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那個會9種語言的柬埔寨小男孩

文/老春(原創)

上圖的小男孩只有八、九歲,會九國語言,他是柬埔寨吳哥窟附近兜售旅遊商品的一個小商販。今早翻看《人民日報》微信公衆號推送的新聞時,我真是被這個八、九歲的小男孩給驚到了:

他能在九種語言間自由切換

男孩不是隻會簡單問候語他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流利對答

爲了賣出自己的產品他還放出“大招”——即興演唱中文流行歌《我們不一樣》

他只是柬埔寨各大景點周邊常見的販賣紀念品的小孩之一,他們藉此減輕家庭開銷負擔。可即便如此,他們中的很多孩子仍面臨健康狀況差、缺少乾淨的飲用水等困境。一句話,這也是爲生活所迫。

若非一位來自馬來西亞檳城的女遊客將這個小男孩的視頻上傳到社交網絡,我們只怕現在也都不知道這個神一樣的小男孩的存在。這個小男孩只不過是柬埔寨成千上萬個小商販中的一員,但是能夠如同他一樣流利地在九種語言間進行自由切換的恐怕卻只有他一個。

雖然這個孩子生活悽苦,但我仍舊有理由相信,這個孩子長大後的生活絕對不會差到哪裏去。因爲他肯於挑戰自己,肯於逼着自己去學習,肯於想盡辦法去用顧客熟悉的語言進行溝通和交流。這種敢於做出改變,善於學習的人就是最具競爭力的人。

在感慨這個小男孩的同時,我對自己進行了反思。我發現,儘管我一出生就學習漢語,可卻經常有無法準確說明問題的時候,很多事情常常要反覆跟人家溝通才能讓對方理解我的意圖;至於寫作,就更加馬馬虎虎,否則也不會至今都無法獲得實質性的突破;若論外語能力,就更加的不值一提,從初中到高中學習那麼久,卻連基本的對話也都不行;更令人不堪的是學習,現在只要是學習就會覺得由內到外的累。於是,就一天天的捧着手機,刷着微信,看着視頻,傻傻地樂着混日子,卻還抱怨眼下的生活並不如意。自己都活成這個樣子了,更不用說輔導孩子的學習了。

坦白說,這個小男孩給我的刺激很大,他迫使我開始更爲認真地考慮自己的問題。爲什麼我會這樣?

我覺得這主要是因爲我對自己下不了狠手,也不捨得或者是不敢把自己逼上絕境。正因爲始終給自己留有退路,始終貪享舒適的生活,所以我纔會任由自己蹉跎了歲月,消磨了自己;所以我纔會一次又一次的開始,一次又一次的停止,繼而又一次又一次的重複,一次又一次的在自我安慰中尋求解脫,並最終流失了時間,耗費了自己,卻又在生活不如意時不停地抱怨社會的不公和時間的無情,幾乎從不去想這一切全都源於自己的不爭。

試想,如果我也和這個小男孩一樣身處如此貧苦的家境,我會不會如他那般的拼命抗爭?我想會的!因爲生活極其骨感而又極其殘酷地擺在那裏,如果不那麼做,就會有捱餓的風險,就會有死去的可能。

但我會不會像那個小男孩一般做的那麼優秀?我看未必!因爲我太容易滿足。只要東西賣得夠好,能夠養活自己,可能就會認命,不會再去拼了命地同命運抗爭。不要說學習九種語言,只消學會三種語言,我可能就會驕傲到不行而到處顯擺了。至於其他的,學那麼多幹嘛?反正這輩子也出不了國。

可是,學習那麼多的語言真的沒用嗎?當然不會!至少,遇到相應語言國家的人時,可以無障礙地與人交流;即便出不了國,也一樣能夠獲得遠比別人好得多的工作機會。我想那個男孩子學習這些語言時,肯定不是爲日後做準備的,他只是想要賣掉更多的東西讓生活更好一點兒而已。

但正因爲他掌握了這些語言,纔會在售賣商品時比別人有更多的主動權,也更容易獲得遊客的信任。這就足以保證他的銷售收入會遠高於其他的小商販。我想,這是他的智謀,也是他高於常人的地方。正因爲這一點,他才早早地走在了別人的前面。

回想我自己這麼多年走過的路,如果能夠採用那個小男孩的努力勁頭,並保持他一貫的熱情與堅持,肯定就不是現在這個連自己都覺得討厭的樣子了。

我總是習慣於懊悔過去,時間也總是會在我的懊悔中悄悄溜走,然後我就又開始自責現在,而時間就又偷偷地在我的自責裏悄無聲息地離去,根本就不理會我內心的那份焦慮和不甘。

於是,我就再度失去現在了。這種狀況讓我惶恐,也讓我不安。可是,這卻並沒有讓我有絲毫更好的改變,我發現自己還是過去的老樣子。我覺得自己陷入了開始----失敗----不甘----開始的泥淖裏,並不斷在其中循環往復。

爲什麼會這樣?因爲不能夠長久的堅持,因爲不能夠及時地得到反饋,因爲不能夠朝着一個目標始終前行。

這個小男孩的事蹟讓我警醒了,他使我意識到,既然不想再稀裏糊塗地活着,那就瞄準目標,專心一志地向前奔跑,對自己狠一點兒,逼着自己一直奔向那個想要達到的終極目標。

如此,才能不負此生,不負心中理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