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周到健康” 可以订阅哦!

求黄梅天慢点来!

魔都上周热得不要不要的,这周总算舒服了不少,谁知道,一大早就被小伙伴截图了个微博,竟然说得有板有眼,这周就要入梅了?

刚享受了两天5月该有的凉爽天气的周到君好想表示不!接!受!

好在马上气象局就辟谣啦~

“入梅不像入夏,有一个很客观的标准,上海一般要到6月中旬至7月上旬才宣布入梅”,市气象局首席服务官韩宁表示,判断是否入梅,需要考虑温度、降水日,以及气压等多重因素,近几日上海仍以晴雨交接的天气为主,温度暂时不高,体感并没有觉得很闷热,因此暂不符合入梅的条件。究竟今年申城何时开始入梅,还要等待气象部门界定。

虽然距离黄梅还有差不多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不过今天已经有小伙伴来咨询周到君了,说今天小满啦,最近觉得身体湿气越来越重啦,感觉都快要发湿疹啦,肿么破啦……

所以还是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怎么给自己除湿吧~

自测体内是否“湿哒哒”

1、起床时——看感觉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一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弹......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中医讲“湿重如裹”,这种被紧紧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下雨天被淋了个浑身湿透似的那么难受。

2、如厕时——看大便

清晨方便后,观察一下。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可以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香蕉形的,但现在很少有人是这种健康的大便。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时间长了,宿便产生的毒素积留在体内,疾病也就离你不远了。

3、洗漱时——看舌苔

古代医家说“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柔软的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状况的。

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

A、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

B、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

C、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大家可以每天早晨刷牙后对着镜子观察一下,看看自己的舌苔,自己对号入座。即便一时分不清楚也没有太大的关系,看看自己的舌苔每天的变化,再对照自己的身体状态,总会有所领悟的。

4、看刷牙时——恶不恶心

很多人总是告诉我,说自己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但如果用力吐痰,也只有一点,痰并不多。这是湿的典型特征。

5、早起小腿肚是否发酸、发沉

如果早起时小腿肚子感到酸了,则很有可能是体内有湿,需要引起注意了。

古语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简直就是个口香糖,黏上谁就甩不掉了,而且不光是甩不掉,还会成倍地加重病患,这个罪魁祸首对人体的杀伤力是相当大的。

祛湿食疗方推荐

1、黄瓜祛湿汤

材料:老黄瓜800克(去核囊)陈皮,粳米,鸭肾2个,清水适量。

做法:老黄瓜去核囊、切大块,陈皮略浸泡、刮囊、洗净,鸭肾洗净、飞水、切片,粳米淘洗干净。砂锅加清水,放入老黄瓜、陈皮、粳米、鸭肾,先猛火煲开,然后转小火煲2小时即可调味饮用。

有清热之效,适应烦热,咽喉痛,小便赤热等症。

2、健脾祛湿汤(2~3人分量)

材料:淮山(干品),土茯苓,溪黄草,猪胰(猪横月利)300克,清水适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月利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适合脾胃差者饮用。

3、和中化湿汤(3~4人分量)

材料: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100克,炒扁豆,陈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适合湿热脾虚者饮用。

4、清热去湿汤(2~3人分量)

材料:土伏苓,粉葛,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

适合去骨火,去湿,清热毒。

5、鹌鹑去湿汤(2~3人分量)

材料:鹌鹑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鹌鹑、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煲1个半小时即可。

适合清热去湿,润肺化痰。

文字| 谢竲

图片| 网络

编辑 | 谢竲

周到健康微信号是新闻晨报周到App健康频道官方公众号。本文为原创,欢迎转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合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