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7月2日清晨,對於李世民來說,是一個難以忘記的日子。短短的兩三個小時,是決得他李世民能否成爲太子、登上帝位的關鍵時間。但對於他的兩個兄弟而言是,是驚愕和悲劇——突如其來的殺戮,兩個作爲唐朝皇族的家庭就這樣無端被殺;對於當時60歲的李淵來說,在晚年時,自己的兒子同室操戈,只有痛心和失望可以形容他的心情!
在李世民大力修改史書記錄下,給人的形象是玄武門之變他是被逼做的,而非主動,以此修飾出自己一個仁人聖君的形象。但事實上,玄武門之變還是有機會還原其歷史真相。下文從時間線來展現玄武門之變的真相。
玄武門之變時間線
1、618年1月,還是唐王的李淵派遣世子李建成和秦公李世民爲左、右元帥,率領10萬兵馬救援東都洛陽;3月,李淵任命年僅14歲的李元吉爲鎮北將軍、太原道行軍元帥、都督十五郡諸軍事,授權便宜行事;6月,李淵受禪,立李建成爲太子,趙公李世民爲尚書令;7月,李世民被來犯的薛舉擊敗,隨戰的劉文靜等被坐除名;
2、619年8月,李淵以謀反罪名處死李世民的最大支持者劉文靜,即便李世民力保;禮部尚書李綱作爲太子詹事,因爲是李世民支持者而被李建成逼走;
3、622年11月,李世民攻克洛陽後,公然對抗李淵敕書,將數十頃田授予李神通而非李淵同意授給的張婕妤父親,李淵因此發怒:“我手敕不如汝教邪!”,又對裴寂說:“此兒久典兵在外,爲書生所教,非復昔日子也。”;王珪、魏徵勸李自成率軍出擊劉黑闥,以“因結納山東豪傑,庶可自安”;
4、624年7月,李淵派遣李世民、李元吉從幽州出兵攻打突厥;
5、626年6月,李世民派遣自己的支持者溫大雅、張亮、王保等到洛陽,爭奪因戰勝劉黑闥而支持李建成的山東士族;李淵派遣李元吉爲討伐突厥元帥,並把李世民秦王府中的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秦叔寶四人劃歸李元吉;李淵召集裴寂、蕭瑀、陳叔達、封倫、宇文士及、竇誕、顏師古等商議處置李世民;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李建成、李元吉。

從上面的時間線,可以得出李淵和李世民關係如下:唐朝建立前,李淵對待李世民和李建成不分彼此——唐朝建立後,李淵稍微重視李建成,但對李世民依然重視——619年李淵處死劉文靜,警告李世民不要窺視太子位置——李世民沒有接受李淵的警告,甚至在622年公然對抗李淵命令,李淵從此讓李建成、李元吉承擔軍事,降低李世民的軍事地位——626年李淵決定架空李世民,召集大臣商議處置李世民方案,並抽空李世民忠實戰將、私兵。從這可以看出,李淵從來都沒有想過讓李世民當太子,不但不想,反而在李世民剛有太子野心時,就處死他的支持者劉文靜。
穩定大局,是李淵處死劉文靜和架空李世民這兩個決定的關鍵因素。劉文靜是否謀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聯合李世民,和李淵的心腹大臣裴寂爭奪權力,威懾李建成太子位置,讓剛建立起來的唐朝政局出現動盪;李世民通過征伐,收買、培植自己的勢力,謀求太子位置,也是讓唐朝政局動盪的大事。李淵能殺劉文靜,卻心軟放過自己的兒子李世民。


