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醫院院長林嘉濱:世上只有四種病

現在世界上的疾病,如果不按照系統和病因來分類的話,只有四種疾病。

第一種:得了能治好的

如感冒發燒、拉肚子。現代醫學條件下,這種疾病能完全治癒。

一定要積極去治療,千萬不能拖,拖久了更嚴重,甚至危及生命。

第二種:得了治不好的

這種病就是常見的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得後好不了,但可通過科學的藥物治療緩解病程進展。

這類病如果早發現、及時治療,效果非常好,會縮短病程,但很多人前期不在乎,一旦確診就到了晚期了。對待這種疾病最好早發現,如果你疏忽了,也彆強求短期治好,配合醫生堅持服藥是最佳選擇。

第三種:人老導致的

隨着年齡增大,身體逐漸衰老,會出現諸如骨關節退化、記憶力減退、白內障等退行性疾病。

白內障可以換晶體,但換後視力肯定不如原來的好。而對於骨關節炎和記憶力減退,通過治療或服藥,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狀。重要的是,一定要服老,有良好的心態接受身體的變化,不能強求醫院一定要治到某個理想效果。

第四種:醫學沒攻克的

目前醫學只能採取姑息療法減輕病人痛苦的疾病,比如腦膠質瘤或胰腺癌。

現在很多人,明知道這種病無法根治卻還是希望通過手術治療,花錢不說,病人會承受很大的痛苦。患者的正確態度是聽從醫囑採取保守療法減輕痛苦,儘量不要積極干預。

2、中國中醫科學院原院長姚乃禮:人活一口氣,要健康先學會呼吸

每天有足夠的新鮮空氣供應人體,就像飲食的營養充足一樣,人的精神纔會好,纔不會容易疲勞。平時大家常說的亞健康,除了勞累外,長期的氧氣供應不足也是原因之一。因爲每天吸入高濃度的負氧離子空氣,可增強肺功能,而且對人的精神、情緒、思維、記憶力等都有一定的提高。

中醫說腎爲人體的元氣之根,養好了腎自然能延年益壽;相反,生了氣或者受了重傷,便會損害腎氣。肺主氣,負責人的呼吸和全身需要的氧氣,由肺吸入的“天”氣,要到達于丹田,和腎的元氣匯合,就成爲人體各種機能活動的動力。

丹田在肚臍下約三指寬的地方,約一點五寸,丹田呼吸,通俗說,就是腹式呼吸,比如嬰兒剛出生時,由於胸肌尚未發育完全,所以嬰兒呼吸時胸腔無法動作,只是看到腹部的起伏,這就是腹式呼吸。

把新鮮的空氣通過深呼吸,吸入丹田,就是小腹部,然後再吐出,像小狗在喘氣,只有丹田的部位在動,感覺丹田肌肉隨着呼吸在收縮,全身的其他部位是放鬆的。這個動作可強化腹肌的力量,只要時間地點允許,可以多多練習這個動作。練丹田氣最好選擇空氣流通、新鮮的環境,進行深度呼吸,這樣有利於吸收空氣中的負氧離子,爲五臟六腑提供充足的能量。

3、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院長王耀獻: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

我是中醫大夫,很多人都會很自然地問我有沒有什麼養生保健祕方,這個我還真有。其實很簡單,普通人都能很好地掌握:調精神,節飲食,慎起居,適運動。

我雖然從醫半輩子了,畢竟也是凡人一個,也會生病的。這不,近期就被查出來患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這類人容易患上中風及心血管疾病。我沒有用藥,而是每天都堅持多喫水果蔬菜,用食療的方法來對抗高半胱氨酸血癥。

中醫歷來講究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記住一點:睡好子午覺比喫再多補品都要好。我看的很多血糖高、血壓高病人,與生活不規律、好熬夜有關。

