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记载,关羽是山西解州人,年轻时他大概也是个脾气火爆的热血青年,不知犯了什么罪,受到官府追捕,以至于“亡命涿郡”,阴差阳错跑到了刘备的家乡涿郡,并结识了刘备。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大起义爆发,东汉王朝天下大乱。


不甘平淡的刘备,也拉起一支人马参与逐鹿中原,孔武有力的关羽张飞成了他的哼哈二将,为刘备浴血疆场,征战杀伐,独立指挥和参与了很多大型战役。可以说,刘备打下的江山,一半是关羽的功劳也不为过。


刘备空有雄心壮志,但在汉末三国群雄割据的乱世中,苦苦打拼了十七年,眼看人到中年,髀肉复生,却始终不得要领,事业萧条,别说一统河山称孤道寡,就连当个割据一方的小军阀都难,整天像游击队一样东奔西跑,寄人篱下,前途一片灰暗。


直到公元201年,刘备在荆州军阀刘表出暂住期间,意外地得知了世外高人诸葛亮的存在。从此两人风云际会,诸葛亮的到来,成了刘备发迹之路的领航者和引路人。诸葛亮为刘备制定“隆中对”,成为刘备开创蜀汉的基本蓝图,蜀汉的建立,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都与诸葛亮的“隆中对”密不可分。


诸葛亮和关羽,一文一武,一将一相,都是刘备集团的中坚力量与核心骨干成员。他们对蜀汉所做出的贡献,在伯仲之间,难分高下。诸葛亮负责在战略层面高屋建瓴制定发展路线和步骤,关羽则负责具体落实实施。如果没有了诸葛亮,关羽的武功再厉害,也只能一事无成,于事无补。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了关羽的执行力,诸葛亮的计策再高明,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沦为无法实现的空想。

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和关羽,谁才是刘备心中最信任的人?谁才真正在刘备心目中重于泰山?从资历上看,关羽占优势,他从184年已经追随刘备左右,诸葛亮在201年才与刘备相逢,在讲究论资排辈的古代,诸葛亮的资历显然要稍逊一筹。


从官阶地位上看,诸葛亮最高做到丞相、录尚书事,军国大事一把抓,身为文武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刘备死前,甚至让刘禅尊称诸葛亮为“相父”,地位尊崇无人可比。关羽生前最高做到前将军,不如诸葛亮。

但《三国志》中的三个字,却早已说明了一切。《三国志》记载,刘备在蜀汉开国登基后,大封功臣,“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这“假节钺”三字重于千钧。所谓“假节钺”,实际相当于皇帝把对文臣武将的生杀大权,授予给某个大臣。拥有了“假节钺”权力的大臣,就拥有了“如朕亲临”的身份,在任何时候,对文武百官都有先斩后奏的最大权力。


反观诸葛亮,仅仅获得“假节”的权限。“假节”,从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假节钺”的缩水版,只拥有极为有限的先斩后奏权力,在平时无效,仅能在战时诛杀犯了军法、贻误军机的武将。两者的权限范围相差极大。皇帝对大臣授权分为“假节、持节、使持节、假节钺”四等,诸葛亮的“假节”处在末端,关羽的“假节钺”处在顶端。

拥有“假节钺”者,还有一项专属权利,可以斩杀“节将”,包括“假节、持节、使持节”者。换而言之,关羽同刘备一样,拥有斩杀诸葛亮的权力。如此一来,刘备授予关羽“假节钺”三字的深意不言自明,关羽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要远高于诸葛亮,关羽才是刘备最信任的人。

参考资料:《三国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