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那个会9种语言的柬埔寨小男孩

文/老春(原创)

上图的小男孩只有八、九岁,会九国语言,他是柬埔寨吴哥窟附近兜售旅游商品的一个小商贩。今早翻看《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新闻时,我真是被这个八、九岁的小男孩给惊到了:

他能在九种语言间自由切换

男孩不是只会简单问候语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流利对答

为了卖出自己的产品他还放出“大招”——即兴演唱中文流行歌《我们不一样》

他只是柬埔寨各大景点周边常见的贩卖纪念品的小孩之一,他们借此减轻家庭开销负担。可即便如此,他们中的很多孩子仍面临健康状况差、缺少干净的饮用水等困境。一句话,这也是为生活所迫。

若非一位来自马来西亚槟城的女游客将这个小男孩的视频上传到社交网络,我们只怕现在也都不知道这个神一样的小男孩的存在。这个小男孩只不过是柬埔寨成千上万个小商贩中的一员,但是能够如同他一样流利地在九种语言间进行自由切换的恐怕却只有他一个。

虽然这个孩子生活凄苦,但我仍旧有理由相信,这个孩子长大后的生活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去。因为他肯于挑战自己,肯于逼着自己去学习,肯于想尽办法去用顾客熟悉的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这种敢于做出改变,善于学习的人就是最具竞争力的人。

在感慨这个小男孩的同时,我对自己进行了反思。我发现,尽管我一出生就学习汉语,可却经常有无法准确说明问题的时候,很多事情常常要反复跟人家沟通才能让对方理解我的意图;至于写作,就更加马马虎虎,否则也不会至今都无法获得实质性的突破;若论外语能力,就更加的不值一提,从初中到高中学习那么久,却连基本的对话也都不行;更令人不堪的是学习,现在只要是学习就会觉得由内到外的累。于是,就一天天的捧着手机,刷着微信,看着视频,傻傻地乐着混日子,却还抱怨眼下的生活并不如意。自己都活成这个样子了,更不用说辅导孩子的学习了。

坦白说,这个小男孩给我的刺激很大,他迫使我开始更为认真地考虑自己的问题。为什么我会这样?

我觉得这主要是因为我对自己下不了狠手,也不舍得或者是不敢把自己逼上绝境。正因为始终给自己留有退路,始终贪享舒适的生活,所以我才会任由自己蹉跎了岁月,消磨了自己;所以我才会一次又一次的开始,一次又一次的停止,继而又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一次又一次的在自我安慰中寻求解脱,并最终流失了时间,耗费了自己,却又在生活不如意时不停地抱怨社会的不公和时间的无情,几乎从不去想这一切全都源于自己的不争。

试想,如果我也和这个小男孩一样身处如此贫苦的家境,我会不会如他那般的拼命抗争?我想会的!因为生活极其骨感而又极其残酷地摆在那里,如果不那么做,就会有挨饿的风险,就会有死去的可能。

但我会不会像那个小男孩一般做的那么优秀?我看未必!因为我太容易满足。只要东西卖得够好,能够养活自己,可能就会认命,不会再去拼了命地同命运抗争。不要说学习九种语言,只消学会三种语言,我可能就会骄傲到不行而到处显摆了。至于其他的,学那么多干嘛?反正这辈子也出不了国。

可是,学习那么多的语言真的没用吗?当然不会!至少,遇到相应语言国家的人时,可以无障碍地与人交流;即便出不了国,也一样能够获得远比别人好得多的工作机会。我想那个男孩子学习这些语言时,肯定不是为日后做准备的,他只是想要卖掉更多的东西让生活更好一点儿而已。

但正因为他掌握了这些语言,才会在售卖商品时比别人有更多的主动权,也更容易获得游客的信任。这就足以保证他的销售收入会远高于其他的小商贩。我想,这是他的智谋,也是他高于常人的地方。正因为这一点,他才早早地走在了别人的前面。

回想我自己这么多年走过的路,如果能够采用那个小男孩的努力劲头,并保持他一贯的热情与坚持,肯定就不是现在这个连自己都觉得讨厌的样子了。

我总是习惯于懊悔过去,时间也总是会在我的懊悔中悄悄溜走,然后我就又开始自责现在,而时间就又偷偷地在我的自责里悄无声息地离去,根本就不理会我内心的那份焦虑和不甘。

于是,我就再度失去现在了。这种状况让我惶恐,也让我不安。可是,这却并没有让我有丝毫更好的改变,我发现自己还是过去的老样子。我觉得自己陷入了开始----失败----不甘----开始的泥淖里,并不断在其中循环往复。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不能够长久的坚持,因为不能够及时地得到反馈,因为不能够朝着一个目标始终前行。

这个小男孩的事迹让我警醒了,他使我意识到,既然不想再稀里糊涂地活着,那就瞄准目标,专心一志地向前奔跑,对自己狠一点儿,逼着自己一直奔向那个想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如此,才能不负此生,不负心中理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