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想了想,今年恰巧寒食節、清明節、上巳節湊一塊兒了,這三個節日恰恰有互相滲透的關係,聊的人也很多了,我就聊一個特別點的——這三個節日究竟是在哪一天過的。它並非因爲清明這個節氣而產生的,而是融合了許多春季節日的習俗,最主要的就是寒食節和上巳節。

不好意思,熱點又蹭晚了……

由於近年大家豐衣足食以後來對傳統文化又表現出了很大的熱情,所以很多實際上在大都市裏早就處於消亡狀態的傳統節日就被翻出來了。

所以想了想,今年恰巧寒食節、清明節、上巳節湊一塊兒了,這三個節日恰恰有互相滲透的關係,聊的人也很多了,我就聊一個特別點的——這三個節日究竟是在哪一天過的?

“寒食節”和“清明節”究竟誰在前?

很多人打小就過清明節,但是對於寒食節是很陌生的。不過,這個不打緊,由於寒食節的主要習俗是禁菸禁火和喫冷食,會爲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基本沒見過哪個地方還在保留這個節日。寒食節在唐朝時就和燒紙祭祖的風俗產生了衝突,所以唐朝詩句裏就有“三日無火燒紙錢,紙錢那得到黃泉”的擔憂。

△ 燒紙習俗由來已久 / 網絡

某個節日你只在書本里見過,這不叫忘本,只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性而已。

寒食節由於和清明節太臨近,兩者逐漸融合。但是要說起來,寒食節在漢代就已經是地方性節日了,而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並不算一個節日。從唐代開始清明開始成爲了一個獨立節日,所以其實是有點清明節“吞噬”寒食節的意思。

但是這兩個節日是不一樣的流源寒食節是一個民俗節日,雖然起源尚有爭議(主要還是因爲史料太有限了),而清明本質上還是一個節氣,存在的本質意義是指導農耕和標記曆法。

△ 寒食節的起源說法之一,紀念介子推 / 網絡

在很多關於寒食節日期的記錄上,都表示寒食節在冬至後的105天,所以它也叫“百五節”

冬至是一年之中白天最短的一天,中國古人其實是測定兩個冬至日之間的時間來推算“年”的,所以它是一個很重要的計算原點。

如果按照這個方法算,今年(2019年)的寒食節在4月6日,比清明還晚。而寒食節也可以用清明爲基礎去推算,應當爲清明前的一兩天。《東京夢華錄》裏說:“寒食第三日,即清明節矣”。

爲什麼2019年的寒食節會晚於清明呢?這是因爲如今的二十四節氣算法與古代並不一致。

直到明末,二十四節氣都是一種被稱作“平氣法”的算法,就是把一個迴歸年直接除以24,每個節氣之間大約間隔15.22天。但是清代《時憲曆》之後採用了“定氣法”,是把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除以24,每走15°算一個節氣,但是地球並不勻速,冬至到清明這段走得很快,自然間隔就短。

湯若望將《崇禎曆書》更名爲《西洋新法曆書》獻於清廷 / 網絡

這個古今差異就導致了現在冬至和清明的間隔短於了古代,差的正好就是兩三天。但是寒食節與冬至的間隔105天是不受曆法改變的,所以就讓如今的寒食節跑到了清明節後面了。

文中與文末廣告是平臺提供給公衆號創作者的變現方式,根據瀏覽和點擊會產生分成補貼給作者。顯示內容是由系統根據大數據自動匹配,每個人都不同,我也無預計大家能看到的。如有打擾,請多包容。

三月三和上巳節是同一個節日麼?

中國傳統曆法除了年和月的推算以外,還有另外一個系統——干支紀日。它不受曆法變革和改朝換代地影響,連續無誤地記錄了兩千七百多年了(超可怕有沒有!)。

上巳節的名字其實就表示了它的日期,也就是說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一個月一般有2-3個巳日)。但是這個日子相對於三月初幾來說是一個浮動的日子,比如今年(2019年)的巳日就是三月初十,也就是4月14日這天。後來爲了便於開展活動,就主流固定在了三月初三這一天。

從這個日子的名字,我們就感受到上巳節有多古老了,它源自具有巫術色彩的祓禊習俗,類似於沐浴消災的意思。後來上巳節越來越表現出娛樂性,比如曲水流觴、曲江宴飲、踏青郊遊。後來中原地區的上巳節逐漸沒落,這些風俗不少融入在了時間相近的清明節和春季活動裏了

△ 文徵明蘭亭修褉圖 / dpm

所以也不要覺得上巳節弄丟了啥的,該留下的風俗也沒少我們的,至於那些文人和君臣之間的禊飲風俗也不適合我們的。

如今我們說“三月三”一般是指少數民族的節日,我國有大量少數民族過“三月三”,風俗各有不同,但是不少都側重在男女婚戀上。這恰恰是現在我們談論上巳節時會刻意避開的部分“令會男女”“奔者不禁”。我們會討論上巳是女兒節(這個內涵是日本擴充的),也會討論cos文人的曲水流觴,但是很少會討論上巳節曾有過類似情人節的作用。

△ 海南三月三 / 網絡

但是無論是少數民族還是日本,他們都只能算作上巳節在某些地域、某些族羣的影響和發展,帶有他們各自的印記。畢竟,如果中原地區還有保留,並不會是其中一種的複製版。比如日本已經不採用傳統曆法了,所以改在了公曆3月3日過節,這當然是一種改變,而且是很重大的變化。又比如少數民族地區爲了發展旅遊,把三月三的節日內涵也作了改變。

△ 日本女兒節 / 網絡

這就像之前討論過,中華文化不會保留在臺灣,撐死了它保留的是一個地方文化,就如同明朝也不會保留在朝鮮半島,人家那兒有自己的政權,後來還稱帝了(更看不上某些國內盧瑟,去韓國充大明宗主國,你們這是打算復辟?復辟了也輪不到你們出使啊,都想啥呢!)

節日中的“錦鯉”——清明節

這三個節日由於起源不同,確定的日期也不同,又使用不同的歷法推算方式,所以世紀過節的日子總是分分合合的。最後主要匯流到了清明節,人們掃墓祭祖、踏青遊玩,有些地方還會喫清明果。

對,就是你覺得好平常的東西,就是清明節的傳統。它並非因爲清明這個節氣而產生的,而是融合了許多春季節日的習俗,最主要的就是寒食節和上巳節。

我之前看抖音上的非遺視頻,有評論說這不是我們小時候連長輩自己都掌握的技能麼?很多人在宣傳中迷失了,以爲傳統和非遺是多麼神祕莫測或陽春白雪的產物其實就是一些我們曾經的生活,只是時代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那些東西就成爲了傳統和非遺

至於那些逐漸被遺忘的節日,很多人以爲恢復起來很容易,不就是在那一天做原來該做的事兒嗎,或者假裝在做自己以爲古人在做的事兒。然而移風易俗,很多事物的存在關係千絲萬縷,是很難孤立地只恢復某一個點的

當然,當作旅遊項目開發是不錯的,畢竟對於商家來說多少節日都不嫌多,對於景區來說多少假期都不嫌長。

※ 如無另外標註,文章爲 春梅狐狸 原創,如有疏漏歡煩請指正,文章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轉載須經授權並支付稿費;

-

感謝大家的多年支持,

我的書已經出版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