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口大敗後,仁宗對西北邊境的防務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其中有一條就是把頑固無能的範雍範老夫子給撤了,換上朝廷強硬敢戰的夏竦、范仲淹、韓琦主掌陝西防務。夏竦任陝西四路經略安撫招討等使,判永興軍,韓琦、范仲淹爲副使。



宋夏邊境主要是鄜延路、環慶路、涇原路、熙寧路四路,綿延千里,無險可守,唯一的天險橫山還在西夏手裏,西夏在橫山上修建了大大小小三千多座堡寨抵擋宋軍的進攻。

三川口之戰後,李元昊開始了頻繁的對宋進攻。遼國打我也就罷了,你個小小的西夏安敢如此囂張,雖然戰敗一場,但是我大宋還是泱泱大國,華夏正統。於是韓琦擬了個方案強交朝廷:發涇原、鄜延兩路兵反擊。

但是范仲淹不同意。

老範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還是那句話,宋夏邊境對於宋朝來說過於長了,而且大部分地區無險可守。四路的軍隊蹲着不動都防不住西夏人,如果貿然派出兩路部隊入夏,李元昊派騎兵乘機入境,那麻煩就大了,甚至有可能失去關中地區。到時候我李元昊拿河西換關中,怎麼着都是賺的。

有道理吧,但是北宋君臣在打與不打之間猶豫不決,在互相扯皮的過程中,李元昊動了。


1041年間李元昊出十萬軍隊,從折姜(今寧夏同心縣預旺東)進發,經天都寨(今寧夏海原),沿瓦亭川(今葫蘆河)南下,直抵好水川地區。他自知城池攻守無法和宋朝比擬,於是故技重施,試圖模仿三川口之戰將宋軍引到平原聚而殲之。於是將主力埋伏於好水川口,遣部分兵力直入懷遠城,揚言要攻打渭州。

渭州在今天的甘肅隴西附近,破了甘肅那就是風翔路,過了鳳翔路可就是長安城了。

韓琦本就是主戰派,聽說李元昊往他這邊打過來了表現的非常興奮,立刻聯繫范仲淹,讓他配合自己的行動。韓琦是異想天開了,范仲淹在鄜延路,韓琦在涇原路,二人分別在宋夏邊境的最南端和最北端,一個在陝北,一個在甘南,很難配合行動,而且范仲淹認爲李元昊狡詐,時機並不成熟,所以拒絕調兵。

韓琦不以爲然,既然范仲淹不要,那麼這個潑天大功我韓琦就自己一個人撿了。

在得到了夏竦的首肯後,他命環慶路副都部署任福從鎮戎軍出發,經懷遠城、得勝寨,直抵羊牧隆城,在那邊埋伏,待李元昊軍返回的時候給予截擊。

這條線路和李元昊名義上的入侵線路平行,韓琦親率大軍抵抗李元昊的入侵,然後命任福等將一路上不得和李元昊交戰,晝伏夜出直抵達羊牧隆城。

在此之前守仁君已經告訴大家李元昊在六盤山埋伏了大軍,羊牧隆城就在六盤山附近。

那麼李元昊率領大軍爲什麼不直接攻城,反而選擇這種誘敵的方法呢?

如果大家看過守仁君寫的前一篇文章就會發現,金明寨的殘兵是李元昊故意放走的,延州城的信使也是李元昊故意放出去的,他的目的就是讓收到求援信的宋軍集結於延州城下,然後李元昊就能聚而殲之。西夏兵不擅長攻城,城外野戰是他們最好的選擇,范仲淹看出這一點,所以他把鄜延路經營的和鐵桶一般,韓琦敢打,想打,也不怕死。但是求戰心切的他卻忘記了西夏人的詭計多端。


韓琦把軍隊送到羊牧隆城是因爲西夏軍退兵之時必經此地。他則率領守城軍隊以及一萬八千名臨時徵召的民夫在正面和西夏人硬碰硬。不得不說韓琦是條漢子,但是戰場不是不怕死就能打勝仗,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韓琦光想着自己該怎麼做,卻忘了想李元昊會怎麼做,他李元昊就不是個會乖乖和你正面作戰的人。

