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 父母要了解孩子通常因爲什麼事情會發脾氣。所以父母先觀察自己的孩子,通常是會因爲什麼事情而發脾氣。

對於孩子的教育要從小做起,無論是學習教育還是素質教育。很多孩子長大以後,不僅不討人喜歡,而且沒出息,這其實跟小時候有很大的關係。很多孩子小時候有一些小毛病,很多家長不以爲然,以爲長大了就好了,但其實,一些小時候的小毛病,長大了之後就會變成大毛病。很多時候,父母都會覺得孩子小時候,愛亂髮脾氣,這些都是孩子現階段的正常行爲,孩子長大以後就會好了。當然每個孩子都會有這種情緒化的階段,但是如果父母沒有加以正確的引導,放任孩子的行爲,那這些孩子的壞脾氣和習慣就會延續下去,知道孩子長大。那這個時候父母再想來糾正孩子的脾氣和行爲,就很困難了。

同事的孩子今年2歲了,讓同事很苦惱的是,她們家兒子最近脾氣很暴躁。只要一感到沮喪、失望就會撞自己的頭,每次見到他額頭都是淤青。孩子的行爲把同事一家人都嚇壞了,所以,孩子每次撞頭的時候,他們會立刻跑過去關心他,而這又強化了他的這種行爲。因爲他意識到這是一個絕不失手的方法,可以讓爸媽停下手裏的事,跑過來救他。結果就是,同事的兒子變成了家裏的小霸王,他會隨意的發脾氣,不願意喫飯,喜歡丟懂事,甚至還會打人。只要不如意,他就會在情感上勒索他可憐的爸媽,把頭往身邊任何堅硬的物體表面上撞——桌子、地板、玻璃。家裏所有的規矩和限制都形同虛設。

所以同事,每天都十分的焦慮,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是一味的縱然忍讓?孩子對孩子進行嚴厲的批評教育。但是又怕孩子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爲。

當父母發現孩子有這些行爲的時候,父母必須及時制止孩子的不當行爲。

1 首先父母要了解孩子這些行爲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很多時候,孩子發脾氣都是有原因的。當父母發現孩子突然變得喜歡亂髮脾氣,控制不了自己情緒的時候。可以先回想一下,孩子是什麼時候開始會這樣的。很多時候,當媽媽去上班以後,孩子很長時間都見不到自己的媽媽,會突然缺乏安全感,因爲孩子還小,還不懂得表達,所以常常會用發脾氣來表示自己的不安。

2 父母要了解孩子通常因爲什麼事情會發脾氣。

當父母發現孩子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喜歡亂髮脾氣的時候,先觀察一下孩子,通常是因爲什麼事情發脾氣。想同事的孩子,很經常會因爲,同事不給喫零食發脾氣,或者同事拿手他手上的玩具,或者是喂孩子喫不喜歡喫的東西的時候。所以父母先觀察自己的孩子,通常是會因爲什麼事情而發脾氣。

3 當父母瞭解的孩子這些行爲的時候,採用適合孩子的方式來幫助孩子的情緒。

只有父母們先了解孩子們什麼時候開始發脾氣,爲什麼發脾氣,找到問題的源頭。父母們才能找到適合孩子的解決方法。就像我同事的孩子,如果父母沒有滿足他的需求,他就會採取傷害自己的方式。那父母們可以,當孩子在無理取鬧的時候,可以把孩子放在安全座椅上,綁住,讓孩子自己發泄自己的情緒,但是同時又保證孩子不會傷害自己。起初孩子會反抗,甚至踢得更厲害,但是同事不妥協,並明確告訴他:“不行,你不可以離開椅子,除非你安靜下來。”

同事的孩子喜歡喫零食,不喜歡喫飯,這時候必須讓孩子明確知道家裏有了新的體制,他不再是主導,媽媽直視他的眼睛說:“不行,你不能喫餅乾,除非你先喫飯。”

4 父母要學會和孩子溝通和交流。

父母要多和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想法,當孩子有了合理要求時要儘量滿足他,如果他的要求不合理,父母可以採取冷處理的方法,您可以不去理他,等他情緒平靜下來或者玩夠了,再去和他談,告訴他他爲什麼不應該這麼做。還可以採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當他的要求不合理時可以找一些他比較感興趣的事來讓他做,孩子的注意力都是很短暫的,很容易被別的東西吸引。

有句古話,三歲看老。孩子的性格有有天性頑固的一部分,但是通過後天的教育可以讓它更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性。那麼對於脾氣倔的孩子,應該怎麼教育呢?父母們可以參考一下,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方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