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道和崇仁路交匯路口一條不知名小巷

不知道哪個小可愛

丟出了這麼個不負責任的地名

瘦瘦40+℃的天走街串巷

繞着居仁門足足找了兩小時

走回車站準備放棄之際

碰到了個綠豆湯的老爺爺

這纔在指點下找對了地方

究竟怎樣一家店,勾走了武漢伢的魂

幸福大概就是,你等的那個人還在原地,只不過晚一點而已,還好瘦瘦等得起。

和攝影小姐姐在旁邊的女子醫院裏坐着,越逼近五點,越按耐不住雀躍的小情緒,腳在地上隨意打着圈。

究竟是怎樣一家店,勾走漢口伢的魂,無論搬幾次家,一羣食客老饕還能準確無誤找到。

婆婆,我等你好久了

五點二十來到小攤,婆婆忙碌的身影出現在眼前,心裏的石頭終於落下,不管味道是否傳神,起碼沒白來。

得知我等了許久,婆婆臉上露出歉意的微笑。

因爲沒有菜單,先一輪肉筋、裏脊、乾子...小心翼翼的點了起來,算了算才二十,瘦瘦嗨了,“這個、還有這個,加點金針菇,這些都要”,四十元,菜在鐵板裏堆成了小山。

帶着武漢嫂子特有的耍拉,洗菜、切菜,點火、澆油、炒、淋醬、再翻轉撒作料,最後裝盤,3分鐘,一大盤鐵板燒出爐。

勾魂裏脊肉

帶着醉人的香,和火紅的色彩,把瘦瘦迷得神魂顛倒,忘記了拍照的使命,迫不及待來上一塊裏脊肉。

肉很厚實且不柴不幹,咬一口,能看到裏面白嫩嫩的肉,爽口彈牙,喫到停不下來。其實買的裏脊並沒有過人之處,讓人着魔的是包裹着肉的香濃醬汁。

香辣中透着讓人忘不掉的回甜,大口吃還能感受一絲芝麻醬的香,經過這醬的洗禮,食物只需老老實實保留原汁原味,其它的,包在醬身上。

武漢最古早味的炒麪

記憶裏炒麪是個什麼模樣?

一大鍋放油、大坨面合着雞蛋、老乾媽倒進去,一鍋出幾份,這是中學時代的樣子:放各種各樣的肉、撒胡椒、番茄醬,熱乾麪換成意大利麪,豪華的模樣留在大學墮落街裏。

而小到記憶模糊的童年,炒麪就是鐵板裏烤的模樣,厚厚的甜辣醬汁包裹每一根細細麪條,那時候不擔心長胖,只要能喫上,等多晚都願意。

婆婆的鐵板炒麪就是兒時的味道,也是絕版的味道。用筷子捲起來塞進嘴巴,感受麪條的韌勁與醬汁包容,互相妥協,互相依偎,相輔相成。

信賴的關係就像婆婆與食客,你每天都來,我每天都在,藏在只有我們才知道的小角落。即使我們都老了,頭髮花白,添了兒孫,只要你還願意喫,我便一直做下去。

隨便一炒都是經典

肉三寶

瘦肉沒有賣相,但意外嫩的出奇,不沾肥星人的最愛,想豐富層次感的可以點肉筋,比起瘦肉,多了幾分嚼勁和豬油渣的香。脆骨是男孩子的最愛,脆爽的咯吱聲傳遍整條街。

蟹柳

平凡的蟹柳經鐵板上一烤,竟也多了幾絲特別。軟軟糯糯雖失去可韌勁,卻入味至極,醬的回甜,再結合蟹柳的鮮甜,舌尖輕輕一卷,立馬融化在口腔。

魷魚

魷魚勝在新鮮和便宜,兩塊錢一大串,和其它菜打散到一起,偶爾喫到覺得找到了寶藏,有嚼勁但不是很入味,可以讓婆婆多炒一下。

醫生兒子也沒你們值得我驕傲

聊起家常,婆婆有一個當醫生的兒子,想到每天揮灑汗水將兒子拉扯大,有出息應該欣慰,婆婆卻說,“讀的一般的學校,當的一般的醫生,這有啥,每天你們的一句認可,一句誇獎纔是我最期待的事”。

攝影姐姐說這有點像炸炸,可這不知早炸炸幾個輩分呢,對土生土長的武漢伢而言,腦海裏能記住的古早味並不是炸炸,而是童年5塊、10塊就能被大人打發的鐵板燒呀。

只可惜後來,武漢不在允許污染環境的小火爐出現,但只有婆婆,一做便二十五年,從阿姨被叫成婆婆,食客也從少年當了爸媽,再來都是攜着愛人拖着伢,蒸籠天來這遭罪(享受)的。

一個半小時,食客不間斷尋着味來,婆婆永遠一臉真誠的笑,即使忙碌、即使被油濺到,開心的笑,欣慰的笑、抱歉的笑、被自己傻而逗笑...世間怎麼會有這般親切的人兒呀。

瘦瘦做了個勤快人,將武勝路婆婆鐵板燒上了榜,寶寶們跟着導航來就能找到,路癡寶寶再不用抓瞎。

店鋪名片

店名:武勝路鐵板燒

地址:地址: 中山大道89號

營業時間:17:00-21:00

人均:15元

一個半小時

食客不間斷尋着味來

婆婆永遠一臉真誠的笑

即使忙碌、即使被油濺到

開心的笑,欣慰的笑、抱歉的笑

被自己傻而逗笑...

世間怎麼會有這般親切的人兒呀

溫暖着我,也感動着你

今日話題

還有哪些武漢消失的古早味

來留言區和瘦瘦討論一波

(圖文/武漢喫貨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