任福帶着大軍出發,一路上按照韓琦的指示是晝伏夜出,但是在進至捺龍川(今西吉縣偏城東北)時聽說鎮戎軍西路都巡檢常鼎正與西夏軍戰於張義堡,任福隨即率軍支援,在張義堡配合常鼎絞殺了數千西夏軍,李元昊爲了演得像一點,也派出大軍前往支援,然後且戰且退。任福見西夏人退兵,一時貪功,遂命軍隊扔掉輜重輕裝簡行追殺西夏軍,一路追至好水川。

此時他聽說朱觀、武英部屯籠洛川(今隆德西北什字路河),便相約次日會兵川口,合擊夏軍。

第二天早上宋軍合兵行至好水川口,距離羊牧隆城五里處發現了一個盒子,宋軍前哨打開盒子,突然百餘隻帶哨家鴿飛出,頓時周圍喊殺聲大作。早已經埋伏多日的西夏軍一窩蜂的衝向宋軍。

好水川大屠殺開始了。

前鋒桑懌見狀,毫不猶豫率軍衝了上去,不惜犧牲所有前軍將士的性命,給主將任福爭取結陣的時間。

任福全軍只有數千人馬,面對十倍,乃至十餘倍敵人的圍攻顯得是那麼的渺小。但是任福並沒有怯戰,他命令桑懌和自己的兒子任懷亮率軍衝上山坡,拒險死守,以待時變,但是西夏軍在此地早已埋伏多日,哪裏還有任福輾轉騰挪的空間,宋軍剛剛上山,山頭的伏兵便暴起衝向宋軍,桑懌、任懷亮戰死。任福見狀也不願貪生,勒馬挺槍衝向西夏軍中,身中十箭,最終面部被長槍貫穿,這才倒地身亡。

任福軍全軍覆沒,但是好水川的戰鬥並沒有結束。

就在任福軍受襲的同時,朱觀、武英部也同時遭到了伏擊,只不過因爲西夏軍的主力在攻擊任福,所以他二人受到的壓力要小很多。

但是自任福部被消滅後,西夏軍遂全軍向朱觀、武英部壓上,激戰一下午後宋軍再也堅持不住了,武英戰死,只有朱觀一部千餘殘兵邊打邊退,一直堅持到援軍到來。

任福、朱觀、武英等人被西夏人團團圍困,最早來援的是羊牧隆城的將領王珪,他率四千五百將士多次向西夏軍進行衝鋒,王珪本不必赴死,但是他毅然選擇了衝向西夏軍陣去救他的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珪戰死。

好水川之戰宋軍全軍覆沒,任福、桑懌、劉肅、武英、王珪、趙津、耿傅衆將全部戰死,無一苟且偷生,一萬餘宋軍士卒均血戰到底。

此戰李元昊以十萬大軍於好水川設伏,雖然成功殲滅了任福所部,但是自身也損失慘重,聽說援軍趕來,頭也不迴帶兵直接跑回了西夏境內。



戰敗後朝廷追究責任,韓琦雖然不能打,但是也是條漢子,比那個範雍是要強太多,他把所有的罪責都攬到自己身上被貶謫秦州,在上任的路上,所見人家皆披麻戴孝,他們的父親、兒子、丈夫均在好水川一戰中爲國捐軀,有人拉住韓琦馬頭問他:“韓相公啊韓相公,你帶着我兒子去打仗,現如今你回來了,我兒子呢?”

有人說宋朝好水川一仗是敗得最窩囊的一仗。大錯特錯,沒錯,宋軍這仗是輸了,但是輸的是豪氣干雲,在好水川死難的將士們全部是力戰殺敵而亡,無一人貪生怕死。他們用生命證明了漢人的血性猶在!英雄怎麼能用成敗論之。

言歸正傳,好水川一戰宋軍大敗,但是李元昊也不好受。每次李元昊侵略宋朝都是舉全國之力,但是宋朝也就只有宋夏邊境的幾個州受影響,幾仗下來,西夏的國力喫不住了,李元昊自知以西夏一國之力斷然無法和宋朝叫板,於是便動了議和的念頭,但是在議和之前,他還想試一試他的太師大漢奸張元給他獻的計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