命名爲“易安室”,以“易安居士”爲自號。
13年後,奸相蔡京被擼官下臺,元佑黨人碑被推倒,趙明誠迎來仕途的春天,先後出任萊州、淄州知州。聚少離多,兩地分居期間,李清照因爲思夫過度,在寂寞惆悵中相繼寫下“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及“人比黃花瘦”等千古名句。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妻妾成羣。當李清照再度回到趙明誠身邊,與他日思夜想的夫君長相廝守時,恍然發現她已經不再是他的唯一,而是被妙齡侍妾與歌姬“奪寵”,不禁黯然神傷,如今高官厚祿的趙明誠,已被色相迷住了心竅。多年無子嗣的困擾,又讓二人再生隔閡,若不是妾也步她的後塵,恐怕她要被視爲斷趙家煙火的後人。
在“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的古代觀念裏,即便是男人不育的問題,人們也總會怪罪女人“不育”。當趙明誠寵幸新歡的激情褪去以後,他的心思又開始回到“靈魂伴侶”李清照身邊。一日,他在鄉村意外尋得白居易手書佛經 興奮得立刻打馬回家與李清照分享。夫妻二人推杯換盞,品茗言歡,一直品鑑到二更天,仍然意猶未盡,愛不釋手。那一刻,李清照恍惚覺得昔日的夫君,似乎又悄悄地回來了。
03國破夫亡
就在二人感情日漸回暖,越來越親密無間的時候,金兵氣勢洶洶南下攻陷東京汴梁,徽宗、欽宗二帝被擄北上金國,史稱“靖康之難”。李清照對戰爭形勢與國家的前途憂心忡忡,擔心戰火早晚會燒到淄州,那時他們夫婦潛心收藏的金石字畫,難逃化爲一片灰燼的厄運。就在他們籌劃着轉移文物的時候,趙家母親突然病逝在江寧,趙明誠爲母丁憂辭官,押着十幾車文物奔赴江寧。而青州老家十幾間屋子所藏文玩,趙明誠則交由李清照運往江寧。
可是,一個弱女子如何能跨境千里,將如此龐大的寶藏安全轉運到南方呢?想想當時的趙明誠心也挺大的,真把他的髮妻當金剛芭比了。然而,當李清照獨自一人,千辛萬苦地回到青州時,卻偏偏碰上兵亂爆發,家被亂兵付之一炬,她冒着危險從熊熊烈火中搶出少許藏品,歷盡艱難險阻來到江寧,終於得以夫妻團聚。
皇室宗親南渡以後,苟延殘喘的南宋朝廷初立,正是百廢待的興用人之際,趙明誠被委任江寧知府。這本是趙明誠大展宏圖的好時機,不久之後他卻將自己釘在恥辱柱上,讓深愛着他的李清照心灰意冷。
一天,江東轉運副使李謨得到線報,御營統制官王亦預謀叛亂,緊急報告上官趙明誠。此時的趙明誠,恰好接到湖州知州調令,以不再是江寧知府爲由,直接甩鍋給未到任的新知府。下屬李謨無可奈何,只得自行佈防禦敵。夜裏御營叛軍果然來犯,結果被守軍打得落花流水,叛亂很快就被鎮壓下去。次日一早,李謨前去向趙明誠彙報平叛戰果,才發現他早已趁夜縋逃出城。
事後,棄城而逃的趙明誠,被南宋朝廷一擼到底,遭到李清照冷眼相對。對仕途感到沮喪的趙明誠,決定前往贛州鄉間隱居生活,李清照心灰意冷地跟隨而去。路過安徽池州的烏江亭時,李清照遙望着浩浩湯湯的烏江,想起本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卻偏偏要在垓下自刎的項羽,再暼了一眼身邊這個懦夫,不禁感慨萬千地吟出《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聽聞髮妻如此蕩氣迴腸的諷詩,趙明誠恐怕是自慚形穢得無地自容,又滿腹委屈地覺得,落荒而逃又不止他一個,新皇不也在一路奔逃嗎?
