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爲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爲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後世尊爲一代名將的基礎。

唐肅宗上元元年,追封西周開國名臣姜尚爲武成王,詔令京城及各州皆設太公廟;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法、兵、縱橫等諸子百家皆追他爲本家人物,被尊爲“百家宗師”。
在武成王廟中,起初有七十二將,後經歷代君王增刪,剩六十四位,稱“武成王廟六十四將”;祭典與文宣王比,以歷代良將爲十哲象坐侍,來看看這十哲都是誰吧(時間先後排序):
TOP、10 李勣
李勣一生經歷戰陣無數,早在瓦崗寨時,他從李密征戰,就爲瓦崗軍立下了汗馬功勞;歸唐後,又屢從唐太宗征討,平王世充、滅竇建德、伐劉黑闥,爲唐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勳;後來在攻亡東突厥、平定薛延陀、擊滅高句麗等重大軍事戰役中,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李勣每次指揮行軍作戰時,都籌劃有度。臨敵應變時,舉止合乎機宜。與人一起謀劃計策,能辨別它的好壞,聽到別人一點好的計謀,便高興地聽從。他所得的賞物,大都分賜手下將士。作戰取得勝利的時候,大多把功勞推讓給部下,因此人都願意爲他效死力。他麾軍所到之處,大都能破敵取勝。
TOP、9 李靖
在李靖的戎馬生涯中,他指揮了幾次大的戰役(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取得了重大的勝利,這不僅因爲他勇敢善戰,更因爲他有着卓越的軍事思想與理論。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爲唐朝的統一與鞏固立下了赫赫戰功。
同時,他將治軍、作戰又積累了一套成功的經驗,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的軍事思想和理論。他寫有《李靖六軍鏡》等多部兵書,大都已經失傳,後人編輯了《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七書》,是古代兵學的代表著作。
TOP、8 諸葛亮
諸葛亮作爲軍事家在歷代兵家也得到了較高的認可。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看到諸葛亮的營壘,稱讚其爲“天下奇才”。唐太宗與李靖在《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多次提到諸葛亮的治軍之法與八陣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並且表明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史官鮮克知兵,不能紀其實跡焉”。
諸葛亮亦作諸多軍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對中國軍事界有一定的貢獻。諸葛亮在技術發明上亦有靈巧的表現,如改良連弩。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陣圖,直至唐代將領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TOP、7 韓信
韓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爲戰術家韓信爲後世留下了大量的戰術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木罌渡軍、背水爲營、拔幟易幟、傳檄而定、沈沙決水、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爲歷代兵家所推崇。
作爲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爲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作爲戰略家,他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爲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方略。
韓信在被軟禁的時間裏與張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來的兵書,共得一百八十二家,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兵書整理,爲中國軍事學術研究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同時還收集、補訂了軍中律法。著有兵法三篇,已佚。
TOP、6 張良
秦末農民起義中,率部投奔劉邦,爲其重要謀士。楚漢戰爭期間,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合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劉邦西入武關後,在嶢下用計破敵,鴻門宴上幫助劉邦脫離險境;“爲漢王請漢中地”,在楚漢戰爭中“長計謀平天下”,都爲劉邦所採納。
漢朝建立,封留侯。劉邦對張良的評價是: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官拜大司馬之後,辭官歸隱,是漢初三傑當中唯一一位得以善終的人。
TOP、5 白起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平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後世尊爲一代名將的基礎。
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對敵人發起毀滅性的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後分割包圍戰術,全殲敵軍。
TOP、4 樂毅
樂毅是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魏將樂羊後裔,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後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趙國,被封於觀津,號爲望諸君。
雖然樂毅僅有滅齊一役,但是這一役,足以讓樂毅名列千古名將之列,但其後因受猜忌而被迫離開燕國,導致滅齊失敗,也是身爲可惜;但是不完美才最完美,正因爲後來齊國復國,這才讓樂毅的名聲爲傳奇。
TOP、3 吳起
吳起一生征戰卻沒有一場敗仗,而且多是以弱勝強;先是率弱魯勝強齊,但因其殺妻以示忠心之舉,被尊禮的魯國人所不齒,後離開魯國去了魏國,訓練出了名震天下的魏武卒,期間多次打敗強秦的進犯;最有名的一戰莫過於陰晉之戰,吳起親自率領其中沒有立過軍功的五萬人,外加戰車五百輛、騎兵三千大敗五十萬秦軍。
後來吳起離開魏國去了楚國,楚悼王任命吳起爲宛城太守,一年後升任令尹,任令尹後的吳起在楚國國內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在吳起變法期間,楚國拓土千里,國力強盛,而且還打敗了名震天下的魏武卒;諸侯都畏懼楚國的強大,但吳起的變法招致了楚國貴族的怨恨,也爲自己埋下了殺身之禍。
TOP、2 孫武
公元前532年的齊國內亂後,孫武毅然到了南方的吳國,潛心鑽研兵法,著成兵法十三篇。公元前512年,經吳國謀臣伍子胥多次推薦,孫武帶上他的兵法十三篇晉見吳王。在回答吳王的提問時,孫武議論驚世駭俗,見解獨特深邃,引起了一心圖霸的吳王深刻共鳴,連聲稱讚孫武的見解。
以宮女180名讓孫武操演陣法,當面試驗了孫武的軍事才能,於是任命孫武以客卿身份爲將軍。公元前506,吳楚大戰開始,孫武指揮吳國軍隊以三萬之師,千里遠襲,深入大國,五戰五捷,直搗楚都,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蹟,爲吳國立下了卓著戰功。代表作《孫子兵法》,被後世尊爲兵聖。
TOP、1 司馬穰苴
田穰苴是繼姜尚之後一位承上啓下的著名軍事家,曾率齊軍擊退晉、燕入侵之軍,因功被封爲大司馬,子孫後世稱司馬氏。後因齊景公聽信讒言,田穰苴被罷黜,未幾抑鬱發病而死。由於年代久遠,其事蹟流傳不多,但其軍事思想卻影響巨大。
《司馬法》是我國古代一部著名的兵書。相傳是田穰苴所寫,但到了西漢後漸失傳。但是由於《司馬法》的失傳,所以歷史上對《司馬法》究竟是不是司馬穰苴所著一直存在爭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