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國曾多次從異國收留大量異族,他們爲朝廷打仗,爲朝廷種田,發揮了很大作用。然而因爲管理不善,導致難民鳩佔鵲巢、起兵作亂,最終致使國家傾覆,人民生靈塗炭。這樣的事情發生過三次,其中在第三次,導致了中華整體的淪亡。

南匈奴難民危機
第一次因難民而引發的危機,發生於東漢光武帝年間。當時一部分匈奴人因政治鬥爭失敗,而逃入了漢朝境內,希望擔當漢朝的僱傭兵,幫助漢朝攻打位於自己北方的匈奴同胞。光武帝認爲以夷制夷是個不錯的選擇,於是將這夥匈奴人安置在延邊八郡,他們也被稱爲南匈奴。
一開始,南匈奴人對於漢朝還算盡心極力,並且幫助漢朝打敗了北匈奴。然而當北匈奴滅亡後,漢朝沒有及時放南匈奴北返,導致大量南匈奴人滯留於漢朝境內。由於南匈奴武力強盛,又不能返回漠北,所以終東漢一朝,南匈奴人不斷作亂。然而好在漢朝實力比較強大,每一次南匈奴的反叛都被鎮壓。由於漢朝捨不得好用的南匈奴僱傭兵,所以沒有將叛亂根源徹底剷除。
到了三國時代,天下大亂,南匈奴人作爲一支軍閥參與了中原的混戰,但是最終卻被曹操降服,被分爲五部。但是當曹魏被司馬氏取代,南匈奴人終於兇相畢露,其中尤其以首領劉淵最爲險惡。他飽讀經書,而且擅長武略。其後,八王之亂髮生,中原一片大亂。劉淵趁勢帶着南匈奴部衆反叛,先後攻陷了洛陽和長安,最終毀滅了西晉王朝。
南匈奴人的反叛,帶動了中原五胡的背叛。這些胡人均爲從各處逃難到中原來的難民,他們憑藉武力建立了大大小小的政權,開啓了生靈塗炭的五胡亂華時期。

唐朝突厥籍難民導致安史之亂
在唐朝,突厥籍的難民一直是很大的禍患。唐滅東突厥後,因被俘以及躲避自然災害而逃到中國來的難民就達到100來萬。在朝廷內,一半五品以上的官員都是突厥人;在朝中,突厥人充斥於中原腹地,給唐朝帶來很大壓力。
爲了避免重蹈五胡亂華覆轍,唐朝把突厥人推到邊境,幫助自己作戰,湧現出李思摩、阿史那步真等著名將領。所以直到唐玄宗時期,突厥的難民們沒有造成很大禍患。
然而,突厥籍的難民最後還是釀成了大禍,那就是安史之亂。
安祿山雖然可能爲西域康國人,但是他的母親卻是突厥人,而且是突厥的貴族阿史德氏族。阿史德氏本來與突厥王族阿史那世代通婚,但是東突厥滅亡後,阿史那氏主要和唐朝皇室通婚,使阿史德氏失去了往日的風光,這讓阿史德相當不爽,所以這一族相當反感唐朝。
安祿山的父親早死,所以他一直跟隨母親在突厥部落生活,所以從小可能深受反唐教育的薰陶。隨後,安祿山不知何故,急忙忙地逃離了突厥部落,流落到唐朝,當起了政治難民。
在遼東,他認識了另一個從突厥逃難到唐朝的青年——阿史那思明,他也就是後來的史思明。
隨後,安祿山、史思明幫助唐朝打仗,立下了很多功勞,受到了唐玄宗的寵幸,掌握了河北軍權。安祿山大量徵召當地胡人從軍,排擠了軍中的漢人。最終趁唐朝不備,掀起了毀滅性的安史之亂,唐朝人口從5200萬降低到1700萬,領土縮水了一半。雖然安史之亂最終被鎮壓,但唐朝乃至於中華都走上了下坡路。

收留通古斯人導致中華淪亡
努爾哈赤所率領的女真人,並非真正的女真人,而是屬於西伯利亞的通古斯人。努爾哈赤的祖先爲了躲避西伯利亞嚴寒的氣候,在永樂年間逃難到了明朝遼東,當起了明朝的臣民。
對於努爾哈赤部落所謂的女真人,真正的女真人都是不屑一顧的,認爲他們是胡裏改人。在女真人眼裏,胡裏改人和豚畜無異。
女真人和胡裏改人風俗差異很大,後來混入了漢人、蒙古人的血統,才形成了後來的滿洲族。
其後,努爾哈赤統一了其他女真部落,爲了整合其他部落,他們將自己也稱爲女真人,以表示迷惑。後來努爾哈赤攻城略地,建立了後金國,最後趁明朝內亂入主中原,建立了滿清帝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