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又被称作本体论哲学,即世界的起源,有很强的自然主义特点。希腊哲学里有几个关键概念:本原,本体,本质,实体,存在。理清楚这些概念对于了解希腊哲学帮助非常大。

首先是本原,其指世界的来源和存在的根据。这是希腊文为arche或拉丁文principium的意译,原义是开始,又译为始基。因而,“水是万物的本原”这个命题不是在对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进行说明;相反,它是在对支配世界的根本原则进行说明,它表明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是世界的根本原则。

“本体”一词,系亚里士多德ousia的翻译,该词原为希腊语中动词eimi的阴性分词,其中苗力田在《形而上学》中译作“实体”。海德格尔对希腊文考察后,得出亚氏所说“本体”为“在者之在”。本体论源自拉丁语ontologia,其词根为“on”,意为“在”,因此on的含义高于ousia。

本质和实体的词源也来自于ouisa。

本质最早的使用者是巴门尼德,在巴门尼德里本质就是存在,巴门尼德达到了纯粹概念思维的思想高度,撇开了一切具有对象内容性质的考察,而径直抓住我们思维判断中的一个核心词,这就是西方语言所特有的系词“是”,也就是我们一再说到的那个“存在”,展开分析。巴门尼德认识到,我们对世界的全部真实的认识是通过我们关于世界的种种具体判断来实现的,而在这些具体判断中,系词“是”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它不仅具体地将主词和谓词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具体的关于某个对象的判断,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还通过它的断定功能来表明这个判断是关于某个对象的真实判断,即表明这个判断是真的。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实体与本体是一个概念,实体概念后来被斯宾诺莎修订后,实体与本体开始被区分开。对于亚里士多德而言,存在、实体、本质三个概念的外延是逐渐收缩的。

而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把存在与本质区分开,虽然使用的词依然是ouisa,这在其《范畴篇》中将存在、划分为十个:实体、数量、性质、关系、何处、何时、姿态、具有、施为、遭受。

实体概念首先使用也来源于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是首要的存在者,正是“作为存在的存在”,即“是所是”。在《范畴篇》中已经得到确立的有关实体的那个基本原则,这就是:实体是主体。但是,在《形而上学》里,和《范畴篇》稍有不同的就是,这里的实体已经是经过了物理学研究分析过的实体,也就是说,它被分析为质料和形式,在这个意义上,任何一个可感实体都是一个质形合成物。由此,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现在,能够作为主体的就有三个候选项,这就是质料、形式和质料与形式的合成物。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形式才是严格意义上的主词和主体,因而也就是首要意义上的实体。

而这个首要意义上的实体,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本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