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千年商都廣州奮力實現“老城市新活力”

記者 徐金鵬、周強、周穎

南國冬暖,廣州城內仍是一片鬱鬱蔥蔥。

爲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目標,廣州以深化改革開放爲根本路徑奮力前行。如今,“微改造”遍地開花讓老城留下了記憶,營商環境的不斷完善讓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科創賦能推動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千年商都正煥發青春活力。

“微改造”讓老城處處都有“永慶坊”

永慶坊又有了新變化。

“改造升級一年多,永慶坊變得更大、更有活力了。”廣州萬科副總經理喻敏鋒說。

永慶坊位於廣州老城區恩寧路歷史文化街區,曾是一片破敗的危房社區,2016年廣州以修舊如舊的理念對其進行改造,保留了歷史風貌,導入了新興產業。如今,比一期大10倍的二期示範段已經向公衆開放,成爲遊客爭相“打卡點”。

當下,從老舊居住小區,到物流園、工業園,再到舊城、舊廠、舊村改造,廣州“老城”掀起了一股更新熱潮。

一年來,“微改造”猶如能工巧匠,爲破敗的園區注入了新的功能和產業。

唯品同創匯產業園,建築色彩明快,業態新穎。一年前,園區因火災事故頻發成爲重點整治區域。運營方同創集團副總經理黃尚斌說,建築抽疏,空間再優化,村級工業園已成爲集文創、服裝設計爲一體的現代化園區。

“城市老了免不了要修修補補、更新換代。”廣州市越秀區委書記王煥清說,“‘繡花功夫’讓老城處處都有‘永慶坊’,成爲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載體。”

營商環境優化助力中小科創企業“辦大事”

“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八個紅色大字就張貼在廣州開發區展館入口處。

一年多來,廣州以深化營商環境改革爲總抓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形成了中小企業“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發展態勢。

水電氣接入一直是營商環境各個指標中企業和羣衆投訴最多的。廣州對照世行標準,對重點領域開展“攻堅戰”。廣州市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處處長韓濤說:“廣州營商環境主要指標大幅改善,接電速度、接電成本和供電可靠性等3個電力指標領先國際。”

“有呼必應,無事不擾。”廣州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冼銀崧說,“我們的政策導向就是要培養中小企業辦大事的能力,構建讓中小企業專心辦大事的環境。”

栽得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截至今年9月末,廣州民營經濟市場主體已達214萬戶,同比增長13.1%。廣州禾信儀器公司已成長爲全國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正籌劃科創板上市之路,創始人周振說:“不斷深化的放管服改革讓我們心無旁騖創新創造,小產品也能有大市場。”

“四個出新出彩”爲老城注入不竭活力

今年10月,廣東省委出臺決定,表示把支持廣州“四個出新出彩”實現老城市新活力與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緊密結合起來,以同等力度來實施。

“四個出新出彩”,是中央賦予廣州的重要任務,包含綜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綜合實力、現代服務業、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四個方面。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鬍剛說:“廣深雙輪驅動曾帶動珠三角區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如今讓廣深在粵港澳大灣區增強‘雙核聯動’將讓珠三角再一次騰飛。”

一年多來,廣州樞紐型網絡城市格局不斷優化,城市綜合能級不斷提升。今年前三季度,廣州GDP增速領跑一線城市,達6.9%。廣州市工信局副局長張建華說:“廣州堅持發展實體經濟,堅持兩條腿走路,形成了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新格局,增強了中心城市對外輻射力。”

一年多來,廣州國際商貿中心功能不斷增強。“一口通商”的歷史地位成就了廣州千年商都的美譽,也給廣州帶來了浮萍式的“鋪面經濟”,留下了上千個低端專業市場。如今,這些曾以現金現貨交易爲特徵的傳統批發市場開始向以品牌展示、場內訂貨、場外配貨爲特徵的展貿綜合體轉變。

一年多來,廣州科技創新實力不斷提升。廣州謀篇佈局粵港澳大灣區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實施重點領域研發計劃,一衆國家級、省級實驗室加速聚集。廣州市科技局局長王桂林說:“科技創新賦能市場活力,近三年廣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年均增長88.5%。”

廣州市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廣州將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不斷提高廣州國際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爲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廣州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