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帘秀有没有演过关汉卿写的杂剧,我们已经无法考证了,但是关汉卿赠给朱帘秀的一套散曲却千古流传,这就是著名的《一枝花·不伏老》。在所有的杂剧都在写才子佳人时,关汉卿则通过窦娥这样一个弱女子的悲惨命运,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至于这部戏出来后是那么的惊世骇俗。

只是后来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关汉卿放弃了医生的职业,一心浪迹江湖,并扑在了杂剧的创作和演出上,也正因为如此,才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元朝的很多书籍上都记载关汉卿是一个风流倜傥的人,他后来经常亲自上台演出戏剧,很多时候还反串女角,这些也都足以说明关汉卿的容颜是姣好的,关汉卿自己也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
关汉卿是个无比自信的人,他公然写曲,说“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这是何等的自信与志得意满啊。
而到底是何等的才华会让他有如此的自信呢?关汉卿也不谦虚,接着就罗列出了自己所会的种种才艺,以让世人信服。
他说自己“分茶攧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又道“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无论是吃喝玩乐,还是琴棋歌舞,还是诗词曲赋,关汉卿无所不通,而这一点当时的名士也都深为叹服。《析津志》里就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关汉卿这么一个大帅哥,同时又有着惊世的才华,加上他的滑稽幽默、风流开放,无论在何时,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深受女孩子的追捧的。
而关汉卿恰恰就是一个寄情于风月的人,他浪迹江湖、足行天下,除了与一些名士墨客交往之外,他也经常混迹于青楼戏园之间,与一些女艺人或妓女谱写了一段段浪漫佳话。
他说自己“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他认为有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可忧愁的呢?关汉卿还经常自己装扮上台演出,不为名利,只为自己一乐而已。而在他长时期与戏子和妓女交往的过程中,历史留下来的名字只有一个,她叫朱帘秀。
朱帘秀是当时著名的女演员,也可以说是我国戏曲早期的一位杰出演员。《青楼集》中曾这样评价她:“姿容姝丽,杂剧为当今独步,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名公文士颇推重之。”
关汉卿是一个大戏剧家,遇到这样的女子自然是心动不已。他称赞朱帘秀道:“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可见,关汉卿是在扬州遇到朱帘秀的。
朱帘秀有没有演过关汉卿写的杂剧,我们已经无法考证了,但是关汉卿赠给朱帘秀的一套散曲却千古流传,这就是著名的《一枝花·不伏老》。他说:
攀出墙朵朵花,
折临路枝枝柳。
花攀红蕊嫩,
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
凭着我折柳攀花手,
直煞得花残柳败休。
半生来折柳攀花,
一世里眠花卧柳。
其实关汉卿与朱帘秀之间到底有没有过一段情史,我们也无从知道,但是我们从关汉卿赠与她的套曲中,还是可以明确感觉到关汉卿对朱帘秀深深的迷恋的。以至于后世人便敷衍出了无数的关于他们两个的爱情故事。
古往今来,才子配佳人,人们往往都有这样美好的幻想。可是朱帘秀最终并没有和关汉卿走在一起,她最后嫁给了一个道士,叫洪丹谷。关汉卿则继续寄情于山水风月之间。
如果说关汉卿是一个只知道风花雪月的花花公子的话,那么他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有着社会深度的杂剧流传下来。正是因为对朝廷的失望,对社会的不满,才让他这样放浪形骸,寄情于风花雪月,游戏人间。
他的代表作《窦娥冤》,便是揭露社会黑暗的经典之作。在所有的杂剧都在写才子佳人时,关汉卿则通过窦娥这样一个弱女子的悲惨命运,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至于这部戏出来后是那么的惊世骇俗。
我们不得不佩服关汉卿的勇气。他曾在《一枝花·不伏老》中这样说自己:
我是个
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
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
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
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好一粒蒸不烂、炒不爆的铜豌豆。他敢写追求婚姻爱情自由的《拜月亭》,也敢写赞颂风尘女子智慧的《救风尘》,更感写揭露社会黑暗的感天动地的《窦娥冤》。这样一位心怀社会与天下的戏剧家怎能不称之为伟大?
关汉卿大概活了八十岁,一生写了将近70部杂剧,流传到今天也有18部。他是个多情才子,亦是个人间惆怅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