不久之後,逃跑皇帝趙構赦免滿朝逃跑官員,趙明誠被朝廷重新啓用。趙明誠在趕赴湖州上任之前,先行前往建康晉見宋皇,讓李清照留守池州等候他。那時,趙和李已過冷戰期,感情開始回暖升溫,二人依依惜別,沒想到他這一去,兩人從此陰陽兩隔。爲了能早去早回,趙明誠冒着炎炎烈日快馬加鞭,一路狂奔趕着赴建康城,不幸身染重疾,一病不起。李清照聞訊趕到建康時,趙明誠已經藥石無醫,奄奄一息……李清照悲痛欲絕地辭別亡夫後,匆匆地跟隨朝廷繼續往南逃,趙明誠遺留下的藏品幾乎毀於顛沛流離中,所剩無幾……
04晚景淒涼
一路逃到臨安以後,總算遠離了紛飛的戰火,南宋朝廷偏於一隅,李清照終於不用再提心吊膽地疲於奔命,但她卻從此變成了孤苦伶仃又居無定所的一根“浮萍”。聽聞金石名家趙明誠的遺孀,天下第一才女詞人李清照,無依無靠地在臨安城漂泊,一個男人心懷鬼胎地出現了,他就是軍中審計司官吏張汝舟。張汝舟這廝對收藏頗爲在行,也精於巧取豪奪。爲了將李清照的藏寶據爲己有,他極盡花言巧語的殷勤,外加糖衣炮彈的噓寒問暖,騙取此刻孤立無助又內心脆弱的李清照信任,以爲他是一個可以依靠、值得託付餘生的人。爲了能有一個安身立命之所,李清照頂着世俗的毀謗,委身下嫁給張汝舟。
婚後不久,張汝舟露出了他貪婪的醜惡面目,看清了他青面獠牙的李清照後悔不已。張汝舟發現李清照藏品少得可憐後,時常對她拳打腳踢的虐待,以泄他心中的“上當”之憤。然而,李清照雖然婉約,卻絕不是軟柿子,而是像俠女一樣發出怒吼,誓與張汝舟一刀兩斷,結束一切。她恐怕是有史記載以來“反家暴鬧離婚”的第一個女人,簡直就像是向男尊女卑的世界裏扔下了一個驚天動地的炸雷,在朝野上下濺起滾滾的輿論熱浪。在“夫爲妻綱”的霸道世界裏,女人根本就沒有話語權,更別說搬倒一個在朝爲官的男人了,而李清照卻四兩撥千斤地做到了。她向朝廷舉報張汝舟“謊報舉數”騙取官職,驚動宋皇趙構責成朝中大員覈實,張汝舟最終被罷官流放千里之外。
大獲全勝之時,李清照不得不付出深陷囹圄的代價,因爲依據宋律規定,妻告夫即便罪名屬實,也得罰刑兩年。然而,熟悉大宋律法的李清照,不僅早就做好了坐牢的心理準備,也及時活動了撈自己出去的朝中關係。李清照人緣極好,深得不少官員的同情。翰林學士綦崇禮當時正被宋高宗信任和倚重,他十分欣賞李清照的人品與才學,更爲她的坎坷遭遇唏噓不已,不遺餘力地爲她面聖鳴不平。雖然妻告夫入罪的刑律沒能被廢除,但是在綦崇禮的軟磨硬泡下,宋皇趙構的金口終於被他給撬開,李清照僅坐牢9幾天就被赦免出獄。
從此以後,李清照的世界裏,只剩下“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怎一個愁字了得”,唯有讓人沉醉不醒的杜康是她的閨中知心人,她在往昔的生活裏癡癡地尋尋覓覓,依靠點點滴滴回憶活下去:“那一年,元宵燈會初見,四目相對脈脈含情;那一日,花園裏蹴罷鞦韆,她驚慌失措欲逃還休,又倚門嗅梅香偷瞄他愛慕的眼神;新婚燕爾,他從太學放假回來,二人攜手典衣換物,圍爐煮酒把玩金石碑文;作妖的日子裏,她非要刁鑽調皮地逼問他,嬌豔欲滴的鮮花與二八佳人的她究竟誰更美?青州13年,舉案齊眉的濃情蜜意,歸來堂裏賭書潑茶香;淄州鄉間,他連夜打馬回府興致勃勃地與她分享白居易手書佛經,二人意猶未盡到夜半…”
這情意綿綿的一幕又一幕,恍若就發生片刻之前,在沉醉中溫暖着她孤寂的心扉,在醒後又雪上加霜地凌遲在她心,讓她生活在肝腸寸斷的痛苦掙扎中。煢煢孑立地苦捱了20多載後,年過7旬的李清照,在揮之不去的無限惆悵中長眠而去,一代詞宗就此隕落,留下無盡的遺憾與哀嘆……
本文由鹿溪河原創
文中圖片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