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隴川行紀Ⅲ:探源德昂“女王”傳說與古樹茶

  FM91.0德宏交通旅遊廣播

開車就聽910

您身邊的私家車電臺

點擊 德宏交通旅遊廣播 關注910小程序

行走于山水之間,問茶於德宏之際,從刀宏口中探知神聖的德昂“女王”傳說,以及對隴川古樹茶乃至德宏古樹茶與“女王”傳說的思考和推測、想象與好奇之念揮之不去,不明白其究竟、不目睹其真面目不願罷休。由此,一場關於“女王”傳說與古樹茶淵源的尋根之旅開啓。

作爲隴川縣的世居民族之一,德昂族人生性愛茶,飲茶、用茶之風行於日常,處處透露出一古老族羣與茶的情緣。

在德昂人的口頭史詩《達古達萊格萊標》(德昂語,大意爲:祖先傳說的淵源)中,記述了關於民族起源的創世說:

“在遠古混沌時期的上空,茶樹是萬物之母。彼時世界一片荒涼,茶樹將一百零二片茶葉撒向凡間,幻化爲五十一對少男少女,成爲德昂族人的祖先。”

《雲南各族古代史略》記載:

“布朗族和崩龍族統稱朴子族,善種木棉和茶樹,今德宏、西雙版納地區還有一千多年的古老茶樹,大概就是崩龍族和布朗族的先民種植的。”

崩龍族即德昂族,據《芒景木塔石碑》(傣文)記載,公元696年,芒景出現茶葉種植,距今已有1290多年的茶葉種植歷史,可謂有本、有原、有用者也。

有關德昂人及其茶文化始末,特別是德昂族特有的酸茶,我在《芒市茶路Ⅳ:“茶葉的母親”之德昂酸茶》一文已述及。幾次德宏行期間,在諸多茶農的講述中,德昂族發展史愈加生動傳神,引人入勝。歷史及話茶人所展開的遠古圖景,爲我們鋪開一條通向德昂人歷史淵源的茶路。

據隴川古樹茶第一人、茶人、民族文化學者刀宏講述,德昂人的古“女王宮”遺址位於隴川縣巴達山巴達景頗寨後山,距隴川縣舊城約六公里,現今只殘存幾片磚瓦。

▲女王宮遺址

德昂人有關女王的神話傳說很多,尤其是女王統治的傳說在德昂族人的心中刻骨銘心。相傳“當時的德昂族女王女扮男裝,爲不讓人發現,常到幾里路的後山——當地人稱仙鵝抱蛋的大龍潭裏沐浴。長此以往,結果還是被王宮裏的人發現,由此發生內訌被殺害。”

今天,“女王宮”的歷史傳說已無法考證,但據“女王宮殿”原址出土的青磚鑑定結果可知,傳說中的“女王宮”大約存在於距今約600年的明朝初期,歷史相當悠久。

▲資料

透過歷史遺蹟和傳說,在那個德昂人最強盛的時代,女王宮據地奪勢,留下不少歷史遺蹟。隴川縣王子樹邦東村的德昂族古村落遺址,景罕鎮膽國村、弄懷壩、舊院山、允松山等多地的德昂族古村落遺址,其古井、古石板路,無不印證女王時代德昂人的強大。而恰在這些地方,留存着大量古茶樹羣落。

“女王國”時代讓我不由自主地聯想到今天隴川古茶樹,能否與刀宏所講的打造德昂“女王茶”有潛在聯繫?或許傳說中的“女王”就是隴川古樹茶“德宏味”的一方守護神?

在漫長的德昂族茶文化發展史上,德昂人賦予了茶葉太多太廣的文化內涵。爲探尋真相,我們深入隴川縣巴達山“女王宮”遺址,遍訪隴川所有古茶樹羣落,走訪包括隴川縣章風鎮德昂寨、芒市三臺山鄉德昂村在內的諸多德昂族古村落,探訪瑞麗市勐秀鄉雷悶寨德昂民俗文化。

通過多番實地調查,發現茶於德昂人而言,是他們的一種心靈皈依和信仰, 所謂:“有德昂族的地方就有滿山的茶樹”,此話當真無過分之處。這種內涵無聲無息的融入每個德昂族的血液,成爲德昂族人生命中共同的心理素質。

德昂族"女王國”的古茶樹是否存在?答案是肯定的。一個敬畏祖先,注重禮節,注重茶文化的民族,從來就愛着與之相關的萬事萬物,更何況是以茶爲祖先的傳統。德昂人對茶的尊重、崇尚,以及作爲統治者的古“女王宮”“女王”,絕無可能在農業產業背景下忽視作爲德昂印象的茶及其文化。因此,我們可以推測,甚至可以肯定,“女王宮”周邊的古茶樹及作爲子民的德昂人聚居的古樹茶羣落,其茶樹種植、生成就在古“女王宮”時期。

古“女王宮”與“德宏味”的某種聯繫,賦予了隴川古樹茶更多的文化內涵,爲隴川古樹茶在未來的揚名天下打下了重要的文化宣傳基礎。同時,也爲“德宏味”的豐富、多元構建了深層次的歷史文化意境和哲學審美意境。“德宏味”必在德昂“女王”傳說的渲染下優勝一方。

▲隴川古樹第一人刀宏勘察德昂女王遺蹟

千百年前,茶圖騰的神話賜予德昂人子子孫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幸福與安生。寫到這裏,心結已解,餘味仍在,“女王”與古茶樹的前世今身慢慢浮出水面,它們的結合,註定會是凡塵最美的茶香茶韻。

傳統的喪失,道德的淪陷,使今天的茶界“市風日下”。許多人掠奪自然,是爲向慾望獻祭,誇口生態上乘,卻忘了茶產何地,依何味?他們以名牌炒作和歷史斷層老字號的名義,行欺詐矇騙。在尋訪隴川古樹茶茶與“女王”傳說的道途中,我心一意在茶,一心在味,身在婆娑,心念菩提,只要心無旁及,湛然自守,自有“德宏味”淡然不語的意韻。

熊十力先生說:“本心纔是吾人與天地萬物所同秉之真性。”生活在人間,摯愛古樹茶,又尋德宏味至此,我對茶的初心一往如常。

文|石一龍

(刀宏本文內容與圖片亦有貢獻)

編輯:徐璟玉

監製:張  陽

總監:趙苑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