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將領在起兵造反前,爲了避免被人認爲是師出無名,通常都會找人作一篇討賊檄文。所以唐朝的徐敬業在起兵反抗武則天之前,特意找來了當時著名的文人駱賓王,讓他幫忙寫一篇討伐武則天的檄文。駱賓王本來就看不慣武則天的所作所爲,所以馬上就提筆寫了一篇《爲徐敬業討武曌檄》。
駱賓王是唐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也是“唐初四傑”之一。他自幼聰敏,有“神童”之稱,徐敬業找他來寫討賊檄文還真是挑對了人。雖然徐敬業的起兵最後以失敗告終,但是駱賓王幫他所寫的討伐武則天的檄文卻廣泛流傳開來。特別是檄文中“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這二句,極大地激發了唐朝舊臣對故君的懷念,對後來張柬之等人推翻武則天產生了積極影響。
駱賓王確實非常有才華,這篇《爲徐敬業討武曌檄》寫的慷慨激昂,展現出了強有力的說服力和號召力。據說武則天在看了這篇檄文後,都忍不住感嘆說:“有如此才,而使之淪落不偶,宰相之過也!”可惜的是,在徐敬業起兵失敗之後,駱賓王也隨之下落不明。有人說他出家爲僧,也有人說他和徐敬業一起被手下亂兵所殺。一代大文豪,就這樣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不知所蹤。
駱賓王的一生,除了這篇《爲徐敬業討武曌檄》廣爲人知之外,還有一首詩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首詩大家小時候多學過,就是駱賓王在幼年時所作的那首《詠鵝》。
駱賓王是浙江義烏人,小時候和家人在城北一個叫李塘村的小村子裏生活。在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駱家塘,每當春天來臨時,塘邊柳絲隨風飄拂,池水清澈見底,水面上一羣大白鵝隨波嬉戲,景色格外悠閒迷人。
有一天,駱賓王父親的一位朋友來家中做客。他見駱賓王面容清秀,聰明伶俐,又聽說駱賓王在當地有“神童”之稱,就想要考一考駱賓王。他先問了駱賓王幾個問題,駱賓王都能一一對答如流。後來兩人來到了駱家塘邊,客人指着塘裏嬉戲的大白鵝讓駱賓王以鵝爲題作一首詩。
當時駱賓王才7歲,對於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客人出的這個題目明顯太過於艱難了。但是駱賓王卻不懼怕挑戰,他走近塘邊仔細觀察起這羣大白鵝,略加思索後就吟出了這首名傳千古的《詠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這首詩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卻將鵝羣戲水的特點描繪得淋漓盡致,不但寫出了鵝的動態美,還將鵝的形神活現而出。年僅7歲的駱賓王,憑着這首《詠鵝》,成就了一段文壇佳話。不過,雖然駱賓王這首詩寫得很不錯,但是因爲這首詩畢竟是一個7歲孩子所作,所以歷史上的那些大詩人也不好意思模仿此詩。
古代的大詩人自恃身份,不好意思模仿此詩,但是對於現代人來說,卻沒這麼多講究。在2016年的時候,有一位名叫危勇的老人模仿駱賓王的《詠鵝》,寫了一首《詠雞》,憑藉此詩斬獲大獎,獲得了當年舉辦的第二屆“農民文學獎”。那麼,這首《詠雞》寫得究竟怎麼樣呢?我們來看一看:
雞,雞,雞,尖嘴對天啼。三更呼皓月,五鼓喚晨曦。
乍一看,危勇老先生的這首《詠雞》和駱賓王的《詠鵝》確實頗爲相似,說是模仿之作也並不爲過。但是,在現在這樣的文學環境下,老先生還能寫出這樣一首質樸自然的詩歌,也確實令人佩服至極。特別是詩中的後兩句,“三更呼皓月,五鼓喚晨曦”,讀來更是朗朗上口,寫出了“雄雞一唱天下白”的非凡氣勢。
有不少人在讀過這首《詠雞》之後,認爲這首詩不過是山寨版的《詠鵝》,毫無文學性可言。這樣的看法其實並不客觀,至少對於老先生所作的這首《詠雞》來說,十分的不公平,而且有吹毛求疵之嫌。
危勇老先生作這首詩的時候已經年近七旬,是一位常年以打魚爲生的漁民,而且也沒有系統地學習過古詩詞,可以說是一位業餘詩人。他在如此高的年紀還在堅持創作,是一件非常值得敬佩的事,很多人到了他這個年齡可能還不如他。所以,雖然他的這首《詠雞》在一定程度上參考了駱賓王的《詠鵝》,但是仍然不失爲一首好詩。
各位網友,你們認爲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