入夜的時候,人體分泌的升血糖、升血壓的激素開始降低,這就是爲什麼能讓大家安靜地進入睡眠。如果長期不正常睡眠,升血糖、升血壓的因素佔優勢,代謝紊亂,心腦血管病就來了。另外,平時,保證喫飯定時定量,作息規律,適當運動就可以了。

很多朋友都問,還有沒有別的注意事項,其實養生就是順應自然,不需太多拘束。我遇到過有一些高血壓病人,脾氣大,愛和人吵架,跟醫生交流的時候也是很急躁,我就常跟他們說,心態一定要平和,情緒太激動會增加患病的風險。強調那麼一兩次,再複診時他們都告訴我,心情比以前好了,人也和氣了,不吵架了,慢慢地像是變了個人。

4、北京中醫醫院原院長李乾構:三通保健法,大便通、小便通、毛孔通

我倡導“三通”保健法,“三通”指的是指大便通、小便通、毛孔通。我每天早晨起牀後第一件事就是喝400~500毫升的溫開水,以潤滑腸道,軟化糞便。

“三花”保健茶也是個祕密武器,用玫瑰花1克、杭菊花2克、三七花3克,加上龍井茶4克,用開水泡,少量頻服。此茶具有清肝降壓、活血降脂、舒肝解鬱、利尿醒神的作用,特別適合老年人。

如何衡量喝水夠不夠?就是看小便的顏色,小便黃色表明喝水不夠,小便顏色清亮透明表明喝水喝夠了。最好不喫油炸煎烤等容易上火的食品。

保持毛孔通暢就要多出汗,出汗可以通經活絡、疏通血脈,可以清洗汗毛孔,排出體內有毒物質及廢物。我國自古就有出汗養生治病的習慣,如冬天受寒感冒時喝薑湯、蓋被子治感冒;喝熱粥出汗、運動發汗、熱水燙腳發汗等。

平時也可喝點熱粥、泡泡腳,通過汗毛孔出汗來個大清洗,及時把人體代謝的廢物、毒素、垃圾等有害物質驅逐出境,身體倍兒棒。”

5、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郭小毛:防癌做好“3個1”

一份健康計劃

在這份計劃中應包括不同季節所從事的運動項目、身體各項指標預期達到的水平、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項等。

一次健康體檢

35歲以上的人應每年做1次體檢,以便及時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儘早發現一些不易察覺的早期疾病,比如早期腫瘤等。

一次定期休假

年輕時用身體賺錢,年老時拿錢換身體,避免以上情況發生就要懂得養生,也就是調整自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建議大家每年定期休假,讓工作和生活有張有弛,有效緩解壓力。

5、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劉玉村:要養胃,偷偷倒掉剩飯

要養胃,最好別喫剩菜剩飯,因爲這些東西容易變質,喫了會傷胃。老人總喜歡把剩飯放冰箱,實際上,細菌在冰箱裏照樣生長,只是長得相對慢一點。我岳母老把剩飯藏起來,老人心疼啊,說不能倒啊,我和媳婦兒就只能悄悄倒掉,然後我媳婦就跟老人說,我們把它喫掉了,老太太還覺得挺高興。

生活中,不抽菸、不喝酒、別喫刺激性食物、別喫醃製食品就能遠離胃病的侵擾。前些年東北胃癌發生率爲什麼高,就跟那裏冬天新鮮蔬菜少,大家喫醃製食品多有關;吸菸不僅會傷肺,也會導致胃炎,因爲肺裏頭有豐富的血液循環,能作用到各個臟器,胃的黏膜也有血液的供應,煙中的尼古丁也會到胃裏來,對胃有很大傷害。

胃炎、胃潰瘍也會發展成胃癌,三者疼起來沒有什麼明顯區別,但如果原來疼得不是很厲害,這一段突然很疼了,再或者以前是早上疼,現在是晚上也疼,這些可能都是胃癌的先兆,要早一點做胃鏡檢查。40歲以上,有胃炎、有上消化道症狀的人,一年要做一次胃鏡,以便及早發現胃癌。

內容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