李建成維護太子地位的努力
李建成是李淵的長子,文治武功也不比李世民差,甚至在文治方面都比李世民優秀。面對李世民東征不斷培植勢力,李建成也採取了相應的對策:
1、619年9月,李建成驅逐親李世民的禮部尚書李綱;
2、621年1月,李建成率軍平定稽胡劉仚成部落;
3、622年8月,李建成從幽州道、李世民從秦州道兩路攻打突厥;11月,李建成接受王珪、魏徵建議,率兵攻打劉黑闥,從而獲得山東士族支持;
4、623年7月,李建成率兵屯駐北邊,李世民屯駐幷州,備敵突厥;
5、624年6月,李建成和李元吉計劃刺殺李世民,但被李世民讓人告發,最後李淵各打五十大板:流貶李建成的王珪、韋挺,李世民的杜淹;7月,李淵再次斥責李世民謀奪太子之心;
6、625年6月,李建成在幽州、李世民在幷州備敵突厥;
7、626年6月,李建成成功阻止李世民前往洛陽、推薦李元吉替代李世民作爲主帥出征突厥;李建成送一車金銀給尉遲敬德,並拋棄身份以“布衣之交”來籠絡尉遲敬德;李建成將程知節派出爲康州刺史,又試圖收買段志玄;李建成驅逐李世民謀士房玄齡、杜如晦。

從李建成聽從魏徵建議擊敗劉黑闥來看,李建成很是虛心納諫,否則魏徵也不會跟隨李建成這麼多年。在李世民爭奪太子位置、李建成反擊李世民時,李淵並沒有苛責李建成,反而有些偏袒。
李淵即位這9年,從武德二年起,大部分、一般性的政務都是李建成獨自處理的。《舊唐書》記載:

“高祖憂其不閒政術,每令習時事,自非軍國大務,悉委決之。”
從武德二年到武德九年,唐朝出現過什麼治理上的亂子嗎?沒有!唐軍出戰有糧草不濟的情況出現過嗎?也沒有!武德這九年,唐朝治理疆域內完全是一片昇平的景象,這就是李建成治理能力的體現——因爲李淵只管軍國大事,一般性事務都交給李建成獨自處理。

不客氣的說,李世民有貞觀之治,李建成有武德之治!


李元吉的崛起
公元604年出生的李元吉,由於年紀問題,無法加入太子的爭奪,只能選擇支持。李元吉崛起錄:
1、618年,李元吉爲鎮北將軍、太原道行軍元帥、都督十五郡諸軍事,聽以便宜從事;
2、619年閏月,李淵派遣殿內監竇誕、右衛將軍宇文歆協助時年15歲的李元吉防守晉陽;9月,宇文歆提議李元吉逃離晉陽;
3、620年9月,李元吉和尉遲敬德比武服輸;
4、621年3月,李自成攻打洛陽的王世充,竇建德來救,李世民率軍東向和竇建德作戰;李元吉和屈突通繼續包圍洛陽,王世充率軍出擊,“元吉設伏擊破之,斬首八百級,生擒其大將樂仁昉、甲士千餘人”;7月,李淵賜予李元吉、李世民三個鑄錢爐,任其造錢;12月,李元吉和李世民攻打劉黑闥;
5、622年10月,李淵派遣李元吉攻打劉黑闥;李建成和李元吉開始結盟對抗李世民;李元吉在魏州擊敗劉十善;
6、626年6月,李元吉出任主帥討伐突厥,下令調出李世民天策府的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四將,又調出李世民的天策府私兵,“追秦府兵帳,簡閱驍勇,將奪太宗兵以益其府”,驅逐杜如晦、房玄齡。這些動作都是得到李淵允許的,“高祖知其謀而不制。”
從出戰將、調甲兵、逐謀臣等這些架空李世民的手段來看,李元吉也是一個有心計、有謀略的人。尤其是在李世民和竇建德對抗時,經驗不多的李元吉居然能夠用計伏擊並擊敗經驗老到的王世充。這可以看出李元吉的軍事才能也不比李世民差。



