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不顧反對攻打高麗,其實只爲了籠絡民心

很多人在聊到皇帝的功績之時都一定會提到一個人,那就是唐朝的第二個皇帝李世民。這個人被稱爲是歷史上功勳十分卓著的皇帝之一,唐朝的建立他是有很大的功勞的。不過要知道這個人也不是完全沒有缺點,他的軍事能力是他被人稱讚的點,同時也是他被人詬病的點。而唐太宗在軍事領域上最受爭議的就是他親自攻打高麗這件事情。


這一場戰爭中,他帶了重兵前去討伐,不過卻沒有獲得壓倒性的勝利,最後眼看着時間流逝,只能帶着部隊又回到長安,這件事情成爲了李世民的一個心病,也是他不太光彩的時刻。說到這裏就有人疑惑了,李世民已經是皇帝了,在當時也是經過了剛剛建國時期的動盪,百姓過上了安穩的日子,爲什麼要在這個時候去打高麗呢?就算是要打這個地方,朝廷裏面這麼多厲害的人物爲何一定要親征高麗呢?萬一出事了不是得不償失嗎其實這些事情李世民早就想到了,征戰高麗是他反覆思考之後的決定,原因有很多。


那個時候李世民提出來要親自去攻打高麗的時候,很多人都是反對的,大臣們都覺得這個時候休養生息是最好的,千里迢迢去打仗無異於是一種勞民傷財的行爲,實在是得不償失。而李世民一意孤行想要通過這一次出征獲取政治上的聲望,所以不管大臣們怎麼勸,他還是選擇了征戰高麗。其實他選擇征戰高麗有很大的原因是處於正式考慮而不是民生考慮,他希望用這樣的方式打壓邊境少數民族的氣焰,然後爲邊境百姓帶來長久的和平,還有一點就是打通這兩個地方的經濟交往,爲邊境百姓增加創收的可能性。


另外李世民成爲皇帝到底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順,他希望用更多的軍功來增加百姓對他的信服程度,然後坐穩這個皇位。畢竟這個時候的李世民還是需要有民心的支持,所以綜合上面的原因,他纔會執意想要去攻打高麗,並且不顧危險親自帶兵前往,在那個時候就算是會有危險,他還是選擇了自己前往。畢竟戰場李世民是非常熟悉的,他半生都在戰場上度過,又怎麼會在當上皇帝之後就害怕戰場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