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1月,83岁的梁奶奶住进了椿龄荟。对张奶奶来说,住进养老院,才是她生活真正的开始。

“椿龄荟”载歌载舞的老人们。

人生的每一年龄段,对美好生活有不同的追求。当下的中国正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老有所养”是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

如何打造快乐的老年生活,不少人都在进行探索,“椿龄荟”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样本。

椿龄荟的学院式养老

让老人每天有新收获

受制于传统观念,大多数老人对养老院并没有好感,甚至会有本能的抵触情绪,陌生的环境,冰冷的服务,哪里有一丝家庭的温暖?

去年4月,全国首家学院式社区养护中心——“椿龄荟”蒋村长者服务中心正式开业。这是蒋村街道联合绿城服务集团、蓝城颐养集团共同打造的社区养老综合体,致力于打造小规模、多功能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

所谓的“学院式”养老模式,就是融合了“生活照顾、文化娱乐、康复促进、医疗护理”等服务为一体,简单说就是为高龄长者、独居长者、介助介护长者提供医食住行、颐乐学为、怡康养护的全方位安养与照护服务的机构。

绿城创始人宋卫平认为,大学是一个人学习欲望最强烈的时期,“学院式”养老就是要让老年人回归大学时代。与传统养老院不同的是,“椿龄荟”除了满足老人的身体照护需求,更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椿龄荟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激发老年人的学习欲望,每天都有新的收获。

83岁的梁奶奶

从消沉变得快乐

今年1月,83岁的梁奶奶住进了椿龄荟。她一开始并不乐意住养老院,可是现在她却不愿意回家了。“早知道这里这么好,真该早点住过来。比家里好多了,干吗要回去?”

去年,梁奶奶在家里不小心摔了一跤,结果导致肩椎骨折,严重到只能躺着或坐轮椅,连脖子都不能动弹,在医院住了半年。出院后,由于行动不便,在家人的劝说下,梁奶奶只好同意搬进养老院。

梁奶奶退休前是一名医生,性格比较要强。因为腿脚不便离不开轮椅,她曾一度消沉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梁奶奶刚进来的时候,经常偷偷哭。不过,梁奶奶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并且一天天开朗起来。”

“椿龄荟”每天的生活都很精彩,书法绘画课、手工课、跳舞、瑜伽课等,到音乐欣赏会、电影会、读书会……在梁奶奶的房间里,记者看到了满柜子的手工作品,有小雕塑、编织盆栽,还有精致的木筷子。

如今她又找回了生活的美好。“每天有不同花样的营养餐,社工每天都会哄我开心,还陪我做运动锻炼身体……老朋友来这边看我,很羡慕的,也想住进来,可惜这边床位满了,要排队的。”

81岁开始穿裙子、擦口红

张奶奶越活越年轻

“以前从来没想过,养老院的生活会比家里舒服多了。”81岁的张阿姨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很多,身材窈窕,穿着一条时髦的格子长裙。记者见到张奶奶时,她刚刚在舞蹈房跳完一曲交谊舞。

张奶奶曾经得过严重的脑部肿瘤,动过大手术。虽然术后恢复不错,但后来却查出了肝硬化。老伴年纪上了90岁,有高血压,多种疾病缠身,老两口的养老问题成了一家人的心事。张奶奶的女儿女婿满杭州找了一圈养老院,最后选择了“椿龄荟”。

对张奶奶来说,住进养老院,才是她生活真正的开始。“这里的生活与之前相比完全不同了。以前在家里,唯一的娱乐就是看看电视,从早到晚都有家务要做,买菜做菜,照顾老伴。现在,家务不用做了,老伴也有护理员照顾,我也终于有自己的时间了。”

她指着衣架上挂着的几件色彩明亮的衣服和裙子告诉记者:“看,这些是社工帮我买的,都是有款式的衣服。以前是围着家庭转,根本就没时间注意穿着,一天到晚都穿着围裙,现在感觉越活越年轻了,口红也用起来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