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排练演出《望江亭》,是川剧《谭记儿》中的一折,由优秀青年川剧演员薛川和任慧玲联袂主演,任慧玲扮演谭记儿,薛川扮演杨衙内。由著名川剧编剧李明璋根据元代关汉卿杂剧名作《望江亭中秋切鲙》改编而成的川剧《谭记儿》,在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先后由成都市川剧团、四川省川剧院演出于四川各地,演出效果奇好,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谭记儿》剧照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供图

由著名川剧编剧李明璋根据元代关汉卿杂剧名作《望江亭中秋切鲙》改编而成的川剧《谭记儿》,在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先后由成都市川剧团、四川省川剧院演出于四川各地,演出效果奇好,深受广大观众喜爱。该剧讲述的是寡妇谭记儿,年轻貌美,聪慧过人,在白道姑撮合下与出任太守的白士中结为夫妻,太尉之子杨衙内阴谋霸占谭记儿诳本奏君,请得圣旨与尚方宝剑,前来捉拿白士中,谭记儿巧扮渔妇,利用杨衙内的好色贪杯,在望江亭上智赚圣旨及宝剑,终使杨衙内的阴谋未能得逞。

川剧《谭记儿》是一出妙趣横生的喜剧,尤其是《望江亭》一折中“月儿弯弯照楼台,楼高又怕摔下来,今日会见张二嫂,给我提条大鱼来”等令人捧腹的唱词常令观众忍俊不禁,又引发思考。

1959年川剧第一次出国,赴波兰、捷克、德国(东德)、保加利亚四国演出,演出剧目为《谭记儿》《焚香记》《芙奴传》三出有名的传统川剧大戏和《秋江》《拦马》《柜中缘》《水漫金山》等经典折子戏。《谭记儿》剧本因为1957年经李明璋改编过,因而成为最先被确定下来的出国演出剧目,另外的《焚香记》《芙奴传》剧本后来都经过反复的修改方才被确定出国演出。川剧第一次出国演出获得了“迷人的色彩”“精湛的表演”“惊人的绝技”“浓厚的乡土气息”等诸多赞誉。

李明璋改编的《谭记儿》,在对原著精神和剧情结构给予了保留的前提下,人物性格更加完整,演出场景更加生动丰富,在有些地方布置了喜剧情节,川剧的一些传统艺术手法也在剧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望江亭内,杨衙内去捉拿白士中,原本要摸出皇帝的圣旨来,却摸出胡闹的诗,要拿出尚方宝剑,却摸出匕首。川剧里杨衙内的丑恶、可厌,相比原著也更为突出。

在20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至八十年代中期的川剧演出中,《谭记儿》这出经典川剧,在四川省各地均有着很高的上演纪录,省、地市州、县几乎所有的川剧演出剧团都曾演出过该剧,可以说是一出家喻户晓的经典传统名剧。

《谭记儿》是一出典型的川剧“三小戏”,书卷儒雅的川剧小生,唯美智慧的川剧小旦,幽默讽刺的川剧小丑,小生、小旦、小丑这三个行当的演员分别在剧中扮演白士中、谭记儿和杨衙内,演出中充满着浓郁的巴蜀地域特色和独特鲜明的川剧表演艺术特征。不少川剧名家都曾在这出戏中扮演过书生白士中、渔姑谭记儿和恶少杨衙内。

2018年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排练演出《望江亭》,是川剧《谭记儿》中的一折,由优秀青年川剧演员薛川和任慧玲联袂主演,任慧玲扮演谭记儿,薛川扮演杨衙内。薛川在演出中带给观众一个又一个的惊喜,薛川扮演的杨衙内,前面袍带丑后面褶子丑,既有规范的丑角程式,又有生活化的丑角机趣,薛川表演松弛,收放自如,演来得心应手,与张千(姚建扮演)、李万(胡家豪扮演)的插科打诨也充分展示了不露声色的川式幽默,剧场“笑果”良好。任慧玲扮演的谭记儿,形象乖巧,表演大方,把聪慧、果断又机智大胆的谭记儿演得鲜活可爱。

演出中满场观众不时爆发的笑声,正是广大观众给予一代又一代川剧表演艺术家们在《谭记儿》这出经典的创作中所做的创造性努力的回应与褒奖。

经典永流传,川剧《谭记儿》常演常新。

【来源:成都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