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至今,全國新增人才服務類公司主要分佈在中國東南部,數量集中的幾塊區域爲遼寧、山東、安徽、江蘇、廣東、上海、湖南、福建,基本上以沿海城市爲主,中部的四川、重慶、陝西、河北處於第二梯隊。在過去兩年裏,啓信寶顯示,人才服務類公司服務對象主要集中在廣告、計算機、教育、建築、房地產,在增長速度方面,廣告、計算機、建築、家政等行業增長明顯,傳統意義上的熱門行業金融、互聯網的新增數量卻並不多,由此可一窺近兩年來我國不同行業的人才缺口變化趨勢——互聯網、金融人才需求逐漸放緩,進入2018年廣告、建築、計算機需求日趨火熱。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近日公佈了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特別指出人口在300萬以下的城市應當全面取消對新的國內流動人口的所有落戶限制,人口在300萬到500萬之間的城市應當“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

於是,迎着政策的春風,二線城市搶人大戰上了微博熱搜,各種開放落戶優惠政策花樣百出:

浙江省省會杭州上週宣佈,全日制大學專科及以上人才,在杭州工作並繳納社保的,可直接落戶;河北省省會石家莊上個月宣佈對外來人口實行“零門檻”政策;西安市政府宣佈,任何擁有大學本科學歷的中國公民都可以在該市落戶,這一規定也適用於尚未畢業的大學生。

人才流向的風口在哪裏?

哪些城市對於各個行業又有什麼樣的需求?

於是,小寶拉取了2017年4月7日至2018年4月7日以及2018年4月8日至2019年4月8日過去兩年間全國人才服務類公司的新增數據 ,試圖從這些維度去感知全國人才流動的變化及趨勢。

互聯網、金融行業人才需求放緩

在過去兩年裏,啓信寶顯示,人才服務類公司服務對象主要集中在廣告、計算機、教育、建築、房地產,在增長速度方面,廣告、計算機、建築、家政等行業增長明顯,傳統意義上的熱門行業金融、互聯網的新增數量卻並不多,由此可一窺近兩年來我國不同行業的人才缺口變化趨勢——互聯網、金融人才需求逐漸放緩,進入2018年廣告、建築、計算機需求日趨火熱。值得注意的是,汽車行業的人才服務需求2018年較之2017年增長超過50%。

新一線城市就業機會顯著增多

一線城市中,廣州、深圳對於人才的渴求度最高,新一線城市中,人才流動傾向由高至低分別爲重慶、西安、青島、天津、成都、東莞、瀋陽、南京、武漢。2017.4至2018.4間,重慶、上海、西安、青島、天津等城市的人才服務類公司新增數量差別不大,但在2018.4至2019.4拉開了差距,重慶、上海、西安、青島、天津等城市的就業機會顯著增多。

以重慶爲例,近日推出了科學城計劃,並和教育部簽訂協議,加快推進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的建設,其欲通過人才和科研轉型的意圖十分明顯,這也體現在其人才服務類公司飛速增長的數字上。

廣東省求職需求最爲活躍

在中國東部省市,過去一年(2018.4至2019.4)新增的人才服務類公司數量超過上一年(2017.4至2018.4)的30%-50%,增長明顯。其中,廣東省、山東省、江蘇省、福建省和河北省新增數量排名東部省份前五,廣東省去年新增人才服務類公司數量超過13000家,求職需求最爲活躍。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北京整體人才服務類公司數量僅排名第十,但過去一年的新增數量是上一年的5倍。

2018年廣東常住人口新增177萬,連續4年達到百萬級;廣東在至少27所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去向中位列全國各省份前三,這很可能得益於華爲、騰訊、中興通訊等廣東企業備受高校畢業生青睞。

這些沿海省市更容易找到工作

2017年至今,全國新增人才服務類公司主要分佈在中國東南部,數量集中的幾塊區域爲遼寧、山東、安徽、江蘇、廣東、上海、湖南、福建,基本上以沿海城市爲主,中部的四川、重慶、陝西、河北處於第二梯隊。

相較於沿海城市,中部城市對於人才的吸引力一直略遜一籌,所以中部城市對於吸引人才的籌碼往往更大,此前南昌爲了“搶人”放了大招:中專生可以憑藉錄取通知書直接落戶。

2019年3月新增公司數量暴漲

我們再把全國人才服務類公司新增數量細化到每個月來看,發現2018.4至2019.4和2017.4至2018.4的新增曲線基本保持同步,2018.4至2019.4每個月的新增數量平均在8000家左右,相比2017.4-2018.4的5000家增長了60%。2019年3月,全國人才服務類公司數量激增,新增數量突破10000家,與全國放寬人才落戶政策不無關係。

根據住建部發布的《中國城鄉建設統計年鑑》,2017年底,城區常住人口在100萬至500萬的有69個城市,其中西安、瀋陽、哈爾濱、昆明、鄭州、杭州、濟南、青島、大連、長春等10個城市的人口超過了300萬,屬於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的城市。

滿足“全面取消落戶限制”的城市則有59個,包括長沙、洛陽、蘇州、無錫、揚州、合肥、寧波、福州、廈門、南寧等城市。

隨着各大城市對人才的渴求逐步升溫,再輔以國家政策的支持,新一線城市的未來發展潛力巨大。當人才的聚集帶來更多的虹吸效應,城市的發展就有了無限的動力和可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