勢力大比拼
用彼此的勢力來比較,還是最有說服力的數據,也可以清晰的看出李世民在競爭太子位置的真實情況。
李建成勢力:
文臣:洗馬魏徵、中允王珪、左衛率韋挺、封德彝(即封倫,隱藏得很深,李世民一直以爲是自己黨羽,死了幾年李世民才知道他是李建成黨羽)等和山東士族的支持;
私兵:以長安惡少年組成的2000多長林兵;
武將:薛萬徹、馮立、馮翊;
地方外援:幽州大都督廬江王瑗、河北地區的前宮千牛李志安;
李世民勢力:
文臣:杜如晦、房玄齡等謀士和秦府十八學士;
私兵:秦府私甲,數目不詳;
武將:尉遲敬德、秦叔寶、程知節、段志玄、張公謹;
地方外援:洛陽的張亮、幽州的王君廊、玄武門宿衛敬君弘(關鍵人物,無他,李世民必敗);
李元吉勢力:
文臣:王孝逸、張胤等齊王府文學;
私兵: “各募壯士,多匿罪人”, 具體數量不知;
武將:謝叔方;
地方外援:齊王護軍李思行;
其他勢力的支持:
李淵:支持李建成、李元吉;
後宮:均支持李建成、李元吉,反對李世民;
李靖:保持中立;
李世勣:保持中立
參與玄武門之變當日朝議的大臣:
裴寂:和親李世民的劉文靜是政敵,又是李淵的心腹,自然支持李建成;
蕭瑀:支持李世民(李世民曾就太子問題稱讚其是“真社稷臣”);
陳叔達:李淵太原起義機密文書作者,應爲中立;
封倫:支持李建成;
宇文士及:以通變謹密著稱,應爲中立;
竇誕:應爲中立;
顏師古:應爲中立。
在文臣、武將、私兵、地方外援上,李建成和李世民很難說誰具有優勢,但如果加上李元吉,那麼李建成就佔有優勢了。
算上後宮嬪妃、朝中大臣(支持李建成和支持李世民的大臣:2:1),李建成佔優。對於中立的大臣,自然是隨風倒——誰贏支持誰。
因此在支持度上,李建成的支持度比李世民有優勢,尤其是在自己的大本營長安城更甚。李世民想去洛陽的目的,就是想要扳回自己的劣勢。在優劣對比嚴重下,李世民能夠取得玄武門之變勝利,玄武門宿衛敬君弘是成敗的關鍵,也是突襲能夠實施的前提條件。

綜述,李淵從來沒有想過要傳位給李世民,甚至還爲此殺死大臣劉文靜來警告李世民。在攻克洛陽、李世民大肆擴充天策府勢力、公然對抗李淵命令後,李淵就開始冷落李世民,頻繁使用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分李世民的軍權,慢慢架空李世民。
626年6月,李世民意圖到洛陽,但被李建成阻止,不得不留在長安——如果李世民能夠到洛陽,玄武門之變就不會發生。但是否發生內戰,就要看李淵和李建成的處理手段。
李世民被留在長安後,局面再度急轉:在李淵的授權下,李元吉以攻打突厥爲名調出天策府尉遲敬德等四名大將、調天策府私甲、驅逐房玄齡杜如晦二人。如此一來,李世民的天策府就是一個空殼子,完全被架空了。
有一個例子特別能說明李世民的危機程度:當時李世民通過長孫無忌傳話要求房玄齡等人來天策府商議,房玄齡等拒絕前來;李世民大怒,把佩刀給尉遲敬德,命令他去傳話,有不願意來的人當場斬殺!
從玄武門之變雙方的兵力也可以看出李世民的危急劣勢:尉遲敬德所帶的只有70個將士,就算加上李世民所帶的人,應該不超過200人;相比之下,聞訊來救援的薛萬徹等人就有2000精兵。就算加上效忠李世民的敬君弘所掌握的玄武門衛兵,李世民也無法佔有優勢兵力,因爲李建成、李元吉在長安的兵力並非只有2000人,還有李建成的長林兵沒到。
因此,李世民能夠取得玄武門之變勝利只決定於兩個因素:一、突然伏擊,出其不意,迅速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二、李建成和李元吉同時入宮。如果李建成和李元吉能夠堅持2個小時左右,援兵來到,李世民必然失敗;如果李建成和李元吉分開進宮或一進一留,李世民也必然會失敗。不管是李建成活着,或李元吉活着,李世民都只有死路一條!
這就是爲什麼說李世民能夠即位完全是偶然的原因。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