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元璋是个粗暴的皇帝。早在龙凤十一年六月,朱元璋就以儒家学者滕毅、杨训文为笔记,下令编纂夏桀、商周、秦始皇、隋炀帝等古代无道帝王的著作,称“吾观此者,正欲知其丧乱之由,以为鉴诫耳。

一个皇帝的判断好坏取决于他如何对待世界上的百姓。比如,李世民杀了杀兄淫嫂,不一定是个好人。但当他成为皇帝后,李世民可以很好地管理世界,爱人民,做一个好皇帝。朱元璋杀了尽可能多的人,那又怎样?朱元璋心中珍视着老百姓。谁是古代帝王中最穷的?

恐怕只有朱元璋一个人。谁是古代帝王中最残忍的?可能这位朱大哥还在第一位。当时,如果朱元璋杀人排名第二,谁也不敢排第一。明朝开国期间,为了使他的统治更长久、更稳定,朱元璋将当时与他同生共死的有功官员和好友全部杀光,这也是他在历史上受到批评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因为朱元璋是布衣皇帝,连历史都不了解的文人墨客都认为他是一个鲁莽的英雄,擅长粗犷的武功,诡计多端,所以对他产生了很大的误解。误读一:朱元璋出身寒门,没有文化,思想简单。朱元璋是个粗暴的皇帝。事实上,这个结论并不完全正确。朱元璋虽然没有受过系统正规的教育,但他不是一个粗野的人,而是一个思想文化丰富的皇帝。

从渡河到成为皇帝,当他有时间的时候,他与幕府的宋濂、刘基、范常、陶安、叶仪、杨宪等儒家学者一起写诗,讲讲历史,讨论问题;朱元璋还喜欢读历史。《汉书》和《宋史》是他的家书。朱元璋还与大学提问者宋濂一起读《春秋左传》,与被朱元璋称为“书生”的陈南宾一起读《洪范九畴》,还经常读道教经典《道德经》,说《道德经》是“万物之根,君王之师,臣民之宝”。

早在龙凤十一年六月,朱元璋就以儒家学者滕毅、杨训文为笔记,下令编纂夏桀、商周、秦始皇、隋炀帝等古代无道帝王的著作,称“吾观此者,正欲知其丧乱之由,以为鉴诫耳。”朱元璋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为了向古人的成功和失败学习,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基础。

第二个误解:朱元璋是地主阶级的总代表,他盲目地排斥农民的利益,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这个结论是不科学的。在土地占有、农民剩余劳动力甚至必要劳动等生产资料方面,皇帝和皇室无疑应该属于地主阶级。但朱元璋真正代表的是朱家王朝和朱氏家族,他殚精竭虑所要维护和捍卫的,只能是朱家王朝和朱氏家族的利益。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成长在一个人民生活贫困的时代。他对那些辛勤劳动但又为衣食发愁的农民的处境,有着无限的同情。朱元璋非常关心、支持和对待农民。为了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朱元璋把收养“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养者”作为官员的职责,写入了明朝法律。
如果他们应该被收养而不是被收养,如果他们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他们将受到法律制裁。朱元璋用重刑对付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杀害了十多万人,主要是诸侯、将领;宰相、部院大臣、各种官司中的官员、县官;进生、监生、经生、儒士、文人、学者;僧侣、道士;地主、富人等,总之,都是统治阶级的成员,都不是农民。
现在我们通过明代的历史更了解朱元璋。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明朝的历史是由清朝修订的。为了粉饰入关的正义,清朝在明代开国祖朱元璋身上增加了一些功利材料。
相关文章